“杞王阁”纪事

民生   2024-12-17 22:27   北京  

       从上世纪80年代,黄旗堡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到现在40余年时间。大美杞都黄旗堡的标志性建筑有几个,火车站、汶河桥、电影院……然而,光阴似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标志性建筑或已拆除、或已翻建,或已废弃,都已经不见了当年的风光。但“杞王阁”一直伫立在人们的眼中,耸立在人们的心目中。
       可是,你了解“杞王阁”的前世今生吗?
       先听我掰敕一下当年的大环境。
       1990年,正是各地展翅腾飞、走向辉煌的黄金时节。地处潍汶两河冲积平原,有“安丘金三角、潍坊乌克兰”美称的安丘县黄旗堡镇当然不会落后。要知道,当年的黄旗堡可是安丘县的排头兵乡镇,当年安丘32处乡镇的排名是安丘、景芝、黄旗堡。人家安丘镇又叫城关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的县城,小城市。景芝镇地处诸城、高密、安丘三县交界,是山东有名的600年古镇。明代时莱州通判驻此,清代安丘县县丞在此常驻,1945年,这儿更是淮安县政府驻地。明初就以烧锅制酒出名,后来有了国营景芝酒厂,是个响当当的富庶之地。而黄旗堡呢?因有胶济铁路,有黄旗堡火车站,也成为地方物资重要集散地,南方诸城、五莲等地的物资要通过黄旗堡火车站外运,他们需要的物资也是通过黄旗堡火车站运来,然后转货车运走。因为这儿地域特殊,潍坊市曾于坊子建区稍后的1982年在这儿试点建设黄旗堡区,可惜时间不长早早夭折。但黄旗堡东西两面有潍汶两河,制约了黄旗堡与两侧的交流,限制了黄旗堡的经济发展,加上当年的镇驻地刚从逄王搬来20年,所以,当年的黄旗堡镇驻地只在现在一马路北段那一捏儿,是个看没看头、耍没耍头,一支烟就走到尽头的边缘小镇。


