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移民寒冬还有多久?

民生   2024-12-04 09:30   日本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想要移民加拿大的朋友来说,可谓“一秒入寒冬”。

无论从联邦层面还是省政府层面,各种收紧移民政策的消息层出不穷。
面对如此巨变的时代,经济下行,政策收紧,与想要出去的一颗心交织在一起,折射出了生而为人的残酷和不易。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时候,选择出去还是不出去,都有自己内心的衡量和准则,无外乎对错与好坏。
就拿印度人来说,他们疯狂涌入美国、加拿大和澳洲,无非是想逃离那个支离破碎的生活环境。于是你会从各大新闻中看到,他们几十人拥挤在一个房间,甚至没有一张床的情况下,都可以委曲求全,只求一张枫叶卡。

回望来时路,我们生活节节攀高也不过才20来年,如果问那些八九十年代润出国的同胞和亲朋,他们何尝不是曾经的“印度人”人呢。

餐馆的后厨,地下室的仓库,修建花园的草丛里,更换屋顶的烈日下,不都是咱们父辈的身影么。
当然,我们如今的需求不可同日而语。更优质的教育,宽松的社会氛围,资产的保障,人生的备份,孩子的未来等等都可能成为你今天的理由。
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世界,看到了对比,于是才有了自己的抉择。
还是那句话:未来其实并不需要好坏,未来需要的是备份和更多的可能。有了更多的备份和可能,才有可能在好与坏之间自由地选择。如果连可能都没有,选择权都没有,你无论现在选择哪条路,不都是一条路走到黑么?

当然,如今想要选择更多的人生备份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了。加拿大一夜之间变了脸,各种封堵漏洞。

1

联邦层面:

①  自由党公布最新的移民配额,各类省提名数量直接砍半;

②  联邦政府直接宣布暂停5人联保和社区推荐的难民申请;

③  严查留学生毕业申请难民;

④  毕业工签增加语言要求,限制毕业工签时长,根据学校和专业发放;

 留学生不再允许随意更改学校就读,开放学签变更为封闭学签;

 专科/本科类学签先要申请各省的配额(PAL),取消SDS快速学签通道;

 EE快速通道、CEC类别分数飙升;

⑧  改革雇主担保LMIA加分政策,提升海外劳工最低工资要求;

⑨  取消加拿大临时访问签证也就是旅游签的10年有效政策;

  限制旅转学、旅转工。

2

省政府层面:

①  BC省改革硕博通道,增加语言要求,增加工作要求,改成打分制度;

②  BC省省提名各类通道限制人数,分数飙升;

③  阿省改革打分制度,没有亲属、偏远雇主和本地求学经历分数很难达到要求;

④  萨省严格限制JAL审批,各种严查;

⑤ 曼省严格限制外省人到曼省混身份,同时提高省提名分数;

⑥ 安省只邀请技工、法语和特定岗位。留学生邀请分数飙升。大专本科生没希望;

⑦ 魁省暂停PEQ,同时宣布进行改革,通知按照国籍限制邀请人数;

⑧  NB、PEI宣布暂停,NS宣布根据职位紧缺程度处理申请,周期严重拉长。

读完了这些新规定以后,有没有觉得加拿大好像在宣布向世界关上大门:我们不想要移民啦,你们都别来惹我!

 一.  事实又是什么呢?

顺应民意和联邦大选。

如果不是面对如此低迷的选情和民怨沸腾,特鲁多政府才不会突然这么180度大转弯,来个各种收紧。
其实从这些已经公布的政策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几点:
 1 

大部分政策针对的是留学生。


也不知道留学生群体惹到了谁,他们带来了资金,消费,毕业以后又可以攒够本地工作经验,正是加拿大需要的人才。


但凡是事儿都有可能被钻漏洞。


疫情以来,印度留学生制作假材料,虚假申请学校,拿了学签不上课,打工赚钱,混身份的比比皆是。这有政策漏洞使然,也是很多印度中介推波助澜的结果。


其实从他们开始申请,就做好了不读书,黑下来的准备。他们要面对的不是正规,而是逃离。


如此一来,大批留学生没有正规渠道申请移民,反而抢了本地人饭碗。民怨能不沸腾么?


其实在我看来,大家反对的并不是印度人随地大小便这么简单,而是他们挤占的低端劳动力市场。


正如新闻所说,一个超市的招聘会,成千上百印度人彻夜来排队,对于早已习惯悠闲生活的加拿大人来说,抢人饭碗如杀人父母,能不群起而攻之么?


