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心自勉团队成立以来,一大批优秀成员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初心自勉团队成立新的栏目——自勉人物,邀请一些优秀的小伙伴,讲述他们优秀的成功故事,以传播正能量。本期我们邀请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十佳青年、初心自勉校内负责人——王梓旭。初心自勉团队与广外云山勤工合作,完成多期自勉人物的栏目制作。希望正能量的人物故事启发更多小伙伴努力奋斗!
王梓旭,保研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1+2(3)保研项目),曾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0级学生;现任初心自勉团队校内负责人、广外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学生研究员,曾任广东省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校团委组织部部长、青马班班长、团支书等职务。
曾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十佳青年,并曾获校综合一等奖学金、中银金摇篮奖学金。获“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国家级大创优秀结项、广东省社会治理调研大赛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学生骨干、广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标兵、三好学生等30项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
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省级“十四五”驻镇帮镇扶村的规划项目5项,多次前往汕尾、梅州等数十个脱贫“先进村”开展田野调查,获多项政府采纳与表彰。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收集同学诉求、服务同学发展,开展学生活动覆盖上万人次。
一
家庭温情与坚固友情
王梓旭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家人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他的心田,让他成长的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这份爱,不仅给予了他无尽的力量,还培养了他独立自主的性格。同时,信任作为连接他与父母情感的坚固桥梁,让他们的心紧密相连,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王梓旭学会了如何在挑战中坚持自我,成为了一个勇敢而坚韧的人。
进入大学后,王梓旭希望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他深知,这一追求不仅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是自我成长与价值的重要体现。起初,他尝试着半工半读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在学业与工作中找到平衡。然而,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压力,他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了策略,将重心放在奖学金申请与实践项目的参与上。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如同磨刀石,不断磨砺着他的意志,使他在挑战中变得更加坚韧不拔。通过这些历练,王梓旭对未来的规划日益清晰,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王梓旭也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力量。他意识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朋友的陪伴与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尽管由于学业和工作的压力,他在大学期间与小伙伴们生活交流较少,但他始终珍惜与团队成员及同学之间的每一次深入交流。他期待与朋友们共同探索未来,规划人生蓝图,并留下更多值得回忆的瞬间。
谈及情感支持,王梓旭显得既真诚又细腻。他承认自己在表达情感上有所保留,但在需要时,他同样期望得到朋友们的理解和共鸣。他深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大学期间的友谊,更是他宝贵的财富。因此,他期待着在未来能够更多地投入到与朋友的沟通交流之中,共同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回顾成长历程,王梓旭感激地提到了父母对他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是父母无私的爱与关怀塑造了他今天的性格和价值观。同时,他也对那些在生命中给予他正面影响的朋友和老师心存感激。他们的教诲与引领让他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脚步。
二
多面手的成长轨迹
赴挑战之约,行奋进之路
在大学的广阔舞台上,王梓旭以出色的表现诠释了何为“斜杠青年”。在校期间,王梓旭不仅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还在学业、学生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平衡能力。他的经历无疑为众多学子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比赛经历,王梓旭提到了大一时的校挑战杯比赛。抱着挣点综测分和提升个人写作能力的想法,他自行组建了一支队伍去参加比赛。那是他首次参赛,也是他首次带领团队。与最初轻松的设想不同,在院赛时他的队伍便收到了老师们的诸多批评意见。在此之前,他不知道比赛还有这么多门道,原以为自己所写的文章已经称得上通顺,但却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虽然起初手足无措,面临诸多困难,但正是这次经历锻炼了他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他们团队获得了校赛二等奖,相比于其他大多由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带领的队伍,甚至是同样获奖却已经做了几年的项目,这对一个初创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和莫大的幸运。
从大一开始,王梓旭坚持每年参加挑战杯,以此作为促学的一种方式。他认为,通过不断参加比赛,可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也是锻炼个人能力的绝佳机会。
在挑战杯的征程中,王梓旭遇到了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莫过于选题。他深知选题的重要性,一个好的选题往往决定了一个项目的一半成功。尤其是越往后的比赛之中,到了挑战杯省赛和国赛的阶段,一个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选题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又直接影响所做研究的影响力。因此,他总是和团队成员一起群策群力,共同探讨选题,依靠众人的智慧汲取灵感,以确保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
获得2023年“挑战杯”国赛二等奖
怀服务之心,引同行之旅
