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老行当|钉锅匠

汽车   2024-11-12 10:13   山西  


      钉锅,是因直至新中国成立初,孝义城乡人们用的都是生铁铸的锅做饭,时间长了锅有裂缝破烂,故而有钉锅匠来补。而且操此手艺的钉锅匠多是来自河北、山东的外乡人。钉锅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钻子、压杆、手锤、铁砧、手顶,所用的“圪巴”是用熟铁(后来也用钢筋)打制,大巴3厘米左右,小巴则1厘米~2厘米不等。打制“圪巴”是自己的事,所以钉锅的也可算作半个铁匠。




      钉锅的人一般是两人一组,多为师徒或父子,徒弟肩挑工具(20世纪60年代后为自行车携带),师傅手提小锤,工具担由两个木箱组成。进村之后,将担子放在一个中心去处,便手提小锤分头去吆喝,招揽生意。从外地来的钉锅人吆喝声十分特殊,一般人是听不懂其语义的,天长日久,习以为常,人们也并不追究什么语义,只凭那特殊的声调,便断知是钉锅人进村了。吆喝一阵后,便有人出来搭照。钉锅人便跟了进去,将破锅从锅台上拨出,用手锤叮叮当当敲击几声,找上肩头,急步返出。如有小盆小锅便顺手带上,有的也由顾客送出来,“买卖”揽了回来,便立即转入钉补阶段。




      把有裂缝的破锅平放于地面,师傅还要用手锤敲打几下,将破缝中杂物震掉。开始先是打眼,眼儿打在裂缝两侧的适当位置,一道“圪巴”两个眼,6厘米左右一道巴。打眼用的工具是铁钻、压杆。铁钻全部用铁制成,大钻长66厘米余,小钻大小不等。钻的一头打尖,作为“上顶”,另一头有洞,用来安嵌钢制钻头。中部弯成形,为手柄。压杆,是一根长1.7米左右的木棍,呈扁方形,中部稍宽,钉着一块0.5厘米厚、3厘米宽、30厘米长的铁板,铁板上打有几个浅浅的小洞。压杆的一端装有40厘米的铁插头。在师傅选择钻头的时候,徒弟将压杆的插头插入墙的石缝内,师傅将钻子上顶顶在压杆中部的浅洞里,下端的钻头定在选好的位置上。开钻时,徒弟压紧压杆,师傅握着手柄转动,由慢渐快,边钻边在钻头处加点麻油或大麻油之类,有时也有一个钻孔的情况,打眼钻头沙沙轻响,一阵功夫十几对孔眼便钻好。钻好眼,算是一半功。

     上圪巴时,将锅立起,圪巴两腿插入孔眼内,用铁錾将长余的“腿”打掉,而后徒弟用“手顶”(14厘米长、6 厘米宽的一个铁墩,两侧有耳,便于手抓)将圪巴使劲顶住,师傅用手锤打击巴顶(去腿后的余留部分)。这时,就要考验师傅耍手锤的功夫了。锤轻了,不仅圪巴打不紧,而且残余的顶端敲不平打不光,锤重了裂缝会震大,假若重心稍稍偏离那一丁点儿巴顶,将会带来更大的危险——打破锅底。那不单单是赔钱的事,简直可以砸了饭碗,丢尽脸面。好的钉锅师傅,钉巴不但利落,而且能将锤击声奏出一篇动听的“乐章”。“咣叮叮咣叮叮、嗒嗒当,咣叮叮咣叮叮、嗒嗒当”。如果是小件东西,便不需加压杆,手提小钻,钻孔眼,钉时将东西搁在铁砧上,一人即可。




      最难钉的锅是“大盐锅”,酒坊、油坊就备有此种锅。这种锅口径1.7米,帮深1米,底厚0.9厘米。不仅打眼困难,上巴也很受苦。蹲在外面够不着,钻进里面十分憋屈,有劲不好使。钉一口盐锅往往需半天工夫,还要出身大汗。不过,钉盐锅工钱大,一般是普通饭锅的几倍。

部分图源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孝义强哥
讲好孝义故事,传播孝义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