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

政务   2024-10-09 17:48   上海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很多父母,一问到育儿的问题,都是跟“怎么做”有关。


可是,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康,就算有一本关于“怎么做”的书,全部按照书上说的做,还是会制造出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需要这本书,就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人格?



01.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这句话是自体精神分析学家科胡特说的。


“父母是什么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


什么样人格的父母是好父母?


有很多说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恋的人、粗心而阳光的人等等。


我们说个新的:清爽的人。


这样的人,特点是:


在关系中边界清楚,不黏黏糊糊;

能够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

处理事情立断果决,不拖泥带水;

也尊重他人的边界,不入侵不破坏……


如果你问,怎么达到清爽人格的境界呢?所有这类问题,我给一个总的回答。


人格变化的途径:


一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愿望和行为,并且去理解这些状态背后的意义。


二是去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松动自己人格中僵化的部分。


02.
父母潜意识倾向于
让孩子尝尝自己童年各种痛苦的味道,
把孩子制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被抛弃过的,会抛弃孩子;

被粗暴对待过的,会粗暴对待孩子。


让人伤感的是,这样做的动机是爱,因为爱一个人,才会让他以某种形式跟自己一样。


但是,这是不健康的、没有分化的爱。


健康的、分化的爱,是使孩子摆脱父母的命运,成为ta自己。



03.

人格层面有过度控制倾向的父母,

可能正在制造一个有精神障碍的孩子。


为了避免对孩子失控,过度控制型的父母会不自觉地打压孩子的各种能力。


比如有的家长随口制定的规矩是:大人说话孩子不要插嘴。


这可能打压孩子以下能力:


对环境的敏感及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权威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要知道,孩子的直觉能力是高于大人的,以大人身份压制孩子,等于直接压抑孩子的直觉能力。


如果你要讨论真正的大人的事情,就找个孩子不在场的的地方吧。


否则,就是邀请了Ta参与,又不让Ta参与,这就使Ta陷入了双重束缚境地。


研究证明,这是制造严重精神疾病的环境特征。


有个关于双重束缚的段子:


有个人养了一只狗,给狗取名为“别动”。


这人经常这样对狗说话:“别动,过来”;或“过来,别动”。


后来那只狗疯了。


04.
对孩子的有些“错误”,
特别是经常犯的“错误”,最好延迟反应。

因为你的立即反应可能会使孩子对用这种方式“调动”你的情绪和行为成瘾。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一发出刺激,对方立即就有反应,这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啊。


05.
家族创伤有时候就像个传家宝。

重男轻女是常见的文化级别的家族创伤。


让人悲喜交加的是:多子女家庭中,如果有重男轻女的传统,结局往往是女性发展得很好,男性反而很弱。


对此的精神分析解释是:重视男性就是制造了过高浓度的关系,在效果上等于阉割了男性,而被忽视的女性却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相信女性并不需要这样“莫名其妙”的所谓好处。


美好的家庭风景应该是:无论性别,你都可以有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条件,包括经济上的和态度上的。


理想的文化环境是:男孩和女孩的利益和权利,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均等,更理想的情况是:都足够充分。



06.
对孩子严格的要求,
可能源于对自己父母的失望,
以及对自己的失望。

对自己满意的父母,不会有哀怨,也就不会要求孩子的成就来消除自己的哀怨。


说得狠一点,那些在自己的生活中,能把其他成年人搞得一败涂地的人,是不会在家庭生活中打败自己的孩子,以补偿缺失的优越感的。


对他人的失望,本质上是对自我缺憾的补偿:我对你失望,就忘记对自己失望了。


07.
对孩子的不耐烦,可能是父母人格不够独立。

辅导孩子作业,已经是现象学级别的社会问题。


孩子一遍三遍还不会,会激活父母的融合焦虑: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阈值,警报响起,父母就会用“不耐烦”在情感上离开孩子。


耐烦的能力,几乎等于一个人的人格独立程度,因为一个人格足够独立的人,他跟他人在一起多长时间,都不会影响他的情绪,他还是他,不会那么急着用不耐烦把他人推开。


08.
完美的父母,会制造有问题的孩子。

完美主义者的本质,是人格弱小。


丝毫不能承受不完美、或者说某种缺憾带来的屈辱感,这种屈辱感会投射给孩子。


60分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


完美的母亲,还会遏制孩子的创造力。


母亲的“缺点”,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


创造力,是孩子在幻想层面弥补母亲的不完美,

如果母亲“完美了”,Ta就不需要创造了。


09.
父母过于强调什么,就往往会事与愿违。

所以有个开玩笑的说法:医生的孩子容易生病,老师的孩子容易学习成绩不好。


父母过度强调什么的时候,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立意志、回避屈从权威所导致的屈辱感,潜意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努力。


还有,父母的强调本身,可能是反向形成:有多鼓励,就有多反对。


比如一个母亲反复跟青春期的儿子说要多交朋友,可能是害怕孩子多交朋友后抛弃自己;


更“巧妙”的地方还在于:是我说的要你去交朋友,如果你真的去了,也是我主动要你去的,我“被”抛弃的感觉会减弱。


所以你对他交朋友的“鼓励”,就变成了他宅在家里的“陪你”。



10.
对孩子的信任,是一种健康的冒险。

信任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人本主义的基本信念是:所有人都有自动朝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需要。


比如遵纪守法、尽义务、爱人类等等,如果有人不这样,那是因为他的这种倾向被打扰了。


对孩子的不信任,本质上是父母对自己不信任。


有一些父母功成名就的动力,来自要摆脱早年非常糟糕的环境,他们就想当然认为,给孩子糟糕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努力。


他们不知道,早已时过境迁,那些被信任的孩子,一定会比“雪耻”的孩子,有更持久的战斗力,也更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11.
把孩子都当成心理学上的存在,
这就是所谓心智化。

生物学的存在意味着,他们需要水、食物和空气;


心理学的存在意味着,他们需要爱、信任、自由、独立和有一个自己可以说了算的人生。


父母跟孩子的美好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人的原因。


我无意声讨我们的父母,我只是希望我们自己在父母这个角色上,能够阻止家族创伤向我们下一代传递。


让所有孩子都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快乐地成为ta自己。


编辑来源:上海女性


往期精选:

家+书屋 | 新华书店徐汇日月光店·少儿阅读嘉年华

一键“假期重置”!来看属于徐汇的高光时刻→

寒露惊秋晚,带你感受深秋之美

徐汇女性
这里是徐汇区妇联官方微信。发布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政策资讯、即时新闻、活动信息、服务项目等内容,引领妇女发展与徐汇发展同步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