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地民族的影像民族志调查1976-2022”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学术   2024-10-14 11:26   北京  

202410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影视人类学研究室主办“喜马拉雅山地民族的影像民族志调查1976-2022”学术交流会在民族所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师生受邀参与了此次关于民族所影像民族志发展历程的学术交流。民族所副所长王锋研究员、庞涛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何贝莉副教授、张愉老师以及来自民族所、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 

1:王锋副所长讲话

民族所副所长王锋研究员对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师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学术交流意义。他指出,民族所的影视人类学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在学界具有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影视人类学对民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记录的学术价值更加凸显,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进程中也可发挥更大作用。他希望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界关心和支持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让影视人类学在新时代发展和变迁中与时俱进,发挥其独特价值。 

2:会议现场

民族所影视人类学研究室雷亮中副研究员主持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他首先介绍了参与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的各位来宾,并介绍了民族所影视人类学发展基本概况:民族所从1958年成立之初开始就组织拍摄了20多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记录了中国不同民族即将消失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形态和传统文化。此后,民族所在此前电影组基础上组建了影视人类学研究室,牵头成立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分会,组织完成教材《影视人类学概论》编写,为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化作出了独特贡献。他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民族所在民族志影像方面所进行的新探索和实践。 

3:庞涛研究员发言

庞涛研究员在发言中对本次交流活动放映的两部影像民族志作品《僜人》(1978)和《察隅叙事》(2022)作了介绍。他指出,此次放映的两部影像民族志作品是民族所在不同时期在同一区域所拍摄制作的。1976年民族所恢复科研工作后就专门组织开展了喜马拉雅山地的“三巴调查”,组织拍摄了第一部彩色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记录电影《僜人》,其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民族所科研人员对喜马拉雅山地民族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田野拍摄。他专门介绍了民族所通过“喜马拉雅山地民族影像志”课题所进行的区域影像民族志的设计框架、实施过程及其经验意义。他还对比了两部民族志作品时代背景、叙事主题以及方式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察隅叙事》所采取的日常生活和家园叙事手法。 

4 :在场师生交流讨论

放映结束后,中央美术学院的何贝莉副教授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在影视人类学教学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今年,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的社会性艺术工作室新开设了影像人类学专业课;学院还新增设了影像人类学这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随后由何老师主持,现场专家学者和师生就不同时期喜马拉雅山地的两部民族志影像作品展开交流讨论。现场氛围十分热烈,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5:活动合影


(朱佳瑞、和小惠供稿)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