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郊养动物 | 22 徐成英:在实验室里实现了人生价值

旅行   2024-08-27 15:09   上海  


22
在实验室里实现了人生价值

瑛莹 曹菲

1963年,初中毕业的徐成英被分配到上海动物园。当时搞生产促经济,起初养珍珠蚌和水貂,后来在兽医院药房发药。不久,她被派往扬州大学兽医实验室进修,几个月后回来,去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

动物园里的老虎和狮子吃的是奶牛场淘汰的小公牛肉。70年代初,动物园领导派徐成英前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学习生产牛血清进行创收。徐成英学习回来后就在实验室开展这项工作,从小牛保定到血清分离,从头到尾都是她这个身材纤细的女子独自操作完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她的技能也越来越娴熟。当时,很多兄弟单位也有小牛需要采血,时常找不到血管,便邀请小有名气的徐成英去帮忙,“因为我做得多,做得熟,所以几乎没有采不出血的胎牛”,提及往事,徐成英的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培养基的制作需要严苛的无菌环境,所用的器皿和耗材都需要高压消毒,但当时动物园没有高压锅,徐成英就每天骑着三轮车载着洗好的瓶子去附近的一零八医院高压消毒,风雨无阻。当时,动物园只有一台离心机,每头胎牛大概能采出2000毫升血,需要离心三次,每次平均20分钟,加上取出血清等操作,紧张忙碌中,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无菌室经过严格消毒后需要密闭操作。夏季,没有空调的无菌室,穿着无菌服,闷热无比,陪伴徐成英的只有离心机的“嗡嗡”声和“滴滴答答”流下的汗水。

徐成英对待实验态度非常严谨,她做的每一瓶培养基都要经过过滤、检测和无菌操作,几项指标全部合格才算达标。在没有任何其它宣传手段的年代,由于做的血清质量高,通过口口相传,很多医院和研究所都争相来动物园购买徐成英做的血清,远到长春、北京,近至上海的肿瘤医院、生物制品研究所、复旦大学、市六院等。徐成英的工作在为动物园微生物实验走出一条新路子的同时,还为单位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使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自从开始做小牛血清,徐成英就没有休息过一天,只要有牛,只要有血,不管刮风下雨,她都去上班。小牛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头,采血加上离心,常常忙到半夜,忙完了就坐在椅子上休息会,一夜就这么过去了。“那时我好像特别喜欢去上班,从来没拿过加班费,甚至都没想过拿加班费,一个人就不停地忙活,忙得很开心、很快乐,好像也不觉得累”,徐成英如是说。

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十年,没有一个休息天,这简直无法想象。可是,徐成英就是这么过来的。她每天就在血清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价值,成为行业内闻名的能手,两度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制作牛血清

当年的徐成英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两个女儿都是全托,还经常委托亲戚代为接送。大女儿因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患了耳疾。丈夫也是动物园职工,在动物交换科工作,经常出差,夫妻俩都无法顾及家里的事情。直到后来小牛买不到了,她才不得不告别了血清分离工作,前往长春兽医大学学习猫科动物细小病毒的研究工作,在生物研究领域又跨前了一步。

徐成英把自己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的许多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大学生。如今,她的徒弟散布在很多城市,她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她说,是上海动物园培养了她,让她从一个初中生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成长,在实验室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徐成英(右一)与老同事们

上海动物园
上海动物园饲养展出各类野生动物近470种5000多只(头),种植树木400余种10万余株,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得了“全国十佳动物园”、“上海市文明单位”等多个称号。欢迎关注上海动物园,及时掌握园区最新动态与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