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加星和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一位老人即将去世,她有一笔遗产和三个孩子。
大儿子生活比较富裕,却很少关心母亲,母亲住院也是出钱不出力。
小儿子是个赌徒,欠了一屁股债,只有没钱了才会来找母亲,还会悄悄偷走母亲摆摊赚的辛苦钱。
女儿在超市上班,工作很累,但仍然会请假调班来照顾母亲,可心里不免有怨言。
如果让你选,会把财产留给谁呢?
对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罕见的问题,然而即便见过不少,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家中时依旧难解。
亲情到最后往往变成了一门生意,令人心寒。
最近有一部电影将这种家庭内部难以启齿的隐痛,不加修饰地呈现在大银幕上,引发无数观众共情。
豆瓣评分高达9.0,毫无争议的暑期档口碑第一。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并非国产片,而是一部泰国电影。
《姥姥的外孙》
从影片名不难看出,电影拍的是姥姥和外孙的故事,但走的并不是隔代亲的温情路线,反而开篇就把亲情中藏着掖着的利益问题,摆到了台面上来。
故事聚焦于一个生活在泰国的华裔家庭。
马群耀饰演的阿安是个20多岁的无业青年,异想天开辍学当游戏主播想赚大钱,但根本没人看,平时除了打游戏几乎懒得动弹。
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有一天突然孝心大发。
平时家庭聚会都叫不过来的他,居然拿着行李主动来到姥姥家,说要照顾她。
但这个毛头小子一看就不是真心实意的:
让他烧水给观音供茶,他懒得弄直接用微波炉转了两圈就给了菩萨,姥姥骂他大不敬;
姥姥想吃街上有名的炸鱼,他看了眼长长的队直接去没人的摊位买了一条,被姥姥一眼识破;
说要早起帮姥姥去卖粥,结果等他睡醒姥姥粥都快卖完了……
明明满心敷衍,为啥非要过来呢?
原来,前几天去参加一位亲戚的葬礼时,他得知堂妹因为照顾生病的爷爷继承了千万房产,突然财富自由。
这让穷得叮当响的阿安想到了刚检查出肠癌晚期的姥姥。
如果姥姥生病这段时间自己全程来照顾,那姥姥是不是也会念着他的好,把房子留给他。
于是一场名为孝道,实则算计的照护之旅就此展开。
想要遗产的当然不止阿安自己。
也正是这次目的性极强的靠近,让阿安,也让我们看到这个典型的东亚家庭一言难尽的亲情关系。
姥姥有三个孩子,就像开头所提到的,事业有成的大儿子,赌博欠债的小儿子,以及阿安的母亲。
姥姥的大儿子阿强,能出钱绝不出力,以前从不会在母亲身边多待一会。
这一次在家里专门给母亲布置好了养病的房间,希望把母亲接到自己家,美其名曰要当母亲的“全职儿子”。
而这其实是姥姥第一次看到自己大儿子家长啥样。
小儿子索伊好赌欠债不工作,过不下去就来骚扰母亲,每次回来都想方设法搜刮一番。
姥姥嘴上拒绝,却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把钱拿走。小儿子即便不成器,依旧得到母亲的偏爱。
相比之下,女儿阿秀好像是唯一不图钱,真正心疼母亲的人,却总是吃力不讨好,帮母亲收拾冰箱的过期食物还会被说“你丢了我再捡回来”。
作为嫁出去的女儿,阿秀似乎就没有被考虑进继承人名单过。
而阿安作为外孙,想要从两个舅舅手中“抢走”这笔钱,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影片如果只是讲述亲人间的算计,那“亲情”这个命题论如何都立不住。
好在这个外壳下,导演用阿安的靠近引出了影片真正的主角——姥姥。
在阿安的视角下,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很多面。
为人儿女,被父母包办婚姻嫁给了哥哥口中的“废物老公”,她无从选择。
父母临终前,明明是她日夜照料,却什么也没得到,父母把几百万泰铢的遗产全留给了哥哥。
为人母,总是无限包容。
大儿子小时候身体不好,听别人说戒牛肉可以为孩子祈福,从此最爱吃的牛肉她一口也没再碰过。
小儿子好赌不成器,她又用所有身家去为他填窟窿。
从阿安口中得知自己已经癌症晚期,当然知道孩子们来看望她是有所图,但她也不忍苛责。
每周末依旧打扮得漂漂亮亮,等着儿女们过来。
意外得知突然体贴的外孙其实也在盯着自己的遗产,她不动声色,只是给外孙换上给他新买的白衬衫,告诉他安下心去找一份好工作。
儿子送的鞋小不合脚,她也一直穿着,被外孙发现还嘴硬说舒服。
跟大儿子一家去寺庙祈福,姥姥的心愿单上写满了家人,而他们写下的愿望却没一条和姥姥有关。
被阿安看到后调侃,姥姥还辩解说他有自己的家庭,要先为自己的小家着想。
“难道姥姥你不是他的家人吗?”
而片中唯一一次展现姥姥对孩子的失望,也是隐忍又沉默。
那是在从寺庙回家的路上,姥姥叫住阿安,对他说:“我脚有点疼,给我买双鞋吧。”
姥姥有很多角色,可悲的是,她看不到自己。
唯一从她口中听到的需求是在被病痛折磨的梦中,像孩子一样哭喊着:爸爸妈妈,来接我吧,我害怕。阿公阿嫲,你们在哪里,我想死,想死。
影片十分真实又讽刺的一点是,姥姥被这种奉献牺牲的精神迫害,却又将这种思想“加害”于自己的女儿。
无论女儿阿秀如何付出,得到的偏爱依旧抵不过两个隐身的儿子,她只能安慰自己“付出比回报更让人安心”。
姥姥自己也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仍然将遗产全部留给儿子。
当她患癌后,看着女儿冰箱里熟悉的剩饭剩菜,提醒她不要这样吃,会像自己一样,女儿看似不经意的回复,点破了家族女性的宿命:“是啊,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
母亲一辈子无法摆脱的枷锁,如魔咒般又在阿秀的身上延续。
影片巧妙的一点在于,如此尖锐的议题,导演却选择了最简单质朴的叙事方式,平铺直叙,娓娓道来。
用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立体。
甚至每一次的对话都让人发自内心觉得似曾相识。
譬如阿安问姥姥觉得孤独吗?
姥姥对阿安说,她不知道孤不孤独的,但她最不喜欢春节后的那一天,一冰箱的剩菜剩饭,她一个人要怎么吃。
物质与情感并非水火不容的对立面。
虽说阿安是抱着“赚钱”的目的来照顾姥姥,但真正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后,生活中的点滴相处,让祖孙间原本淡化的情感被慢慢唤醒。
外孙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姥姥的遗产。
自私懒散的阿安,记住了姥姥的种种习惯,也为姥姥委屈不平。
影片从现实丑陋的一面出发,但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血缘关系中无法言明的,发自本心的情感。不煽情,不狗血,却十分催泪。
作为观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中回想起某段和亲人相处的时光。
或许在电影技巧和叙事层面上它没什么高明或新颖之处,只是简简单单地讲述了一个让人共情的故事。
但就如同亲情一样,不需要花里胡哨,用心总能感知到。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有想说的,就写个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