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康:谁听我们的故事
文摘
2025-01-17 19:14
江西
谁听我们的故事
文/袁德康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小时候,我们听着父母讲的故事长大。现今月亮依旧,云朵还在,而我们这一辈人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就不想听,不要听,也听不懂。什么吃不饱,大字报、戴高帽、红卫兵、知青、走资派、造反派;什么粮票、肉票、布票、月经带票……等等等等,要弄懂这五花八门的名词在当时的内涵,也让他们够呛。因此,我辈故事只好分享在自己同年代的人闲聊。有一次,我与一位老知青谈起过去下放农村所经历过的生活往事,有位青年人在旁边听后即惊讶又疑惑却又用很不屑的口吻说∶“下放去农村当知青,我就不去呗,又能怎么样?”。其见我们即茫然又显得无可奈何的表情,这后生便又怯怯地说道:“不去不行吗”?然后又接着说:”我能理解,你们这一代人,就是傻了吧几的老实“。“不!”我苦笑一声告诉他:“你只不过听说了那个时代的一点点像皮毛一样的现象而已,谈不上能理解,也理解不了。因我们自己尚且不能理解自己所经历的那特殊年代的人和事”。在现在的年轻人眼里,他们对我们的过去的“理解”当中,当年的我们这一代人是什么东西呢?是既疯狂又可任人使唤的工具?是“运动”健将又是可任人愚弄宰割而不能自主命运的懦夫?他们哪里知道,我们也曾和他们一样有过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我们也一样有奋发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却在错误的地方发泄;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年轻时不曾有过花前月下的自在和浪漫,却有战天斗地的豪情;他们哪里知道不去农村就得去剥树皮挖野菜吃,因为那时的粮油是统购统销而不允许上市交易;他们怎会知道,即使做苦工也得有某些当红机构的“介绍信证明”否则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被社会拒之。别说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即便是某些商贾富豪、达官贵人家的孩子,又有几人能逃脱时代的宿命?当然,我们没要他们去理解过去这些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并不是没必要,而是鉴于多种讳莫如深的原因很难启齿厘清。其实,是应当让我们的后代知道过去,了解历史,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建设强大的国家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少走弯路。现在尚有极少数曾经在过去特殊年代“辉煌”过,而自己不争气至今却落魄的人(甚至还有我的同届的同学)还念念不忘过去"打、砸、抢"的"自由且疯狂"的风光岁月。他们视可任意罗织罪名强加于他人并草菅人命为快活;他们把可任意批斗、侮辱迫害全国人民选出的国家主席为自豪;他们把可任意践踏国家宪法、法律为骄傲。倘若现在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受到这些人的蛊惑,也去做出忤逆不堪、害国害民之事,这是我们这代人多么可怕的梦魇,更是民族和国家的灾难。我想,把我们经历过的历史告诉后来人,也是好事。其实,我们中国的古代历史,大多是或传说或本朝的赞歌或后朝对前朝的评论或文人添油加醋写就的,其真实性可疑。有鉴于此,我们更应该把自己所经历过的经验和教训,真实的告诉后人,让他们去思考,去甄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毕竟历史是真实地存在。纵观华夏五千年,既有小人当道,衰弱挨打的时候,更有强盛的时代。有时代造就的英雄,也有英雄创造的时代。有个外国知名的政治家曾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有人说:遗忘过去的经验教训就是对我们的初心的背叛。但是,我们现在老了,对于后代的教育问题已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了。仅能凭自己身体力行做出博爱他人、宽容大度的善行举止做示范以尽绵薄之力。善待他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这不仅仅是示范后代,也是我们应坚守的品格。别去杞人忧天,还是听天由命罢,后代终会比我们更聪明。更何况社会今后将会如何发展,岂会是我们所能预见和掌控?还是找个同学相聚的机会,编造自己熟悉的有共同爱好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同辈人听好了。正如我给《六六学友》微信 群填的一句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