除了学术和学生工作的卓越表现,王梓旭还顺利获得了推免资格。在此之前,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并非一路贯通。从最初的考公意向,到后来的学生工作,再到选择4+1+2(3)保研项目。他始终在寻找将自己所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机会。
在谈到校学生会执行主席等学生工作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时,王梓旭表示,他一开始选择加入到学生组织,主要动机更侧重于在个人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为了和职业选择挂钩。虽然所学专业与未来工作可能不完全相关,但他始终坚持将专业中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学生工作相结合,以锻炼个人工作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专业的学习和对未来工作的看法。
此外,他还特别强调,学习是为了了解问题,而工作则是为了解决问题。从思路上讲,学习的关键在于上学的时候掌握了多少知识;工作却是以问题为导向,工作的关键是我们能够在岗位上解决多大的问题,发挥多大的价值。
在身兼数职的同时,王梓旭在学业上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针对个人记忆力和规划能力较弱的问题,他通过每天列出待办事项、采用四象限规划法来平衡学业、工作和生活。他坦言,在大学期间最关注的是学业,但大一期间绩点较差,课也较多,也不懂大学的课程该如何去学。在面临许多课程被卡绩点后,他一时心灰意冷,自认为与保研、奖学金无缘。但在不断思考如何提升成绩的过程中,他通过不断努力和向老师请教,逐年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成绩。
当被问及正式高强度的学生工作与在校期间的学生工作有何不同时,王梓旭表示,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在大学期间,更重要的是利用独一无二的平台去提升自己。而全职工作则需要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全心全意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他建议师弟师妹们要珍惜大学时光,多尝试不同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与出行仪式
燃信仰之炬,显笃行之力
除了以上所了解到的种种经历,这位多面手在乡村治理调研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历。王梓旭表示,最初选择参与到乡村治理调研是受到所接受的专业知识对于社会以及非政府组织治理的的影响。同时,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老师们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实践路上前进的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触动人心的人和事。在天后宫调研时,他了解到一个被弃养的孩子被贫困户收养,并在成年后尽其孝心反哺。这个故事让他深感震撼。这让他意识到,从事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研究,归根到底更是对人的生活的研究,只有保有人文主义的精神和情怀以及对每个人具体的爱,研究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同时,他也更加坚定了从事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的决心。
根据个人的乡村治理经验,王梓旭在接受访谈时还特别分享了自己对大学生下乡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感受。王梓旭表示,将开始的暑假“三下乡”活动,就是鼓励大学生们走进乡村,用脚步丈量国家的土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百千万项目”以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也都聚焦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显示出政府对乡村治理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大环境的导向下,虽然大学生下乡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但也面临着部分学生下乡的功利性较强,更侧重于形式而非实质性的调研的问题。对此,王梓旭认为,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引导的过程。随着同学们对乡村的了解加深,以及乡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他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投身乡村工作。针对这一问题,王梓旭还提到建立大学生回乡机制或完善乡村调研机制,促进人才流动的必要性。
和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参与乡村治理调研
三
乡村振兴与云山勤工的融合
关于云山勤工,王梓旭曾协助过多项勤工的相关工作,对于其组织架构也有较多了解对于云山学生勤工助学这种创新创业型的勤工助学模式如何参与乡村振兴的问题,王梓旭表示,从他个人角度来看,他认为云山勤工内部有很好的管理模式,云山勤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能够推进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在高校与乡村的合作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分析,结合合作的深入程度,来思考合作的具体方案,比如不同的学院和不同的服务点,会有不同的合作方法,有的做大学生直播助农,进行产品的推广;有的通过义教的方式去输入文化产品;或者协助乡村建立销售渠道,形成供需的疏通等。面对不同的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之后,王梓旭就如何以个人力量更多地帮助解决乡村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除了直接和老师们一起提供一些治理方案之外,还可以自己亲身去做,比如亲身参与义教,或者是一些物资的捐赠等,他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更多地作为一名工作人员真正到乡村中去做事,如通过学校、学院或是云山勤工的形式,直接以一个志愿者或者社工的身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面对乡村的贫困儿童,为乡村的困难人群提供帮助,参与对社会产生价值的工作,实现工作的价值感,发挥集体的力量。
在提到是否会推荐身边的学生或者朋友参与云山勤工等组织时,王梓旭表示,他参与这些学生工作或是推荐他人参与这类组织的初衷,更多的是认为在这其中可以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例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对于个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无论在工作、生活或者学习中,都有利于强化自己的行为反应模式和沟通应对的机制,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回顾大学时光,大学几年的努力让王梓旭结识了众多优秀人才,也让他收获颇丰。他相信,通过持续努力,未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师弟师妹们,都能成为更优秀的人,积极影响周围的人。
守初心为努力奠基,
以实践为成长助力。
在挫折中磨砺,在热爱中奉献;
在挑战中进步,在坚持中收获。
文字 | 李馨萍、王玥、黄婧怡
排版 | 郑芷昕
初审 | 陈敏欣
复审 | 陈梓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