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暴发疫情。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的有效手段。从研究数据来看,接种流感疫苗能够将流感的发病和住院风险减少一半以上,学校是人群相对密集的场所,容易引起流感病毒的传播。如果在学生群体中大规模地开展流感疫苗的集中接种,可以使流感的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降低90%。
流感在我省主要表现为冬春季的季节性流行,有时也会出现夏季高峰。2024-2025年流感流行季即将来临,建议60岁年龄及以上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3.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4.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
5. 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6. 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如发现病情加重,则应尽快去医院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相对封闭环境引起胃肠炎爆发。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为24-48小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1)及时发现和规范管理病例。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查因等工作。一旦发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病人,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立即向所属疾控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2)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管理。提供安全饮用水,做好饮用水管理,对饮用水供水管网的破损、渗漏情况等进行排查,对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做好饮用水水质检测,确保供水安全。做好食品原料和加工环节的监管,注意生熟分开,彻底煮熟煮透。
(3)加强厨工、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学校对厨工健康状况监测,出现腹泻、呕吐、恶心等肠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医,杜绝带病上班。制作食物和配餐过程中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
(4)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对校区公共场所(如教室、食堂、图书馆、卫生间等) 定期清洁与通风,对重点部位(如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便器按钮、电梯按钮等)进行定期清洁与消毒。日常消毒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发生疫情后,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对被污染的地面、墙面、课桌椅表面等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再擦拭一遍。
(5)科学规范处理呕吐物。在校内发现病例的呕吐物,先疏散周围学生,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卫生纸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污染物,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用专用的容器收集,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重点对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6)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教,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
3.水痘
水痘是什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力强,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至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疹”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至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水痘的疹子一般首先在头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皮疹为向心性分布。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病后可终身免疫。
水痘患者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自发病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潜伏期为10至24天发病,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1.房间定时开窗通风,尽可能的让阳光照射,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
2.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即可有效预防水痘,也能降低日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3.经医生诊断为水痘的孩子,要在家中休息,暂时不要上学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等到全身皮疹结痂脱落,才可以去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腮”、“大嘴巴”。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高发于冬春季,多发于5-9岁的儿童,成人也可发病。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一般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的腮腺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接触被唾液污染的衣服、食物、玩具等物品也可被传染。
1.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
2.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3.给予规范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5.登革热
今年登革热全球病例激增,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在我省主要的流行高峰是在7-9月份。
埃及通常不会“人传人”。只有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染出去。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
高热(39℃以上)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三痛(头痛、眼窝痛、关节肌肉痛)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的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皮疹
登革热早期症状与流感感冒相似,但与流感相比,登革热发热更严重、症状更多,且无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预防登革热,最关键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防蚊、灭蚊措施,阻断疾病的传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进行自我预防:
01 定期清理环境卫生,避免蚊虫孳生
翻盘倒罐清积水是最有效的灭蚊方法。蚊子的幼虫只能生活在水中,将家中及周围环境中瓶瓶罐罐的积水都清理掉,蚊子的幼虫就无法在周围生存,既简单又有效。
02 注意防蚊,做好个人防护
家中蚊虫较多时,可安装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进行防蚊灭蚊。
在户外蚊虫较多的区域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同时涂抹驱蚊药物,不要长时间逗留。
尽量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前往草丛、树荫等蚊虫密集处。
03 出境出省,注意防蚊
很多家长都想着带着家人孩子一起出去玩玩,在出行前了解当地是否登革热高发,要充分做好防蚊工作,出现“热、痛、红、疹”症状要及时就医,出国旅游入境前若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向海关申报,切记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入境后半个月内出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出国旅游史,开展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哪些人容易感染重症登革热?
■老人、婴幼儿和孕妇。
■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脏疾病及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
■ 伴有免疫缺陷病者。
!!!温馨提示:
当前是登革热高发季节,如果您近期有境外或外省旅居史,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相关旅居史告知医生,发热且血常规检测发现有血小板减少,建议开展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编辑 | Sherry
初审丨彭柏榕
二审丨沈 杰
终审 | 陈文锋、姜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