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肥西紫蓬诗歌节暨《诗歌月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精彩举行

文摘   2024-11-25 17:35   安徽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初冬时节,暖阳怡人,古木参天、色彩斑斓的肥西紫蓬山,喜迎诗坛盛会雅集。


11月22日至24日,由省文联指导,肥西县委县政府、诗歌月刊杂志社主办的“千亿肥西,诗话紫蓬”第十一届肥西紫蓬诗歌节暨《诗歌月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来自国内的近百位诗人齐聚肥西紫蓬山,共话山水诗学,同赏紫蓬诗韵。本届紫蓬诗歌节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以开幕式、《诗歌月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第六届长三角新青年诗会为三大主体活动,以“名家对话紫蓬山”“紫蓬山下的诗歌课——家乡的山和水”及采风创作为三项配套活动。





近百位诗人共赴一场诗会


自22日起,应邀参加诗歌节的诗人,陆续抵达紫蓬山山麓。地处合肥西郊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北九华山,自清代便有“庐州第一名山”誉称,保留有始建于三国时代的西庐寺、周瑜读书处、洗砚池、李典墓、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等名胜古迹。


作为中国诗歌重镇之一,安徽诗人自古以来层出不穷,同时吸引了一大批诗家文豪前来“打卡”,江淮大地上众多名山大川为他们所书写、命名。肥西诗风浓郁,紫蓬山同样备受诗人青睐。肥西紫蓬诗歌节于2002年创办,历经22年接棒传递,在国内诗坛业已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诗歌活动品牌。


本届诗歌节嘉宾阵容强大,汇聚包括老中青三代在内的一批知名诗人、作家和文学期刊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省出版协会理事长查结联,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先发,《诗刊》原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原主任叶延滨,作家出版社编审、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唐晓渡,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敬亚,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云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新疆作协副主席、《西部》主编张映姝,《诗选刊》主编桫椤,美国《国际季刊》编委董继平,《上海诗人》常务副主编孙思等出席。


参加活动的还有,中国朦胧诗代表诗人梁小斌,原《诗歌报》主编蒋维扬,安徽文学艺术院院长、省书协副主席戴瑞,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合肥市作协主席洪放,《诗歌月刊》原主编李云,《诗歌月刊》主编何冰凌,以及舒洁、余怒等国内外近百位诗人。

众名家纵论山水诗歌风流


23日上午,本届诗歌节正式开幕。在讲话中,吉狄马加高度评价肥西及安徽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所做的贡献和重要地位,陈先发向海内外诗人、作家发出邀约,希望能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与紫蓬山相互辉映。开幕式上,安徽朗诵艺术学会会长许北雄、副会长安妮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紫蓬诗歌节部分精选诗作,青年歌手王丹阳演唱了动听的歌曲《我爱家乡山和水》。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勇,合肥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娅娟,肥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新华,肥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娜,肥西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牛一萍等参加开幕式。



“名家对话紫蓬山”环节共设置了两场对话。由陈先发主持的“万物互联与山水诗学”专场中,吉狄马加、唐晓渡、雷平阳、龚学敏结合多年创作实践和诗歌研究,交流探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万物互联的发生条件、文化内涵与未来走向,同时梳理了古今中外山水诗学的历史脉络、哲学意蕴与交融情况等。



在“紫蓬,近郊的诗意”专场,《十月》主编助理谷禾、《雨花》主编育邦、十月文学院副院长陈巨飞及诗人卢山、叶丹同样从各自生活、创作经历出发,畅谈了对城市“近郊”这个场域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诗歌中处理近郊经验的体会。


一份老牌诗歌刊物温暖青春记忆



23日下午,本届诗歌节重头戏之一,“40年诗歌浪潮:变奏与回响——《诗歌月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举行,每个人面前都摆放了2024年第11期《诗歌月刊》,这一期正是创刊40周年纪念专号。陈先发在主持座谈会时表示,举办座谈会是为了纪念、致敬和感谢,更重要的,是在部分还原中国诗歌40年发展的生动现场,抒发诗人与刊物的真挚情感,同时也为了宣示,即《诗歌月刊》将继续倡导改革、探索、包容精神,让刊物越走越宽。



“从合肥宿州路9号出发,40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寻找诗,和它可能的读者。”从1984年《诗歌报》诞生,到1990年更名为《诗歌报月刊》,再到2000年华丽转身为《诗歌月刊》,这份重要诗歌纸质载体已走过40年风雨阳光路,凝聚了无数诗人、读者以及众多编辑的心血、情感和记忆。在观看《诗歌月刊》创刊40周年专题片时,与会嘉宾仿佛被带入了一条时光通道,与曾经的如歌岁月、如诗青春碰撞交流。


吉狄马加认为,这份诗歌刊物乘改革之风、借开放之力,推动了中国新诗发展,推出了很多新人,记录、见证了中国诗歌发展,在中国诗歌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其先锋性、开放性和包容性都值得研究、总结与传承。徐贵祥表示,这份刊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尤其是《诗歌月刊》在当下能够办得风生水起,可喜可贺可期。查结联回忆说,是诗歌引领了自己的人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40年前的《诗歌报》,给自己留下了特别美好的记忆,今天的《诗歌月刊》是安徽独树一帜的精品期刊,有力巩固了安徽在中国诗坛的地位与影响力。


徐敬亚、蒋维扬、唐晓渡、龚学敏等与会诗人、评论家、期刊主编共同回忆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繁荣的面貌,尤其是《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联袂发起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一纸风行,万众瞩目,盛况空前。同时,就此次大展背景、筹办过程等,做了场景“还原”。叶延滨建议要以写史留史的视野与情怀,编撰《诗歌月刊》的“志”或纪实文本。王久辛、董继平、余怒、育邦等希望《诗歌月刊》一如既往保持其探索性、先锋性等特质,努力发现更多的“小李白”“大李白”。荣荣、雷平阳、桫椤、谷禾、孙思等讲述了与《诗歌报》(《诗歌月刊》)结缘故事,并送上了真诚的祝福与期待。


诗歌课堂别开生面搬到紫蓬山

在众名家对话紫蓬山,纵论中国诗歌版图之际,23日下午,一场名为“紫蓬山下的诗歌课——家乡的山和水”活动,在紫蓬山同期举行。荣荣、雷平阳马不停蹄,从《诗歌月刊》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上转场,与诗人吴撇、张建春、宇轩、许俊等汇合,为来自肥西、肥东以及合肥市区的30名小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诗歌课。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喜欢诗歌,他们以“群山下的影子——比喻”为切口进入,授课生动有趣,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颇令人瞩目的是,参加本届诗歌节的,还有21名来自长三角的一群诗坛“新人”。其中,属于“90后”的有13人,“00后”年龄段的有8人,最年轻的诗歌写作者年仅14岁,为安徽池州的一名中学生。



为助力、扶持长三角青年诗人成才,根据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有关要求,《诗歌月刊》负责具体执行第六届长三角新青年诗会,此前联合《扬子江诗刊》《江南诗》《上海诗人》三家杂志开展了征稿、遴选活动。诗歌节期间,21名新青年诗人现场聆听精彩的名家对话,分组参加改稿会,面对面听取导师批改作品意见,并集体参与采风创作活动等。据悉,改稿会作品将在各刊集中展示。



本届诗歌节由肥西县委宣传部、肥西县文旅局、紫蓬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安徽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阅读第一线》栏目视频号、抖音号及安徽视讯、肥西发布视频号等现场直播报道。










来源:诗歌月刊

安徽省文联
“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安徽文学艺术分享与展示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