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中央批准成立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海洋领域新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以重大使命任务为牵引,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颠覆性研究。
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和储备海洋战略科技人才,探索以重大任务和目标为导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项目。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海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海洋领域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优秀青年人才。
二、招生专业及名额
2025年崂山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计划招收约30名(最终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招生导师及专业研究方向详见附件《2025年崂山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及专业方向》。
三、学习方式及学位授予
1.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招收博士研究生为科研经费博士,培养成本全部由科研经费承担,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2.联合培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学习,主要在中国海洋大学完成;第二阶段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主要在实验室完成。符合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及学位授予条件者,由中国海洋大学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
四、项目优势
1.双向导师,强强联合。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分别匹配优质导师,充分发挥科教融合模式,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提供直接参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机会。
2.双向资助,充足保障。除中国海洋大学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外,实验室将为在实验室实践阶段的博士研究生提供优厚科研绩效,加大对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励力度。
3.双向选择,安心就业。结合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个人职业规划,表现优秀博士研究生可在毕业后优先被实验室录用。
五、报考要求
1.报名条件及流程
考生须符合《中国海洋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相关招生单位实施细则中的报考条件,并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网址:http://gradadmission.ouc.edu.cn:82/)进行报名。报名时在报名系统中选择“崂山实验室联合培养专项计划”,导师选择实验室导师和学校导师组合。
2.报名材料要求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参照《中国海洋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相关招生单位实施细则要求,提交相应纸质报考材料至招生单位,同时考生须将纸质报考材料电子版以PDF压缩包形式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发送至实验室招生邮箱(student@qnlm.ac),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标注为“考生姓名+实验室导师姓名+学校导师姓名+申请考核/硕博连读”。
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费、提交报考材料至招生单位或发送电子版报考材料至实验室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
六、招生程序
材料审核与综合考核阶段,由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成立的联合工作组组织。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见相关招生单位“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实施细则或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实施细则。考核成绩具体计算方法由实验室各研究部与中国海洋大学各招生单位联合制定,由各招生单位对外公示,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七、录取与调档
1.联合工作组根据招生计划,综合考生报名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外语水平和综合考核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身心健康情况等做出综合判断,按照“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报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审核批准后公示。
2.联合培养专项计划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考生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将其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转入学校,进行全脱产学习,否则将取消其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
八、学费与奖助
博士研究生均须缴纳学费,学费标准按照中国海洋大学同类型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确定。联合培养专项博士生可参与学校评奖评优,详见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grad.ouc.edu.cn/13070/list.htm),如有变动,以最新通知为准。
九、其他
未尽事宜参见《中国海洋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其相关的实施细则。
十、联系方式
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2-66782080
联系邮箱:
grad_admission@ouc.edu.cn
2.崂山国家实验室
人力资源部 王老师
联系电话:0532-58719703
联系邮箱:student@qnlm.ac
附件
2025年崂山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科研经费博士研究生
招生导师及专业方向
信息来源 | 崂山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智慧海洋圈子排版
本文系智慧海洋圈子订阅号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章版权归原本作者,智慧海洋圈子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喜报!中国海洋大学获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最具传播力高校”!
海装新闻 | 林忠钦院士出席,长兴实验室与国家水运安全中心签约共建智能绿色水运设备与安全研究中心!
包振民院士出席,中国海洋大学召开青岛海上丝路研究院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调研时强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海洋大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发表署名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王凡团队在《自然-通讯》刊发海洋所热量存储研究成果!
桂建芳、麦康森、包振民院士出席,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召开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产业咨询委员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