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组织学术交流 推动跨学科研究创新:首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双周报告会”成功举办

学术   2024-09-20 16:11   北京  

为积极探索有组织科研形式,推动跨学科研究创新,2024年9月11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首期“双周报告会”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民族所副所长丁赛研究员主持报告会,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彭丰文研究员担任评议,民族历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壮壮担任主讲。民族所纪委书记、副所长王锋研究员出席报告会并致辞,所内各研究室30余位研究人员、民族所在读研究生一同参会。

(丁赛副所长作讲话)

丁赛副所长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民族所双周报告会的组织背景。在所领导的引领和推动下,双周报告会旨在发挥本所科研优势,搭建科研人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心得的平台,营造共同讨论、共同推进学术研究的积极氛围。

(王锋副所长致辞)

王锋副所长在致辞中强调,双周报告会不仅搭建了民族所学术交流的新平台,更是我所积极响应和落实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双周报告会,将有助于促进多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支持青年学者成长和提升学术影响力。

(主讲人刘壮壮作报告)

主讲人刘壮壮系新进所科研人员。他以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古代农牧政权地缘结构转换与“大一统”国家建构》(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为基础,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文章的选题缘由、写作过程、论文架构、学术创新等情况。
(报告内容节选)

主讲人刘壮壮在发言中提出,汉唐时期高强度的农垦、超载的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导致唐中期以后阴山南北难以兴起强大的游牧力量,而燕山南北经过长期的文化交融和各民族的共同开发,成为北方游牧政权新的政治中心。在游牧政权中心西东转换的同时,中原农耕王朝政治重心也由关中平原东移至洛阳、开封一带,农牧政权政心地缘格局形成“阴山—关中”“燕山—中原”两个前后相继的南北互动交融轴心。在这两个南北对应的交融轴心之下,历代王朝为实现兼跨农牧两大区域的“大一统”国家建构进行了长期探索。辽朝以后,处于农牧区交互地带的燕山南北,成为推动农牧区整合、实现“大一统”国家建构的关键区域。通过对阴山中心的衰落、燕山中心的兴起、阴山—关中地缘特征及南北整合、燕山—中原地缘特征及南北整合四个板块内容的细致梳理,刘壮壮在厘清北方草原政权中心西东转移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农牧政权地缘格局转变与兼跨农牧区“大一统”国家演进的内在逻辑。

(彭丰文研究员作报告点评)

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彭丰文研究员对刘壮壮的分享作了深入点评。彭丰文研究员指出,该文具有视野宏大、理论水平突出等特点,并且在学术史的梳理方面颇具功力,展现了清晰的问题意识。此外,文章视角新颖,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了研究方法的突破与理论创新。对于文章的进一步深化,彭丰文研究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优化文章的叙述架构,以增强逻辑性和连贯性;二是对“大一统”概念的内涵及其在国家结构中的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三是进一步挖掘生态与资源之外促使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基于刘壮壮的研究经验,彭丰文研究员还向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建议:一是树立长期且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二是通过多学科知识拓宽研究视野;三是潜心打造精品,致力于高质量成果的产出。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者对刘壮壮的分享,主要提出如下思考:

民族历史研究室副研究员苏航肯定了文章的宏大叙事和创新视角,并对文章优化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从生态逻辑和经济逻辑出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草原地区中心转移问题的论述;二是对于草原生态逻辑在解释更广泛地区中心转移问题上的适用性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民族历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杨逍对报告中引用的史料提出了补充完善建议,同时,针对在历史研究中如何更好地融合宏观理论框架与微观考证细节的问题,分享了个人见解及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民族文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王子涵代表非历史学专业的青年学者分享了体会。这次分享让她感受到,阴山、燕山等地不再只是中国古代版图上孤立的点,而是游牧政权与政治地缘结构动态演进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王子涵特别提到了跨学科研究带给她的启发,她认为跨学科不仅仅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交叉和融合,更是一种研究视野、研究框架、乃至研究逻辑的联动和共振。超越单一学科的研究局限,她收获的是对研究问题的整体把握,既具现实意义,又兼具学理性和前瞻性。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不同专业背景的与会者积极研讨,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相关讨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主讲人和参会者都表示,他们从这次研讨中获得了宝贵的启发和收获。

民族所双周报告会是面向全所科研人员和学界同仁、研究生的一个分享学术成果和学习体会的平台,本次报告会系首次举办,未来将以双周为单位定期举办。报告会的形式将根据多学科背景和分享主题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学术交流的高效性和针对性。民族所致力于持续优化学术交流环境,为科研人员打造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有组织科研下的科研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