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铲屎官“装修”的是热带鸟馆一间笼舍,目的是为了让鹦鹉有更符合其自然习性的环境,表达更多自然行为。热带鸟馆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少笼舍都有一些共同的缺陷,如通风条件差,光照不足,笼舍密度大,没有植被,水泥地居多,墙体脏且难以处理,巢箱位置影响动物繁殖等等。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这次的微改造都做出了改进。
鹦鹉笼舍的天花板和地面之间原本有一层隔离的铁丝网用来避免动物从上方窗口逃离,并且铁丝网上方设置了照明用灯,但仅为日光灯,光照不足。
改造前
铲屎官首先将铁丝网上抬大概30cm,留出更多空间以便鹦鹉飞行。同时在铁丝网上方设置了两个大功率全光谱灯,保证室内光照足够。
改造后
笼舍的通风也是铲屎官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室内有一个通风口通向走廊,一个通向隔壁,一个是落地窗上的窗户,以及天花板附近的窗户。通风主要依靠天花板附近的窗户吹下的自然风。但仅依靠自然通风,笼舍内湿度较大,铲屎官清扫后很难快速干燥。因此,这次改造在铁丝网上方新增一台风扇来保证通风的效果,用不影响鹦鹉飞行的低速风向下吹向地面,带动空气流通。
考虑到这间改造好的笼舍未来的住户是亚马逊鹦鹉,它们向来喜欢淋浴而不是洗盆浴,所以在铁丝网上方风扇下方安装了一个喷淋,将雾状的水汽喷洒到笼舍中去。一方面可以给鹦鹉洗澡,一方面可以给地面上种上的植物浇水。
鹦鹉是大多生活在更加温暖的自然环境中,冬天需要取暖设备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但过去,供暖的油汀是放置在和隔壁笼舍连接的通风口,稍微影响到两间笼舍之间的空气流通,这次改造方案计划将油汀安装在铁丝网上方,风扇下方,把热气吹下来,再由笼舍连接处的排风扇把热气输送到隔壁相对耐寒的其他鹦鹉笼舍中。
为了更合理使用笼舍内有限的空间,铲屎官采用了从未有过的栖架搭建方式。过去习惯于将栖架从墙面延伸出来,但这会导致靠近墙体的部分容易被粪便污染难以打扫。改造后,以树枝作为栖架,让两个树干从底部相距一米半的位置向上延伸,以一定弧度拱形地呈现在地面。向这样由近及远排列逐渐变窄。这样搭建栖架的好处在于,鹦鹉本就是攀禽,很适合在树枝间辗转,能满足它们攀爬的需求,增加运动量。另一方面,给游客的视觉体验也更好。
新栖架
而原本容易发霉、积累杂质的墙面,则重新刷上一层防水油漆,油漆的颜色以蓝色和淡蓝色为主,上层大部分深蓝,靠近地面的下层淡蓝,模仿一望无际的天空的色彩,且蓝色视觉效果也更加温和,参观效果更好。
新墙面
地面部分,在原有的水泥材质上铺上一层20cm厚度的泥土,种植了一些易存活的花草植物,并且在泥土上撒上一层干树皮作为垫料。
地面垫料
铲屎官还充分考虑到鹦鹉日后的繁殖需要,为了保护鹦鹉在繁殖期间不被打扰,我巢箱安装在靠近游客参观面的顶部,游客的视觉死角位置。在墙角各放置了一个台面用于安放巢箱。这次的巢箱和过去也有所不同,使用了倒扣的桶,在侧面挖洞作为巢箱。桶具有防水性,对于喷淋的水雾也有一定防潮作用。
最后,亚马逊鹦鹉入住后,铲屎官还认真做了“住户回访”,也确实发现了计划中的“小失误”。原本计划在新增的水池附近和栖架上贴苔藓,在栖架下挂松萝,不过由于鹦鹉的啃咬习性,全部化作了地面垫料。不过好在它们对地面的植物兴趣不大,但也是一个意义的经验。
短暂存在过的苔藓
总结好这次改造的经验,未来铲屎官会把隔壁笼舍也进行改造,计划按照和尚鹦鹉的习性来建造适合它们的笼舍,大家敬请期待!
文:李海川
图:李海川 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