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绕荔乡
水清岸绿入画来
何瑜东/摄
增城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水定城、以水定岸,以抓铁有痕的狠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抓好水环境治理。今年1—10月,增城区大墩、增江口两个国考断面以及麒麟咀省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II类,水质指数排名全市第一。
刁月珍/摄
坚持高位推动
系统治水绘就宜居湾区
近年来,增城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完善“党建引领、河长牵头、科学治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治水体系,不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坚持高位推动,建立起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共同负责的“双总河长制”,以健全责任体系夯实治水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区级河长牵头解决河湖重大问题。今年以来,区级河长、区河长办现场协调、督导150次。
此外,增城区在创新建立“河长+林长+检察长”联动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全市首创将区检察院检察长、区法院院长加入区级河长队伍,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刘厚廷/摄
坚持因地制宜
迎难而上攻克治理难题
秉持雨污分流、污涝同治的理念,增城区科学划定26个治理片区探索更精细的改造方案,将合流渠箱、内涝点统筹整治,协同解决排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污水管网5166公里,污水厂水量、进水浓度大幅提升;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建设1716个,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
综合考虑农村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污水实际产生量、集中收集难易程度等,增城区因地施策、分类施策,运用接市政管网、集中式设施、分散式设施、资源化利用四种模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首创“区排水公司+农户”农污运维模式,得到省农污大会的高度肯定,将增城区农污治理作为示范点在全省推广。
当前,增城区正结合“百千万工程”“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全力推进262个自然村农污提升工作,力争打造一批农污治理示范带。
郭建华/摄
坚持齐抓共管
巩固秀水长清治理成果
实现秀水长清,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与区河长办牵头,会同区水务局分片包干全覆盖查,13个镇街自主全面查,区科工商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城管执法局配合辅助查,切实把水环境问题查全、查深、查实。
目前,我区已形成“排查—整改—复核—销号”的工作流程,区专班每周调度、通报排查整治进度,区环委办每月调度督办,研究重点问题和协调整治难题。今年3月以来,共完成1648条/次河涌巡查,排查问题3854个,整治3491个,整治率91%。
近年来,增城区还积极探索智慧治水模式,发挥水质卫星遥感大尺度监测优势,加强流域问题排查分析;紧密跟踪东江北干流全流域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数据,加强分析研判、风险预警。开发并运用增城区污染源监管平台、增城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河涌众采”小程序等平台,形成“政民共治、开门治水”良好氛围。
何华彩/摄
聚焦美丽河湖
谱写美丽增城崭新篇章
近年来,全市治水工作从水质达标攻坚阶段逐步转入美丽河湖建设阶段。增城区以增江为重点,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工作,通过开展水生态调查,对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体检”,全面系统地、准确地摸清增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状况,厘清“生态家底”。
今年3月,增江以全省第一参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实施水生生境修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超百公里鱼类洄游生态廊道;串联增江画廊、湿地公园与湿地保护小区,建成水鸟廊道、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岭南美景,谱写美丽增城崭新篇章。
任迪生/摄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惠瑜
编辑:刘樱洁
责编:黄家荣、林汝嫦
审核:朱卓东、张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