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向世界推介朱鹮,太激动了→

旅行   2024-12-09 20:04   陕西  

12月7日,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

发布了一段拍摄于汉中市洋县的视频

这条视频,向世界推介朱鹮

她说:“朱鹮和柿子都象征着好运和繁荣”

陕西汉中洋县,一群朱鹮栖息在柿子树上。在中国文化中,朱鹮和柿子树都象征着好运和繁荣。这不仅是大自然的生动诗篇,也是见到此景之人的吉兆!

A group of crested ibises perch on a persimmon tree in Hanzhongya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ese culture, both crested ibis and persimmon trees symbolize good luck and prosperity. This is not only a vivid poem of nature, but also a good omen for those who see it!


       今年的5月1日,她就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标题为“东方宝石 朱鹮从秦岭飞向全世界”,她评论道:“曾一度濒临灭绝的朱鹮如今奇迹般地从仅存7只增至超过11000只,它们已经重返秦岭山脉的天空,并准备向更远的地方展翅飞翔”。
你见过朱鹮吗?

朱鹮成鸟全身以白色羽毛为主,翅膀和尾部羽毛渲染着略浅的橙红色,最深入人心的就是其面部的一抹红色,还有脚,也是鲜亮的红色,在天空翱翔时,尽显高贵。

如此特别,引得文人墨客记挂心间。唐朝诗人张籍就被朱鹮(古称“朱鹭”)优雅的姿态倾倒,为其写下:“翩翩兮朱鷺,来汎春塘栖,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

繁殖期,朱鹮会将脖子上的分泌物涂抹到身上,使羽毛变成灰色

图源/中共洋县县委宣传部


2023年,朱鹮的全球种群数突破“万只”大关。这昭示着从1981年的孤羽7只到如今的万鹮竞翔,从踪迹难觅到近在咫尺,朱鹮这一世界级珍稀濒危鸟类从秦岭一隅飞向了世界,正一步步摆脱濒危的困局,走向复兴。

40多年来,朱鹮保护事业从秦岭深处的汉中市洋县起步,以一套“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野化放归扩群、科技攻关支撑、政府社会协同”的野生动物救护法宝,创造了生态保护事业的经典范例,为全球朱鹮人工繁育保护和野化放归提供了陕西方案。


舞动 赵纳勋/摄



从发现到保护



朱鹮是鸟类的“活化石”,见证了大自然6000万年的风云变化,有着“东方宝石”“吉祥鸟”之美誉。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20世纪朱鹮数量急剧减少,野生种群甚至一度销声匿迹,杳无踪影。

正当人们认为朱鹮种群灭绝凶多吉少时,1981年5月23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姚家沟传来好消息——在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苦苦寻觅下,7只野生朱鹮现身秦岭南麓。这一重大发现,点燃了朱鹮种群绝处逢生的希望。

拯救朱鹮,刻不容缓。1981年6月,洋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认真保护世界珍禽朱鹮的紧急通知”。同时,洋县林业局成立“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保护小组,拉开了保护的序幕。


1981年,四人小组入驻姚家沟   路宝忠/摄


40多年间,陕西省肩负责任与使命,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全面加强朱鹮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

一方面,陕西加强就地保护工作。从成立“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保护小组起,陕西开始探索朱鹮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模式。2001年,朱鹮保护区正式设立,建立了“局—站—点”三级管理体系,通过实施标识跟踪、繁殖期监护、栖息地保护修复、食物补充等保护措施,有效推动朱鹮野外种群恢复扩散。这其中,汉中市特别是洋县的“不准在朱鹮活动区狩猎,不准砍伐朱鹮营巢栖息的树木,不准在朱鹮觅食区使用化肥农药,不准在朱鹮繁殖巢区开荒放炮”等措施,为朱鹮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生境,保护朱鹮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另一方面,陕西积极开展易地保护措施。1990年,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朱鹮种群。随后,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建立了第二个人工朱鹮种群。依托于此,朱鹮饲养繁育、疫病防治等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有力推动了朱鹮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与此同时,秦岭作为朱鹮最后的“避难所”和最适宜生境,陕西不断加强秦岭生态空间的保护,逐步建立起秦岭朱鹮栖息地保护体系。而今,陕西在秦岭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16个、总面积0.92万平方公里,形成了规模庞大、集中连片的自然保护区群,为朱鹮种群栖息地由洋县自然扩散至秦岭全域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条件。



1983年,洋县姚家沟救助的一只朱鹮幼鸟

在拯救朱鹮工作中,坚持保护机构主导、社区群众参与的共建共管、协同保护模式。通过宣传引导、改善基础设施、扶持绿色产业等措施,全面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朱鹮保护的积极性,吸收社区群众参与朱鹮巢区、夜宿地和重要觅食地监测与巡护工作,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形成人与朱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飞翔   张跃明/摄


从繁衍到复兴



然而,就是这样美丽的一种鸟儿,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渐渐失去踪迹,一度以为它们已经灭绝。

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突破1万只消息一经公布,引来掌声无数。
回首过往,朱鹮种群恢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因朱鹮种群基数低、保护技术与经验缺乏等原因,朱鹮种群恢复缓慢,始终未能突破20只,灭绝风险居高不下。
1990年,洋县设立的陕西朱鹮抢救繁育中心通过野外救护的伤病个体,建立了全省首个朱鹮人工种群。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深入开展研究,攻破多项关键技术,人工繁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1993年朱鹮人工孵化育雏获得成功,1995年人工饲养子一代个体成功繁殖,2000年人工饲养个体自然繁育成功……

