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带来
“找寻樟帮足迹 弘扬药都文化”主题征集活动
作品展之药都故事—义新美广浙号
明清时期,樟树药商以其独特的经营智慧和管理模式,编织起一张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行、号、店、庄林立,形成了基于“乡谊”与“亲谊”的紧密合作体系——樟树药帮,樟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赣鄱大地的吉安、赣州、南昌,到荆楚之地的湖南、湖北汉口,乃至巴蜀之地的四川重庆,乃至远涉重洋至广州、香港及海外,无不彰显着樟帮药商的非凡实力与广阔视野。这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樟树近代药业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义新美广浙号”,其以卓越的品质、良好的信誉和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在樟帮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为樟树中医药产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樟帮后人合纵连横、抱团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
义新美广浙号,最初名为泰记,创设于清朝道光(1821—1850)年间,店主朱学堃为丰城泊廉朱家村人,分别在樟树、广州设有店号。清末民初,朱学堃因病去世,子嗣乏人,由遗孀主持店务。而后不久,一场大火将泰记店房焚毁一空,幸亏广州泰记大力支持,免收预付给樟树泰记的1000多银元购药货款。朱学堃的祖母又拿出“体己钱”十几两金叶子,作为资金,委托同房族孙朱芝庭继续经营,易名为“义新美广浙号”。只几年工夫,义新美财源暴增,资金跃到50余万银元,房产70余栋,占了樟树镇边街的一半。
义新美药号盈利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直接从产区进货,并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变换采购路线,在保证药材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压缩成本。随着规模愈来愈大,囤货愈积愈多,有了一定资金之后,义新美号又陆续在重庆、汉口、广州、香港派设“代庄”,分销药材。
通过在关键地区设立“庄”,以义新美为代表的一众樟帮药商便能够控制并垄断货源,确保药材的供应稳定,实现“紧药不紧,俏药不俏”,并在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这种布局有效保障了药材的全面性和地道性,进一步巩固了樟树作为“中国药都”的地位。在抗日时期,义新美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的庄号,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药材在港澳地区的流通与运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展现出樟帮药企的大义与担当。
除了产地直采、派庄售药外,义新美还十分讲仁义。20世纪30年代初,樟树义新美广浙号委托四川一家药行代购3000斤附片,不料装运附片的船只在三峡触礁沉没,价值3000余银元的附片,顿时化为乌有,遭受如此重大打击的四川药行正无法解脱时,忽然接到义新美老板朱芝庭发来的函电,告知“货款照付、分文不少”,四川药行老板感激涕零……义新美此举不仅挽救了合作伙伴,更铸就了樟帮药商“信誉至上”的金字招牌,极大地提升了樟帮的行业品牌形象,直到现在,在各地药材市场中,“樟树生意好做”的话仍时有耳闻。
义新美的发展历程,是樟树药业乃至中国中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经营模式、市场策略以及品牌理念,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新中国成立前,樟树能够容纳近200家药材行、号、店、庄,派驻外地的更是不计其数,原因就在于樟帮药商的商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外部市场,而不局限于本地,樟帮药商以资本充足的字号为核心,辅以覆盖全国的行店庄场和灵活巧妙的经营策略,形成了一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共同开拓和经营全国范围内的药材市场。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支持与合作,通过共享资源、交流信息和协同作战,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把握商机,从而确保了药市的持续活力和竞争力,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和经营智慧共同促进了樟树药市的繁荣发展。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中医药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义新美广浙号的智慧与精神,激励着每一位药业从业者坚守匠心、诚信经营、勇于创新,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end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啦……
如果你还有精彩的樟帮故事,快戳下面图片链接,讲给我们听吧!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敬请告知删除。
(出品:樟树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樟树市共青团)
(编辑:熊佳景;校对:陈勇;编审:幸安安;监制:李朋)
投稿邮箱:zhangshufabu@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