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测评基地

文摘   汽车   2023-10-16 21:12   北京  
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是我国首个坐落于高校,由工信部授权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测试示范区。测评基地围绕上海市嘉定国际汽车城,毗邻江苏、浙江、安徽,充分发挥其长江三角的汽车工业及产业链区位优势,重点面向智能网联相关科研、创新与测试服务,已建成了完善的智能网联测试配套设施与多功能场地结合同济大学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测评领域人才、创新与研发优势,设计了全球首套云控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系统,构建了无人驾驶系统多维度进阶式评价体系,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极限边缘场景加速测试与产业化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图1 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区位优势

基地简介



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的封闭区总面积170亩(113,526㎡),由东、西、南三个区域构成,并通过2km长的高速环道连接,其中建有双向405m雨雾模拟区。区域内高精度定位和5G通讯全覆盖,满足106个工况标准/规范需求、115个工况科学研究需求以及76项应用企业研发需求。

场地介绍




图2 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场地分布


封闭测试区分为交通性主干道模拟区(东区)、综合功能测试区(西区)、乡村及越野道路测试区(南区)和城市主干道模拟区(一环)。

1)交通性主干道模拟区(东区)以柔性场地为主,直线道路380米,动态广场最宽处100米,设有低附着道路路面和国际首个室外Veh-Hil试验台,东区测试主体段为3+1双向车道,可测试大部分场景,测试速度可达80km/h,可提供标准测试要求下,AEBFCWACCLDWADAS测试;以及60km/h车速下智能车与多车/多目标交互,如跟车、巡线等测试。



2)综合功能测试区(西区)为城市模拟区域,建设有多种多样的道路交通形态和不同城市建筑外立面,以城市结构化道路和智能停车场场景为主,可提供在高精度地图与红绿灯信号下,检测车辆是否能够正确安全行驶,是否能够识别、辨认通行目标(如车辆、交通参与者),按照法规安全高效行驶。



3)乡村及越野道路测试区(南区)为乡村及越野道路测试区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有越野及乡村测试道路的智能汽车测试平台,道路环境复杂度高,可面向自主式、网联式、混合式自动驾驶车辆,支持4G/WIFI/DSRC/LET-V等各类无线通信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测试道路可支持各企业前瞻应用技术及高自动化程度的测试



4)城市主干道模拟区(一环)为双向4~6车道的环路,环道1.3公里,共分7段直道、4段弯道,其中一段直道构建了国内首次提出的测试区内雨雾模拟道路,总长度405米,通过人工模拟雨雾天气,考验车辆全天候自主行驶能力,基本覆盖城市区自动驾驶测试场景需求



测评系统




测评基地基于其独有的场地、人才等资源创新开发了一套云控多交通参与者自动驾驶测评系统。主要针对现有的自动驾驶测试所面临的测试场景范围局部、测试工况设置零散、场景环境条件简单、智驾性能评价二元、智驾功能测评割裂等问题,云控多交通参与者自动驾驶测评系统基于5G云控的交通参与者协同规划与控制技术,构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多场景全无人测试评价体系,以实现快速动态生成Corner Case场景、全自动加速测试和多维度自动驾驶功能评价为目标,形成了自主测试技术、自主测试装备和自主测评体系三大关键技术。

1)自主测试技术: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快速动态生成公开道路测试难以复现的边缘场景;通过5G通讯及云控技术,实现大规模交通参与者协同轨迹动态规划与控制技术。

2)自主测试装备:自主研发了低成本、柔性和耐撞的云控模拟交通参与者系统,包括假人系统、假车系统,具备标准5G-V2X控制接口、高精度位姿估计和轨迹规划与控制,可实现云端远程控制与车端运动状态上传、实时速度滚动下发功能


图3 自主测试装备


3)自主测评体系:针对智能驾驶评价局限性问题,建立了多维度、进阶式的自动驾驶汽车量化评价方法。

该系统能够通过仿真→封闭场地测试的测评体系,并基于以动态Corner Case场景自动生成为核心的三大自主关键技术,构建相应的分层评价体系,结合连续、随机的全自动冲突场景自适应调节模拟假车和模拟假人与被测车辆冲突的激烈程度,直到撞车为止,进而探出被测车辆的行驶极限和性能极限,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度的加速测试,为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准入及应用落地提供验证支撑。


图4 环岛汇入场景

图5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场景


基地预约方式



电话:13661493393
邮箱:16521@tongji.edu.cn


同济智能汽车研究所
同济智能汽车研究所公共信息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