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逐步成熟,2002年,陕西从朱鹮抢救繁育中心调运种源,在秦岭北麓的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建立人工种群,形成地跨秦岭南北的两大朱鹮人工繁育基地。由此,朱鹮种群数量开始节节攀升。


相聚   张跃明/摄


人工繁育捷报频传,但陕西深知野化放归才是实现朱鹮物种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此,陕西以秦岭地区为原点,开展了朱鹮野化放归的科研实践。

2004年至2005年,陕西在洋县华阳镇启动朱鹮野化放归试验,连续两年放飞23只朱鹮,并取得成功。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环境变化对物种生存带来的风险,陕西开始分步骤扩大朱鹮栖息地。2007年5月,陕西在宁陕县实施了世界首次朱鹮野化放归工程,放飞的26只朱鹮成功繁育子代个体,实现了全球首个朱鹮野化放归种群的建立。2013年,陕西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考察论证,大胆提出在秦岭以北的铜川市耀州区实施朱鹮再引入工程,这一具有地域跨越性的科学尝试大获成功。而后,陕西又陆续在宝鸡千阳、西安周至、渭南华阴等地开展野化放归。

为继续扩大陕西秦岭北麓野外朱鹮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逐步恢复朱鹮的历史分布地,实现种群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陕西省启动实施秦岭北麓朱鹮放飞十年行动。同年9月,在秦岭国家植物园枫叶湖畔,20只不同年龄段的朱鹮个体出笼展翅,飞向它们的“新家”。随后几年,秦岭北麓如期迎来一批批新成员。


2013年,在陕西铜川举行的秦岭以北地区朱鹮野化放飞活动现场


据统计,陕西累计野化放归朱鹮265只,以洋县为中心的野生朱鹮6600余只,营巢数量1000余个。陕西已成功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野化放归种群。


群鹮竞飞


从秦岭到世界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陕西朱鹮种群日益兴旺,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双增长”态势持续稳中有升。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已发展到7700余只,占全国的80%、全球的70%;朱鹮栖息地面积由1981年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超过1.6万平方公里。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野化放归工作的推进,朱鹮历史分布区逐渐重现它那美丽的翩跹身影。

通过开展再引入工程,陕西累计向河南、浙江、四川、北京、上海、河北等地提供朱鹮种源144只,并帮助各地建立人工繁育基地,稳步推动野外放归工作。更重要的是,朱鹮化身和平友好的使者,以外交赠借形式落户日本、韩国,促进了中日、中韩合作与交流。


1998年,中国向日本国赠送的朱鹮“友友”“洋洋”


在日本,朱鹮被视作“圣鸟”。2003年10月10日,随着日本最后一尾名为“金”的朱鹮离世,日本本土朱鹮被确定为“灭绝”物种。为了帮助日本重新建立朱鹮种群,中国先后向日本提供10只朱鹮个体。如今,日本朱鹮种群已有500多只,并重建了野外种群。朱鹮从日本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野生灭绝”下调至“濒临灭绝1A类”。

中国朱鹮也同样在韩国安家落户、繁衍生息。2008年和2013年,名为“龙亭、洋州”“白石、金水”的中国朱鹮分批去往韩国定居。在中韩两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韩国朱鹮种群数从中国赠予的4只发展壮大到现如今的500多只。

2008年,中国向韩国赠送的 朱鹮“洋洲”“龙亭”


从深山到平川、从秦巴一隅到全域、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从陕西到全国、从中国到东亚,朱鹮及其栖息地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现如今,朱鹮已成为陕西乃至中国的生态名片、文化名片、外交名片。朱鹮不仅7次承担“外交”重任,朱鹮文化展——“友好之轮 和美世界”,亮相日本大阪G20峰会;朱鹮文化论坛登陆韩国首尔,向世界传递和平友谊;经久不衰的大型舞剧《朱鹮》全球巡演,向全世界讲述保护秦岭朱鹮的传奇壮美故事……2018年,首届朱鹮国际论坛举办,中日韩三国代表齐聚陕西汉中共商朱鹮保护大计,推动朱鹮国际保护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40多年来,朱鹮从秦岭起飞,飞向全国,惊艳了世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讲好中国“朱鹮故事”,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

图源/中共洋县县委宣传部

朱鹮雏鸟正在破壳而出 张跃明摄

图源/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汉江鹮影 图源/中共洋县县委宣传部

秦岭飞鹮

图源/中共洋县县委宣传部


四十三年如一日地保护朱鹮,
不仅让朱鹮种群恢复壮大,
也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汉中和朱鹮似是共生,亦是共荣。
巍巍秦岭,翩翩朱鹮,
谱写了一首“重生”的绝唱。







点击上方小程序立即抢购

“0投资”靠谱赚钱路子,汉中很多商家都开始做了!

商机无限~汉中丰辉国际酒店对外招租~

回忆杀!一组老照片带你回到汉中的旧时光......

泪奔!汉中多所学校老照片,定格了多少人的青春时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汉中市旅游

合作联系:15332525392 15336197983

旅游咨询:15319310132

达人合作:19991629991

投稿邮箱:auld.langsyne@163.com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进行文章搜索!

汉中在路上
见证家乡的日新月异,与您一起分享汉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