也有很多人问我,这么多印度人,对咱们华人有没有影响?以我在加拿大生活这么多年经验来看,其实除了看不惯他们生活习惯以外,影响甚微。


加拿大本就是移民国家,各族群都比较喜欢扎堆居住,你不在印度人聚集区也看不到那么多印度人,当然除了过节的时候。


其次,印度人抢占的是低端劳动力市场,而咱们新一代华人大多数已经往更高层面上去发展了,更专业的技能,更专业的工作,以及职业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


还有,华人聚集区的学校里你也不怎么能看到印度孩子的身影,所以也大可不必担心这一方面的问题。


当然,之所以咱们如此气愤,除了媒体宣传结果,很多时候只是看不惯他们卫生习惯和素质人品。


就秉承咱们华人生活习惯,少接触,不接触就好了。就算如此其实咱们华人在加拿大的占比也比印度人高不少呢。

 2 

重点打击难民。


说到这里,我想说无论是印度人还是难民申请,你仔细对比移民局公布的审批配额就不难发现,他们才是拿到身份的主力军,甚至可以和正规申请的技术移民数量一半一半。


而这些人靠着加拿大的慷慨疯狂地吃福利,找工作,挤占本地市场,花纳税人的钱,这才是自由党应该面对解决的问题。


而不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通过正规途径申请的技术移民。


然而你们知道的,政治正确的左派政党不可能正视和面对这些问题的,毕竟这些人才是铁票仓。


所以从已经公布的政策来看,虽然出台了一些限制难民申请的措施,大部分影响的还是传统技术移民和留学生毕业申请移民的通道。

 3 

打击雇主担保被滥用。


从实践来看,启用雇主担保的移民政策,是从保守党开始,向澳洲政府学习来的。


本意是希望移民申请人在有工作的前提下拿到加拿大身份,有助于更快融入社会和创造经济价值。


但随着政策推进,雇主担保的移民占比接近所有技术移民项目的80%以上,被利用也就在所难免。


加拿大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过于理想化了雇主担保的主要原因是:


大部分加拿大企业虽然缺人,但各种行业证书门槛限制,本地经验的限制,移民审批周期过长,导致企业雇佣海外员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过高,雇佣留学生又导致企业职位稳定性非常差。


于是,在企业真正需求,社会经济层面,政府移民政策设置上,三方出现偏差。


然而,政府之前不知道雇主担保被滥用吗?当然知道,没有激化矛盾的情况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眼下面对大选,雇主被拿出来说事儿也是必然。


其实我觉得与难民危机比,更应该先解决难民问题。

 4 

省政府留不住人。


之所以各省份分别出台如此严格的省提名政策,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省提名配额削减;二是省提名被滥用。


各省移民局一边要面对联邦削减配额,一边还要面对不断涌入的申请,可谓是力不从心,但又不能不要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门槛。


如何提高?只能是各种条件打分,高分者得天下最公平。


于是你就会看到温哥华的幼教工作者可以从最开始的60分飙升到100分的情况。说白了还是僧多粥少的问题。


其次就是偏远省份留不住人。


以大西洋哈利法克斯和曼省两个地方为例子,一个省提名不用打分,一个疯狂给省提名配额。


本意是好好留住人才为本地做贡献,结果大部分人都是来骗身份的,拿到了以后全都跑到了温哥华和多伦多。


换做是你,你不生气吗?

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还是要寻找未来出路不是?
前面我说过,所有的改革其实都是为本集团利益服务的。早不改革晚不改革,还不是特鲁多政府面对选情的无奈之举。

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有着非常典型的周期性。
一般来说大选之年,都会拿移民来做文章,毕竟这是个移民国家。就如美国大选都会拿中国做文章是一样的。
自由党在台上疯狂接受移民申请是必然,因为可以扩大票仓,保守党上台收紧政策也是必然,因为要限制自由党增加本地人就业。
但是保守党上台就真的不要移民了吗?其实未必。

纵观历史,上次保守党在台上的时候,移民政策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而是纠正错误,使其回到轨道上来。

哈珀做了哪些事儿呢?事实又是什么呢?

1.  一刀切砍掉了所有积压的案件。

2.  2年过渡期按照配额和紧缺职业接受申请。

3.  改革申请系统,推出了EE打分系统。大家按照高低分来申请。

是的。你没有看错。EE系统不是自由党发明的,是保守党。

而且保守党在台上的时候EE系统分数也没有那么高,邀请人数也很多。反倒是自由党上台以后沿用EE系统,滥发临时签证,也就是旅游签陪读签学签。

这些人到了本地以后都是奔着拿枫叶卡来的,临时居民的增加就导致EE系统的申请人就增多,人多了分数竞争就激烈了。

如果自由党从源头控制临时签证的申请,是不是EE系统还可以如保守党设置当初的愿景一样平稳运行呢?

