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槐里--陇西李氏祖籍地

文摘   2024-09-10 00:02   广东  

临洮距离兰州并不远,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然而,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时代里,那是一段漫长的路。这也就直接制约了人们对信息的掌握,因而才会有今天的众多误会和谜团。

近日,我们来到了临洮,寻访那些曾经有过的故事。
秋天的临洮,一切都非常美丽,山野中树木逐渐地转为金黄色;一车车的洋芋,滚动在乡间的小道上。这个曾经诞生过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的土地,它的历史足以让人自豪。
槐里: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兰州大学专门研究李氏文化的张书城老先生。张老先生是甘肃渭源人,1950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李白和李氏文化,为中国李白研究学会、国际李白文化资料中心特约研究员。他给我们详细讲述了陇西李氏的前前后后。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关于李氏在古陇西相关的记载,最早是从李崇开始的,李崇也就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在秦时担任陇西守。秦以郡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每郡置守,掌管其郡。

李崇的后代李仲翔在平定羌人叛乱时战死,朝廷追赠太尉,“葬于狄道东川”,他的儿子李伯考奔丧时,将家彻底安置在了素昌,素昌就是今天的临洮。李伯考是李广的爷爷。

结合其他各个方面的内容,人们认为“陇西郡狄道东川槐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的李瑞麟秘书长找来了研究会的李尚德、杨培林正副会长,他们说:“临洮的确有个叫槐树里的地方,那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古槐里。
果然我们在临洮县城东面一个叫东二十里铺的地方,找到了槐树里。尽管它的正式名称叫做槐树里,但在当地居民的口语中依然称作“槐里”。这个槐树里是否就是曾经的槐里呢?
在陇西李氏祖籍临洮联谊研究会有关人士的指点下,我们在公路边上找到了一个不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古槐里”几个字。它让人心头一跳,这里难道就是李广曾经的故乡吗?


沿着乡间的砂石路,穿过早已干涸的小河,就到了槐树里。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庄,和临洮其他地方的村庄没有多大差别。奔跑的小孩、追逐的猫狗、不时摆动着脑袋的老牛……安静而古朴。
尽管今天的槐树里已旧迹难寻了,但许多专家的研究表明,这个槐里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张书城老教授认为,槐树里就是《史记》中记述的槐里。几十年来张老先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曾经两次到过此地。他认为,大量的史实已经证实,今天临洮县的槐树里就是记载中的“槐里”。同时,张老先生从唐五代西北方言以及今天临洮的方言入手,彻底破解了李曰高子孙的墓志中记述的“都乡风华里”的历史迷雾,最后确证李氏子孙口传手记的“都乡风华里”就是今天临洮的“东乡槐树里”。
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可以这样说,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铺的槐树里。
汉墓为陇西李氏作证
《晋书》记载,“李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亡,仲翔子伯考奔丧,故葬之于狄道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据记载,1929年在这个地方曾经出土了一块特别的铜镜。在秦汉时,只有位居三公以上者才会有这样的铜镜。人们据此推断,这可能就是朝廷赏赐给征西将军李仲翔的。
当地的同志说,这条小巷中有一块石碑是甘肃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果然在小巷尽头一拐弯的地方,看到了那块石碑。碑已经躺倒了,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的字依然非常清晰。
在距离公路不远的山坡上,四个孤独的大山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墓群。
我们来到传说中李仲翔的墓地前。这是一个直径五六米、高三四米的土墓,由于周围农民不断地开垦土地,大墓周围只剩下一点点的残迹,而几十年前这个墓看上去非常雄伟,人爬到墓顶都要费一番力气才行。
从方位上看,这个地方和槐里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而且都是靠山面河的位置,相距有几里的路程。从位置上已经证明了李仲翔墓和槐里之间的关系。这位李仲翔就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国的建立者李是李氏中第一个登上王位的人,也是将李氏荣耀发扬光大的第一人。
上个世纪初临洮北门外,竖着一个大碑,上书“西凉武昭王李公讳之故里”,这位西凉武昭王走出狄道后,陇西李氏才进入辉煌时代。

临洮七分之一的人口姓李
大量的史实已经证明陇西狄道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和郡望,李氏就是从这里走向天下的。
陇西李氏从最初扎根的狄道,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最后发展成了中国第一大姓,这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迁徙之路。
《史记》记载,陇西成纪李氏,汉武帝末年因为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遭受了灭顶之灾,狄道李氏也受到了这次事件的牵连,都已经“衰微矣”。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兴起,累世为官,成为功著关陇的陇西豪族。
陇西李氏的这次兴起是从李开始的,陇西李氏第一个做皇帝的就是西凉王李字玄盛,小字长生,生于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1年),为陇西李氏“狄道房”人,是汉初征西将军李仲翔之19代孙。公元400年李建号“庚子”,在敦煌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王,后迁都酒泉。后来李暠后人受到北魏皇族的信任,不少人在全国各地担任过官职,后来他们就将家安置在了做官的地方,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房。
在繁多的陇西李氏支派中,有四房最为兴盛。这就是武阳(故城在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房、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县)房、丹阳(治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房、敦煌(治今甘肃敦煌县)房。唐朝时期,这四房出宰相十名,荣显功高,流芳百世。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敦煌房的始祖。原来,李陵投降匈奴后,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拓跋氏,按照胡人的习惯,往往要跟随母姓,所以李陵的后裔就姓了拓跋。李陵死后不久,匈奴内部发生了内乱,李陵儿子迁大泽之东。大约在汉宣帝末年,李陵后裔的拓跋部落通过联姻等方式,形成了一个鲜卑拓跋部。几百年后,这支部落建立了北魏。公元450年,北魏发生了一次惨案,由于环境变化,北魏皇室霸占了李陵后裔的拓跋姓氏,为保存自己,李陵后裔又恢复了李姓。这一点,在宁夏固原出土的《李贤墓志》中已经说到了。


李贤和他的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氏敦煌房的远祖。
漫长的岁月中,李氏已经发展到1亿多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姓氏,今天在临洮也有不少。“现在,临洮有八万人姓李,占全县人口的七分之一。”临洮县研究李氏文化的李瑞麟给我们介绍了情况。
整个临洮境内,以李姓命名的村庄达到76个,可以说遍地都是“李家庄”。仅仅是“李家湾”就有10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村庄也是非常的有趣,如“纸房李家”,他们或许有造纸的绝活;“窑头李家”最早是否住在石灰窑或者其他什么的窑边上。还有更多的李家,瓦房李家、大户李家、小户李家、单庄李家、河下李家等等的名称,成为展示李氏文化的天然博物馆。

李姓宗亲天地
【李姓宗亲天地公众平台】致力于追寻先祖的血脉传承,汇聚天下的李氏族人,无偿传播李氏宗族文化,宣扬李氏后裔的喜讯、喜事!以促使拥有 1.3 亿族人的李氏大家族繁荣昌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