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石书——汉画像石建筑图像展” /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文化   2024-11-06 11:00   美国  


“建筑石书——汉画像石建筑图像展”正在展出  


来法原博物馆,体验秦汉、唐宋、明清建筑三合一观展



日前,“建筑石书——汉画像石建筑图像展”在法原博物馆拉开帷幕,由著名建筑师朱小地策划的这场特展,难得的集秦汉、隋唐、明清建筑为一体,转瞬之间,穿越千年,相信肯定能让传统建筑、文博爱好者大饱眼福。


汉阙、明器、画像石是汉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尤其在画像石中,存在大量的汉代建筑的图像信息,是留给后人进行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依据,画面内容囊括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翦伯赞先生称其为雕刻在石头上的“绣像的汉代史”。


这次展览精选的一批汉画像石拓片,展示了非常典型的汉代建筑风貌。基于多年来的建筑史学研究与多年来的专业实践,朱小地将视角聚焦于汉代直坡屋顶与隋唐建筑下凹屋面的对比研究,重新梳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脉络。



画像石拓片呈现汉代贵族生活场景


展览现场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大一统的朝代,在继承秦朝政体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的多元认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宫殿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等方面的进步,许多建筑规制在汉代确定下来。


在这批精选的画像石拓片中,观者可以穿越千年,从楼阁、房屋、庑殿厅堂建筑、庭院、斗拱、阙、桥梁中,感受汉代建筑“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理念。


展品《双阙楼》


阙,汉代独特的建筑样式,史料及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本次展出的《双阙楼》,便清晰展现了汉阙风貌,画面中央为一“三开间”建筑,上为四坡顶双柱亭阁,左右所立,即为木结构重檐单阙,高耸入云,正是张衡《西京赋》中便有“圜阙竦以造天,若双碣之相望”的生动写照。


展品《楼宇栉比图》


在《楼宇栉比图》所表现的,则是设施复杂的大型院落,这是当时的典型庄园建筑,门前有高大的门阙和门楼,卫士分列左右,院内楼阁错杂,重檐密瓦,屋顶还装饰有凤凰,昭显着主人身份的高贵,谒见者、宴客者、庖厨者、饲马者、侍从者……川流不息,一幅汉代豪宅生活的画面,跃然眼前。


展品《缉盗荣归图》


本次特展还有一件明星展品,请观者务必不要错过,它就是占据展馆一整面墙,长度超过7米的《缉盗荣归图》,为徐州青山泉镇凤凰山一号墓的后室画像,是目前国内发现最长的汉画像石。


除了长度惊人外,《缉盗荣归图》的画面题材也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研究汉代的刑法、迎候制度、建筑形制都有相当的参考作用。两汉时,“辑盗”为考察政绩的重要指标,汉《九章律》之《捕律》讲述的便是逮捕犯人的条文,这块画像石生动展现了从审讯犯人、解押囚徒到亭长迎候的全过程,配合面面上的风物、建筑,观赏起来,堪称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次汉代的《现场说法》。



汉唐建筑屋顶差异揭示文化演变的过程


展览现场


多年来的专业实践与开放的学术态度,引发了朱小地对于传统建筑屋顶造型特征的兴趣,并展开了汉代直坡屋顶与隋唐建筑下凹屋面的对比研究。


“建筑石书-汉画像石建筑图像展”即是基于他的学术研究成果,除了展示汉代建筑典型风貌,更是想探讨自秦汉至隋唐,建筑形制的嬗变。


“秦汉与隋唐虽然在时间维度上存在前后的关系,但在种族、文化和审美等方面却有着很大差异,两个时期的建筑并不是接续关系,而是两个不同的类型。展览的目的就是讨论在秦汉和隋唐之间,屋顶形式的变化和背后的原因。”


直坡屋顶源自上古时期的斜梁屋架,在由众多的斜梁构成的屋顶中,将斜梁加工成直线、进而在斜坡方向上形成直面,使屋顶呈现完整的造型,是木结构加工普遍采用的方法。


众多的汉画像石建筑图像表明,直坡屋顶是当时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建筑式样。


汉画学者刘冠认为:“虽然汉代及以前的文学作品在描写宫室屋顶时,曾出现所谓‘反宇’之说;近现代建筑史学者也愿意相信汉代已出现了曲线形态的屋面,但从近百年来考古所见的大量汉画图像、明器模型、石作祠阙等材料来看,至今尚无一例可确定曲线屋面存在的实证。因此,或许今人对汉代屋顶‘反宇’之说的理解应突破唐宋建筑固有定式。”


而到了隋唐时期,变化已悄然发生,“隋唐建筑的下凹屋顶的形制有意在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帐幕曲面,契合了游牧民族统治阶层的心理图景,并由中原能工巧匠的服务意识完美实现。”


朱小地认为,传统建筑研究一定要借助于相关专业领域取得的成果对现有学术观点进行检验,作为立足当下的新一代建筑师,基于甲骨文、汉画像石、石窟等历史遗存和考古发现,沿着更加系统、更加开阔的线索探寻,从而使传统建筑的研究突破已知范畴,努力建构更加完整的传统建筑发展史,这次的“建筑石书——汉画像石建筑图像展”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实践。为此,本次展览不仅精选了多张建筑主题的汉画像石拓片,在实物展示上,更是独出心裁,将汉绿釉陶望楼与唐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模型集于一堂。


望楼是汉代独特的建筑形制,此件绿釉陶望楼属于明器, 为三层形制,楼前以低矮围墙围成长方形院落,院墙正面中部开门,院内设奴仆、家畜、家禽,每层楼体两边各出一挑梁, 四条垂脊平直延展,坡屋顶平直。


展览现场


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借展的唐南禅寺大殿模型(见上图右),从正面看,是微缩的南禅寺大殿模样,从背面看,去除屋顶后,木结构铺作层清晰可见,这种难得的拆解,提供的是“扒开屋顶看古建“的稀缺体验。  


在本次特展中,汉唐代表建筑直面相对,现场“对决”,屋顶的显著不同,也让观者对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制嬗变,有最直观最生动的感受。


而尤为有趣的是,法原博物馆地处明清时期的江西吉州会馆内,博物馆本身也是展览的一部分,跟随建筑穿越千年,从汉、唐至明清,转瞬即至。


在“建筑石书——汉画像石建筑图像展”之外,法原博物馆常设民间建筑木构件精品展,斗拱、雀替、驼峰、隔扇等百余年展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均为建筑师朱小地的个人收藏,在此空间内可以细细端详,感受“另一半中国建筑史”。


展览信息
建筑石书——汉画像石建筑图像展
法原博物馆 
展出日期:2024.9.22~2025.1
文:赵安澜
摄影:张哲鹏、徐晓通

END
公众号文章仅供内部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部分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对接建筑师、投稿微信:13012811198(注明来意)
或youtharch@163.com


公众号 | 视频号 | 小红书 | 抖音 | B站 
魏一鸣,Archlady,郑利江,雪亮
饭困,慧琪,Eric,鹿童,祥仔

青年建筑
建筑师设计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