所以说,保守党上台也未必是坏事,只要不矫枉过正,无论是对本地人,还是咱们华人的正规途径申请都是有利的。
反倒是那些靠自由党政策虚假宣传吃了红利的移民机构要哭鼻子了。

 二.  面对未来移民政策寒冬,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首先要坚定信心。
润出去的决定难下,润出去的路也并不会好走。如果身份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它又何来的珍贵和价值呢
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该干嘛干嘛。该工作工作,该学习学习,你要相信你的条件比三哥们好得多。

     其次,选择润的途径很重要,尽量避免打持久战的项目。
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由于留学政策的改革,很多大专不符合要求,无论是留学生、陪读家长还是旅转学的申请人,甚至要读到硕士毕业才可能有机会。
硕士毕业还要面临找工作,申请省提名或者准备CEC,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没有四五年很难完成。
如此长的周期下,虽然你可能会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更稳妥。殊不知这期间的花费和政策变化的不可控性才是更大隐患。所以避免打持久战,能短平快解决身份问题最好。
这里我提到的一点就是:所谓“短平快”是指,你的申请尽可能尽快满足移民条件递交上去,申请递交以后,无论省提名还是联邦审理周期是1年2年,还是因为安全调查延长审理周期,你都是有一份资格在的。
而不是说你需要先学习,再毕业,再满足工作要求才有资格去申请。一般来说任何新政的改革是不影响已经递交的申请,所以你们可以懂我的意思。

     还有,一定要多对比和调查。信息差一直都是移民这个行业的“壁垒”。
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小伙伴发来小红书的消息让我解读。我一看怎么还有人在推荐PEQ,推荐去卡尔加里饭店工作呢?还宣称好移民?还有这么多小伙伴前赴后继的申请,说白了就是信息差。
因为你接触的消息和资源有限制,也可能是轻易相信了亲戚朋友推荐,一不小心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有时候,面对信息差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看官网原文,英文不好可以谷歌翻译查看,当然这需要申请人有足够的耐心和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就是已经移民加拿大很多年的亲戚朋友的信息未必是最新的。他们当年的方法与你如今面对的形势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旧瓶装不了新酒
加拿大的政策变化很频繁的,所以你来问我谁谁当年就是不要雅思很便宜的就拿到枫叶卡了,为什么我不可以?道理就在这。

     同时,你要知道未来的趋势,加拿大更希望接受本地经验的人。
无论是自由党现在的改革还是未来保守党的喜好,都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人要来加拿大,人要在加拿大先工作,人要有加拿大本地经验,才有更多的机会拿到枫叶卡。
最近小伙伴也都看到了新闻,要取消LMIA在EE里的加分,正是这个道理。
未来的改革一定不是说取消雇主担保,或者取消LMIA。
只是单纯的不会让你直接在EE里加50分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雇主办理LMIA,然后通过LMIA办理工签,拿着工签到了本地有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以后才可以加分,才可以申请省提名或者CEC。
所以大家不需要恐慌,LMIA不会取消,而是逼着申请人来加拿大。
我知道很多华人小伙伴很难放弃国内稳定的工作,有时候想想在出国、孩子、工作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之间做选择对于人到中年的我们来说实属艰难。
当然我也看过孩子幼儿园时候来找我,孩子上初中了才想起要出去的。你看一念之间是10年,所以说人生很快,要干嘛都趁早。

 三. 最后,你一定想知道春天何时来? 

我初步估计是2年~3年。
首先是明年10月份大选,保守党上台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保守党上台后至少要有半年左右的政策调整期,然后开始稳步推进自己的政策。
眼下,自由党已经把能限制的移民政策都限制了,保守党可用的空间也不会太多,应该会在难民问题上大做文章。
但是难民问题与咱们大多数小伙伴来说也不是很相关。同时你要知道,加拿大一方面本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二来它的老龄化非常严重,三来加拿大经济严重依赖新移民的推动。
所以移民还是肯定要的,就看是怎么个筛选法。

其次,要考虑的另外一个点就是美国那边。
特朗普明年上任以后,会不会征收加拿大25%的关税,以及保守党上台以后与特朗普怎么谈?我觉得大概率来说不会,眼下放狠话的25%关税是逼着特鲁多在难民和毒品问题上让步。
如果保守党能和美国搞好关系,控制难民,经济恢复起来,房地产平稳的话,未来2~5年的保守党执政周期内,移民政策就会变的很稳定。
我一直强调,移民政策没有好坏,而是稳定不稳定。如果在一定周期内可预见的稳定,对于咱们大多数申请人来说就可以有胆量放开手脚去申请。而不是现在这样畏手畏脚,生怕选错的项目。

还是那句话,寒冬已经来了,春天肯定不会远了。

如何猫冬,放平心态,迎接春天。
欢迎各位添加我们咨询更详细的内容,我们将真诚为您提供更好的建议。



点 击 标 题 丨阅 读 更 多 精 彩 文 章

陪读家长和想要持旅游签移民的你们是否会遇到这么多的坑?

你一定想不到的加拿大真实薪资水平!

重大调整!留学移民好日子到头了,加拿大20年来首次收紧毕业工签政策!

七喜出国 全新出发


关于我们

七喜出国移民工作室

Sevenup Consulting

加拿大注册特许会计师|CPA

加拿大持牌移民法律顾问|RCIC

加拿大宣誓公证官|OCO

加拿大LGBTQ公益项目合作伙伴

加拿大LGBTQ移民专家

七喜出国
七喜出国是加拿大移民委员会ICCRC持牌顾问公司,致力于帮助LGBT群体和移民申请人用最便捷合理的途径移民加拿大。我们受理LGBT类技术移民类、投资移民类、雇主移民类别项目。移民路上,我们一直在您身边!我们在自由的加拿大等待你的到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