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加星和在看对我们非常重要
点击电影铺子 → 主页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没想到,今年院线电影的评分再次被刷新。
豆瓣开分高达9.2,难得的是,还是一部国产影片。
而了解了事件背后的历史真相会发现,这部影片所承载的意义,远比评分或者票房重要太多。
《里斯本丸沉没》
里斯本丸是什么?
这应该是大多数观众看到这部纪录片的片名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
就连导演方励在听人提到这个名字之前,也对此一无所知。
2014年,方励作为《后会无期》的制片人和韩寒在东极岛取景拍摄,偶然听当地渔民说起附近海底有一艘二战沉船,随船一起沉入海底的还有800多名英国盟军。
他们是谁?为何会葬身异国海底?发生了什么?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方励开始着手研究这个故事。
从而揭开了一桩二战时期“无人在意”的惨案。
纪录片并没有上来就讲述事件本身 ,而是站在方励的视角,还原他追寻真相的经过。
2016年,他率领团队在东极岛海域展开了多次勘测工作,找到并确认了沉船的正确坐标,和日本军方记录的坐标相差了整整36公里。
再之后,他开启了漫长的寻找人证、物证的过程。
他首先带着问题来到英国,这些亡者的故乡。
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方励的团队在英国街头做了大量的群访,他们不断询问过往路人:你知道里斯本丸吗?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都是“NO”。
还有一位天真的小朋友发出疑问:为什么要关心一艘船?
800多条年轻人的生命,80多年过去,但即便在他们的家乡依旧无人知晓。如果再没有人去挖掘这段历史,恐怕他们就如同沉船一样永不见天日。
这便是答案。
于是我们看到摄制组辗转世界各地,在报纸、电视台刊登广告,寻访士兵的后代们,从他们那里获得了珍贵的信件、日记、录音。
更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了两位年近百岁,还活着的亲历者,听到他们的亲口叙述。
一个个碎片,慢慢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那么事件的源头,里斯本丸究竟发生了什么?
时间回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英美对日宣战。
几小时之后,几万日军突袭香港,驻守香港的英国盟军和日军交战,最终因寡不敌众投降,1800多名英军成了战俘。
他们先是在集中营被关押了八个多月,然后在1942年九月底登上里斯本丸,被送往日本做苦力。
因为怕虐待战俘的行径败露,遭受国际谴责,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
1800多名战俘被分成三批关押在船底货舱,7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负责运送。
悲剧的开端,是美军的一枚鱼雷。
里斯本丸号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之后,到达中国舟山东极岛海域,被在这里巡逻的美国鲈鱼号潜艇发现。
因为船上装有大量武器,美军舰长视其为军用船,开火射击,一枚鱼雷击中了船舱。
被击中后,里斯本丸并没有立即沉没,而是开启了一场残酷的海上杀戮。
船只从被击中到沉没之间有长达20多个小时。
在这20多小时里,日军通过救援船转移走了船上的日本人。
但他们并没有转移战俘,反而为了防止战俘逃跑,马上用木板和帆布将他们封死在船舱底部,并谎称会有船带他们离开。
没有食物,暗无天日,空气稀薄污浊,海水不断倒灌进来,经过漫长又绝望的一夜等待后,这些战俘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恶意抛弃。
在一位将士的号令下,大家展开自救。
他们齐心协力扯掉帆布,掀翻木板,冲出船舱,没想到迎来的是又一轮血腥屠杀。
日军在船上留下了一支全副武装的“敢死队”,对跑出来的战俘疯狂开枪扫射。
一位亲历者回忆,他身旁的士兵在被射中后奄奄一息地呢喃道:“天呐,这里是地狱吗?”
就在他们绝望之际,一道曙光降临。
此时舟山附近的中国渔民在岸上看到了轮船倾倒掀起的巨浪,尸体、各种物资漂来。于是所有有船的渔户纷纷出海,开始自发救人。
一场民间营救在海上展开。
日军见状,知道已经无法消灭战俘,且有了目击者,转而开始救人,企图掩盖杀戮事实。
“有日军看到中国人在救人,把我捞了起来。”一名战俘幸存者在家中这样对方励说。
“那些中国渔民在那天所救的人,远比他们以为的要多得多。”
《里斯本丸沉没》做得很好的一点是,它不仅真实记录了历史,更细致的是,方励找来了受害者、加害者、救助者三方来还原这一真相,让观众看到了英、美、日、中四方对待这件事的立场和态度。
据资料记载,里斯本丸的船长经田茂在审判庭上说,他曾反对过日军首领提出的屠杀手段,但人微言轻,没有拒绝军队的权力,只能服从。
即便如此,依旧不能抹掉他所做之恶。
方励在私家侦探的帮助下,找到了经田茂的后人。
从经田茂女儿口中我们得知,他在回到日本后从未提起这件事,几乎不怎么出门,一天抽五十多根烟,最后死于肺癌。
参与救人的中国渔民林阿根那年才15岁。
13岁时,他父亲出海再也没有回来,所以他看到了落水的英国人,想也没想就冲上去救人了。
没有人在意这群人是敌是友,是何目的而来,我们看到的是朴实的中国渔民, 发自本能的纯粹与善良。
美国鲈鱼号的机械师加菲尔德,他的任务是清扫负责海域的日军,于是他按下了鱼雷发射按钮。
后来,当这位机械师得知船上是800多名盟军战俘后,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遗症。
50多年后,他主动前往英国参加了几位战俘幸存者的聚会,痛哭着向他们道歉。
而最痛苦的,无疑是那些英军战俘幸存者,还有他们的亲友、后代。
有位幸存者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活下来的人也没有真正活着。
他们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应激障碍,整夜的噩梦,无法正常吃饭、睡觉,选择性地遗忘……
在去英国寻访时,拍摄团队在一个家庭墓园中看到一对老夫妇的墓碑下刻着一行小字:二等兵肯尼斯,可能被淹死了。
因为直到现在,他的家人仍不清楚他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方励还采访了一对兄弟,他们为他展示了父亲珍藏的一封信。
那是当年22岁的大伯写给年仅5岁的弟弟的。
信上用最简单的英文一笔一划写道,希望他长大后能照顾母亲,撑起这个家。
而这个弟弟长大后才明白,哥哥是抱着遗书的态度给他留下的这封信。
还有一位士兵在上船前寄给家人的信中写着:保持微笑,我这里一切都好,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团聚。
因为通讯阻断,丈夫去世后三年,妻子才收到他在香港寄出的这最后一封信。
而如今已经满头白发的孩子再一次为方励读父亲这封信时,声音颤抖,泪流满面。
以往很多关于战争的纪录片都是站在国家、世界格局的角度,但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人。
就像导演本人在听闻沉船故事时,看到的不是英军战俘,而是长埋海底的800个年轻人没有归宿的亡魂。
虽然他们不过是那场残酷战争中,完全不被在意的零星一点,折射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都是巨大的恐怖与折磨。
影片上映前,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所有亲历者已经全部离世。
好在,有人记录了下来,更多的人看到了,记住了,这是生命的延展。
觉得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有想说的,就写个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