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银行模拟器成诈骗新“外衣”

文摘   财经   2025-01-16 21:04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线




FOCUS ON US



明明收到了对方发来的转账截图,但银行卡却迟迟没有显示到账,你会不会以为是交易系统延迟?事实上,这很可能暗藏骗局。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第三方交易平台上,有关银行模拟器的信息被频频兜售,常规售价在十几元至上百元不等。这些模拟器可以模拟银行系统显示的账户信息,包括总资产、取款、转账截图等。而根据警方此前披露的案例,已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转账图片进行诈骗,商家或消费者一旦没有仔细甄别或向银行求证,很容易落入陷阱。

银行模拟器频频被售卖

“过年回家装大款神器”“可随意修改信息”……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第三方交易平台,可模拟银行业务流程的模拟器被频频兜售。银行模拟器是什么?究竟有何种用处?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银行模拟器是一种模拟银行系统及相关业务操作的工具,通过虚拟方式重现银行的各种功能和业务流程,常规售价在十几元至上百元不等,可模拟的银行类别以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为主。

北京商报记者购买了一款15.9元的银行模拟器,以模拟某国有大行转账信息为例,下载指定的安装包后,记者得到了一个名为××银行的应用程序,点开应用程序,选择该银行字样后,便进入了转账信息设置界面。

在转账详情界面中,依次填写付款人姓名、付款卡号、收款人姓名、收款卡号、所属银行以及转账金额后,系统便会生成转账成功的截图信息。

从模拟生成的汇款明细来看,交易日期、收款银行开户行、币种、钞汇标志、交易状态等信息都清晰明了。不仅如此,该模拟器还具备生成境内汇款电子回单的功能,回单中明确记录着收款金额、收付款户名等关键信息。点击再次汇款选项时,模拟器还可以为用户生成账户余额以及最近交易信息。

目前银行模拟器涵盖的范围多以生成转账信息居多,不过,也有一些商家开发出了功能更为全面的新款模拟器,打开后有完善的银行App登录界面,包括存款、转账汇款、财富、贷款、生活缴费、个人养老金等板块,可以模拟活期、定期存款开户、房贷车贷不同贷款的申请,还有资产总额修改,定制流水等服务。一位商家介绍称,新版银行模拟器的售价为450元/月。由于这类模拟器的可设置页面更加丰富,更像真实用户的软件页面,若在操作时进行录屏,则更加具有迷惑性。

谈及市场上存在的银行模拟器售卖情况,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一方面,银行模拟器这方面技术门槛很低;另一方面,通过兜售银行模拟器,商家可以获取高额的利润。

已有商家“中招”

北京商报记者从兜售银行模拟器的商家口中了解到,银行模拟器通常用于娱乐、消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模拟器也被诈骗分子盯上,衍生出了多种诈骗风险,不法分子利用银行模拟器软件伪造出看似真实的转账截图,声称已经向其账户转账,以此骗取商品或进行电信诈骗。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指出,由于银行模拟器具有潜在的欺诈风险和被用于非法活动的可能性,因此市场上频繁兜售的银行模拟器往往与欺诈行为相关联。银行模拟器能够帮助欺诈者模拟真实的银行操作环境,一些欺诈者利用部分用户对于银行操作的安全性和风险意识不足的特点,通过银行模拟器来实施诈骗行为,骗取他人的资金或商品货物。
不久前,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就公布了一则转账截图有假的骗术,2023年3月,王某某在购买塑料工艺品时,向商家提出使用银行卡转账的方式支付费用,随后出示了伪造的银行卡转账凭证骗取商家信任,使商家误以为其已支付相应费用,从而骗取了该塑料工艺品。在尝到“甜头”后,王某某多次通过此种方式在该市多家店铺行骗,或以公司团建订餐、或在购物时谎称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无法使用等为由,提出使用银行卡支付,并出示伪造的转账凭证,从商家处骗取商品或逃避餐费。经查,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王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手法作案14起,涉案金额总计人民币4601.76元,其中成功10起,涉案金额总计人民币3463元。
平安武汉微信公众号此前也公布过一则案例,一男子通过某款App模拟转账记录“瞒天过海”,轻易骗走了10部手机,总价值约10万元。从行骗步骤来看,该男子并未选择扫码支付结账,而是每次向手机店的销售员要来银行卡号,通过“网银”转账,待“转账成功”后,都会向店员展示转账截图,整套操作“行云流水”。销售员直到查看收款记录时,才发现店内账户并未收到货款。
除了骗取物品外,类似的骗局还包括通过伪造转账截图套取现金。“有些骗子也很机智,如果店家发现款项没有到账,骗子则会告知是延时到账,这种就要警惕了。”民警提醒。
如何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银行模拟器的制作和传播?王德悦进一步指出,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非法银行模拟器的定义、制作、传播以及使用的法律责任,通过立法手段,加大对非法银行模拟器制作和传播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遏制此类行为的蔓延。加强技术防范,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阻断非法银行模拟器的制作和传播渠道。增强公众安全意识,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非法银行模拟器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引导公众自觉抵制和防范非法银行模拟器。
王蓬博也持有同样看法,他强调,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非法银行模拟器制作和传播行为的定义、处罚标准等,为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银行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先进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如数字签名技术、反模拟器技术等。

从信息保护与凭证核实做起

在科技飞速发展、金融服务日益便捷的当下,金融服务在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近年来,各类伪造银行卡转账凭证、假冒银行App、“AI换脸”等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亟待消费者提高警惕。
已有多家银行发布提示,1月6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表示,有不法分子冒用兴业银行名义,利用一款名为“兴惠”的App诱导消费者申请贷款并实施诈骗。经调查,“兴惠”App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无任何关联,其展示的借款合同、合同专用章、营业执照、客服工作证等信息均为伪造,请勿通过该App进行资金划转。
同日,华夏银行也发表声明称,近期网络上出现了冒充“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某分行”名义发布的虚假广告,这些广告以“岁序更迭再启华章”为主题,声称从即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用户只需每天连续签到即可领取礼品,并提示消费者风险。华夏银行强调,虚假广告中附上的App二维码并非该行手机银行App二维码,该行从未组织和参与上述活动,亦未授权他人发布和组织上述活动。
在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的当下,作为消费者,务必时刻保持警惕,提升自身的防范意识与甄别能力。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消费者首先需要树立警惕意识,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轻信陌生短信或来电,不与陌生人在社交软件开展私下交易;其次应当通过官方渠道对对方给出的信息进行交叉核验,比如拨打官方服务热线、在正规应用市场下载App等;最后也可以下载政府部门开发的反诈App,及时了解最新骗局。
王德悦建议,对消费者而言,应从正规渠道下载银行App,并仔细核对App的名称、图标、开发者等关键信息,避免下载到假冒App;对于收到的银行卡转账凭证,要仔细核对转账信息,包括收款人姓名、账号、转账金额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对于任何要求提供个人敏感信息、转账或进行其他金融交易的电话、短信或邮件,都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如有疑问,可直接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核实。

—END—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2023年终策划|全面“降息”与局部“躁动”的银行存款

降利率、派发优惠券 银行发力消费贷,不能一“卷”了之‍‍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叫停频现 理财产品怎么了?

联系我们

   

提供线索、爆料以及转载等相关事宜

欢迎扫码沟通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银行新一线
有趣、有料,带你感受不一样的银行。关注银行领域大小事,聚焦银行数字化转型、场景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如何影响人们生产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