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芥子园”,阅尽三百年绘画史,美的惊叹!

文摘   2025-02-03 06:01   河南  
19世纪后半叶,一位湖南湘潭乡下的小木匠,偶然得到半部《芥子园》,从此进入绘画的天地,后来成为妇孺皆知的大画家,

他就是齐白石


康熙年间初版本的扉页与齐白石的艺术经历一样,当时学画的人大多都临摹过《芥子园画传》,包括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等一代艺术家。


陆俨少称《芥子园画传》为“启蒙之良师”,何镛(清代传奇作家)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康熙年间初版本的扉页


画坛巨匠齐白石,幼年家贫好学,初以雕花匠为生。


20岁那年,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仔细翻阅之后,发现自己能画,故如获至宝,遂借来用勾影雷公像的方法,画了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


从此,他以所画为据来做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画法又合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真到晚年,白石老人还念念不忘此事,说《芥子园画传》是自己的启蒙老师。


齐白石


古代版本,晦涩难懂,怎么办?


今天小编特分享这版彩页版《芥子园画传》它不仅收录了历史上名家书画,还阐述了作画之精髓技巧。既展现了古代绘画的经典,又传承古代创作艺术。全书全彩绘画,再现古代书画之美。


1

汇集了历朝画论精髓

风行三百余年,艺术名家的摇篮


《芥子园画传》刊刻于康熙年间,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国画的用笔、写形、构图等基本方法,门类齐全,体例完备,很好地表现了历代名家绘画的技法,同时并在理论上汇集了历朝画论的精髓。




在编撰和刊行过程中,《芥子园画传》的经历颇为曲折。此书初是由清初名士李渔之婿沈心友延请王概、王蓍、王臬兄弟三人共同编集,书名来自李渔在金陵的别墅“芥子园”。


先是沈心友藏有明代画家李流芳课徒稿四十三幅,王概在此基础上整理增编了九十幅,同时又附上了临摹的古代各式山石四十幅,从而构成了完备的绘画技法体系,此为《芥子园画传》的初集。


二十年之后,王氏兄弟再受沈心友的委托,共同编撰了《梅兰竹菊谱》和《翎毛花卉谱》,采用木刻五色套版印刷,此为《芥子园画传》的第二集和第三集,世称“王概本”。


至光绪时,原版早已磨损严重,画家巢勋临摹原刻的三集,并增编人物画法,黑白石印刊行,世称“巢勋本”。



后来,《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芥子园画传》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



2

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被誉为: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核心


在中国的画坛上,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孕育名家,施惠无涯者,《芥子园画谱》当之无愧。


何镛评价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300多年前的教材,被誉为: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核心。

   ”

 3

内容丰富、浅显明了、通俗易懂

初学者宝贵之画谱宝库



“基本功不足,用笔不入门,就从头来,从芥子园开始。”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


画谱内容丰富,浅显明了、通俗易懂,为中国画初学者宝贵之画谱宝库。


从新石器时代在彩陶上描绘纹饰算起,到晚清的绘画,中国画已经前后经历了七千多年的发展。


潘天寿曾说:“吾国唐宋以后之绘画,是综合文章、诗词、书法、印章、而成者。其丰富多彩,均非西洋绘画所能比拟。是非有悠久丰富之文艺史、变化多样之高深成就,曷克语此。


全书主要分为一到四册四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图文结合、清晰明了。


4

彩色印刷,礼盒装帧,好评如潮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一套好书,封面装帧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套书,全彩印刷,装帧精美、版式典雅清新。


好评如潮!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活动期间价格特惠,喜欢的可以入手哦。


彩图版《芥子园画谱》

原售价318元

活动期间特惠价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下单

卉声卉色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