        好在黄旗堡人民福气满满,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1984年,改革开放之风吹拂杞都大地,通过联产计酬吃上饱饭的黄旗堡人民迎来了一位开拓进取乐为地方办实事的父母官,大家耳熟能详的刘建秋书记。他勇于探索、大胆开拓,带领黄旗堡五万人民规划、建设家园,修桥通路建市场,制定规划谋发展,硬是把黄旗堡建设成了潍坊市的卫星小城镇,并建起了差点比上天津大邱庄那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乙甲庄,整个镇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安丘县的前列,那时的黄旗堡人心里那叫一个美,出门在外总是傲傲地称:“俺是黄旗堡滴!”。
       1988年1月,刘泽才到黄旗堡担任镇长,两年后,担任黄旗堡镇党委书记。刘泽才成为黄旗堡掌舵人后,为使黄旗堡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开阔眼界,学习经验,上任后即组织带领镇上各部门、企业、村庄的带头人到胶东考察学习。
        在文登地区考察期间,发现那儿有一高塔做自来水塔用,既美观有实用。刘泽才对身边的镇建筑公司经理周文湘说:“这塔真好看,咱们回去可不可以也建设一个类似的塔啊?”一句话,让周文湘吃了一惊,那么高大的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实力,当时建筑公司虽然在青岛、潍坊承揽了不少的楼房建设,但建高塔还有没有经验的。但他把这事记在了心里。
        回到黄旗堡后,周文湘召开公司干部会的时候向大家说了这事。
        当时,随着社会发展,黄旗堡的各种楼房越来越多,东安泰村、保温瓶厂、文教组等有楼的单位大都建起了为楼房供水的自来水塔,这些水塔高低错落,但由于压力不足,高处的居民和办公室常常望水兴叹,需要长时间开着水龙头,等待接水,生活很不方便。如果建一座高高的水塔,将能解决这些生活难题,并为黄旗堡下步的发展打好基础。可是,自己的建筑公司没有建设经验与设计能力,怎么办?很快,办公会开成了“诸葛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主意想办法。大家一直研究到很晚,中午饭都忘了吃……终于,一套建设高标准水塔的大致方案及预算研究了出来。
        方案报到镇党委,很快研究批准。于是进入选址阶段。当年的黄旗堡镇百业待兴,但镇建成区并不大,党委楼、安泰大酒店(现农行)、安丘五中、电院、建行、网通……等一大批建筑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现在的杞王世家小区是农机站、食品厂等老建筑,安泰园那时更是一片农田。为了既方便生产生活,又不影响建设发展,镇党委书记刘泽才拍板,把水塔建在离镇区较远的镇南。在刘泽才书记联系下,水塔由安丘县科委的崔鸿鄂设计。
         说起崔鸿鄂,这可是个人才。他是1958年山东建筑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到安丘县建筑公司担任技术员。可是,当年的安丘县建筑公司也是一家土土渣渣的大建筑队,用不上这样的高级建筑人才,就调到了安丘二中任数学老师去啦。在这儿,他教了一位学生叫刘泽才,也就是后来的黄旗堡镇党委书记。建筑工程师教几何没问题,可是学无所用,心里总是闷闷的,有种学无所用的悲伤感,于是他常常自己在家画设计图、作设计师。后来听说当年的学生刘泽才主政的黄旗堡镇大兴土木、百业待举,于是鼓足勇气找到刘泽才,介绍了自己要发挥所学,为黄旗堡建设出力献策的想法。这得到了刘泽才书记的大力支持,于是崔鸿鄂发挥当年所学,先后为黄旗堡设计了安泰大酒店(今农行)、老派出所、水塔等当时非常先进、有特色的建筑,崔鸿鄂对黄旗堡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程是由镇建筑公司施工建成的,据包靠施工的建筑公司副经理周云福介绍,为了保证质量,整个建筑场地较小,人多了考不上,所以由刚建设完信用社、计生办居民楼的周星禄队负责施工。
        说干就干,1991年春,镇建筑公司副经理周云福带队入住了施工现场。 百年建筑,基础第一。此塔的主要功能是供镇区用水,首先是挖掘地基,根据设计,需建设300立方的塔下储水池,塔顶部设有100吨的蓄水池。水塔东部地下还建有500吨备用水池。水源地选用大桃村后,在那儿打了供水井,水井泵房抽供的。据时任财政工作人员周敬元介绍:当年为建设杞王阁,正好赶在潍坊电厂从镇上走调水管道,党委领导刘泽才为求人家帮忙给人家送了礼。送的是杞城片和多办种植的大棚黄瓜、柿子、蔬菜等,跟上面要了100吨钢指标。当时的党委副书记陈福昌同志安排我调车并亲自押车去潍坊电厂拉钢材,拨款建设我经手拨了一部分,具体数额忘记了,大体在130万左右。
       长话短说,经过一年多的精细施工,这座高45.7米的水塔顺利完工了,这是安丘县黄旗堡镇最高的建筑,没有之一,直到今天的坊子区黄旗堡街道也没有超越。当时虽然没有安监部门,但对安全工作时很注意的,其中仅一根铜质避雷针就比大人胳膊都粗,花了几千元。
       工程完工后,上级领导、外地领导纷纷前来参观、检查。
       一次参观中,安丘县副县长韩世聪问道:这么高大美丽的塔,是不是应该取个响亮的名字啊?
        踌躇满志的刘泽才书记随口答道:叫中国第一塔吧。
        韩县长知道刘书记很兴奋,还沉浸在高塔建成的兴奋中,不好意思打他兴趣,只是悄悄地跟身边人说:现在他的感觉应该是天下第一他啦。如果真的叫天下第一塔,可能会给世人留下笑柄。
        玩笑归玩笑,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刘泽才书记还是认认真真的为此塔取名“杞王阁”,并题写了匾额。看来多才多艺的刘书记对杞国历史文化还是很爱爱爱的。


        水塔建成后,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成了黄旗堡一地的标志性建筑。当年没有航拍,要拍黄旗堡镇全景就要到杞王阁顶层拍摄。小编为了工作曾多次上去,有时也陪着采访的电视记者上去。踏上一踩吱吱响的铁旋梯,迈着大步往上爬(旋梯很是陡峭),那是需要勇气的,五层高塔很多人只爬上两层就腿软了,只好作罢。但是,随着黄旗堡的发展,镇区建设面积越来越大,水塔渐渐融入了镇区建筑之中,在上面也不能拍到黄旗堡全景啦,小编也就再没攀登过。


当年站在杞王阁拍的图片
       
        当然,有些恋爱男女是最胆大的,因为往上爬的沿途,经常会有“XX,我爱你!”“终身爱你心不变、海枯石烂”等等爱的誓言。而且在顶层,居然会有动物交媾痕迹。后来,镇上为了游人安全,也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把下面封闭起来,既能当办公场所,又避免了乱爬乱画。
        当年,杞王阁的周边环境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自动供水泵,各家水能直供了,再后来,有了统一的自来水,此塔的供水职责也就″离休"了。如今的它,依然伫立在镇区,像一位老大哥静静地看着一排排新式建筑在拔地而起。但他的大高个还无所比拟,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美丽的黄旗堡会出现比塔更高的建筑呢?
        小编最近学吟诗,这儿也以诗结束吧。

杞王阁水塔叹

高塔凌云岁月悠,昔时伟貌眼中收。

四十余米冲霄汉,九十年代展风流。

曾送清流泽万户,亦观尘事几春秋。

如今闲置身无用,默对斜阳意韵幽。

  

爆料、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5864560886

杞都事儿qidushier

关注杞都事儿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杞都事儿每天为您推送时鲜的阅读

 

杞都事儿
大事小事身边事,喜事乐事开心事,事事关心;新事奇事稀罕事,烦事恼事不平事,事事俱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