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未来可期

时事   时事   2024-09-30 22:14   湖南  

▲设计:彭婧

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窗前回望,中国到底是什么?
一代一代人,在她的怀抱生长,繁衍。
我们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她走过生命;我们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她标注自己;人间烟火,朝乾夕惕,其实都借助她实现了意义。
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又在雾霭流岚中奔向未来,中国于我们,是世代居住的母地,更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脐带和情感归依。
“宅兹中国”,文明滥觞
万物起于微末,就像长江源头之水只浮得起一只酒杯。
从考古学上,我们依稀看到数千年前中华文明滥觞的光影。
1963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其铭文有“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出处。

▲何尊内底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图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铭文记载了周文王受命、周武王灭商、周成王完成周武王遗愿营建洛邑(今洛阳)的重大历史事件。
为何选址洛邑?因为洛邑又叫“土中”,即‌四方的中心地区。
《尚书·召诰》提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即王来到洛邑,受天命治理天下于四方之中。
无数上古文献记录了关于中国起源、文明滥觞的侧影。
《尚书》第一篇《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就是尧帝命令专人到四方观测天象,制定历法。
农耕文明中,谁掌握历法这一最重要的“工具”,谁提供准确的时间系统,谁就能指导农业生产,拥有政治权威和合法性来源。
因为认识时间,而产生“四方”的空间观念,进而“建中立极”,这正是一个国家雏形的轨迹。
《史记》将“建中立极”形象化了。首领在中央立旗,立表定时,时间一到就仆倒旗帜,以示令行禁止、中央权威。
这也正呼应了甲骨文“中”字的原始形态。部落中心旌旗飘扬,酋长将人们召集起来,共同举事、出征、田猎……

▲甲骨文的“中”字。
从“中”字的起源,到“土中”“四方”概念出现,再到“宅兹中国”“建中立极”,我们隐约看到一个古老文明形成的遥远光亮。
于是,从“洛邑”开始,中国历史如石子破波,荡起一圈又一圈文明的涟漪,文明得以构架,国家得以肇始。
“中国”也从洛阳扩展,延伸出中原历代王朝,逐渐融合为近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成为今日中华民族煌煌烨烨的共同家园。
正如梁启超所说:“中华民族自始即是多元的结合,逐步混成为数千年来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
何以国家,何以统一?
曾有阿拉伯学者痛苦发问:“中国人讲那么多不同的语言都可以统一,我们阿拉伯人说一样的语言,为什么四分五裂?
有56个民族、超80种语言、14多亿人口的中国何以统一?这个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正视。
何以统一,源头仍在于一个“中”字。
中国人围绕“中”的哲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文化与制度。
悠久的文化认同,强大的国家向心力、民族凝聚力,正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特性。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成为世界所有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幸存者,为什么每逢乱世、国家危亡,中国人都能同仇敌忾维护统一。

▲新四军纪念馆展厅。(图源:新华社)
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对“统一”却有空前共识。无论管子、孔子、孟子,还是荀子、韩非子,都表达出“定于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则治,两则乱”等智慧。
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高涨,《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当时人们绝地反击、捍卫国家领土的誓死宣言。
是的,没有比当“亡国奴”更深的黑暗与绝望,也没有比“振兴中华”更高的理想与荣耀。这是中国人的良知与信仰,也是中国人对“向心性的制度与文化”形成价值认同的根源。
何以文明,何以认同?
爱盛开的地方,生命欣欣向荣。
中国是什么?是中国人身心庇护之所,情感栖息之地,文明幽启之源。生命之花在这里代代盛放,从溪涧至大海,绵延不息。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看待世界的眼光、治国理政的方式自成一脉。
上古时代中国就有“共同体”意识的萌芽。西周建中立极,消除混乱,用一套政治和礼法制度整合偌大国土。
之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不断演进,中华文明的底层逻辑却始终不变,依然是治理与发展的“双向奔赴”。

▲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明的跫音总是于无声处静水流深。
今日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强调人类命运与共,既是对新时代新世界的创造性回应,更是中华文明从滥觞到尽其深致的历史必然。
文明的赓续,离不开无数个体的认同。
春秋管子曾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即是说,要始终站在中华民族的同一立场思考问题。
在无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在共进中不断增强文化认同,也稳固了国家最深沉的基石。
今天的中国,已是文化高度自觉的现代国家。
每个个体心有信仰,脚下有力,眼里有光。这是“家国同构”的情感,更是对国家民族文化文明的执念。
何以现代,何以未来?
作为超大型的文明国家,中国正大步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凝视今天,展望未来,满怀信心与热爱。
新时代的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千年梦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好的日子可触可感;
新时代的中国,从京津冀协同到长三角一体化,从长江经济带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带来发展的强劲动能;
新时代的中国,“神光三号”激光技术、北斗导航卫星技术、航天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等十项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科技巨人已经崛起;
新时代的中国,“嫦娥六号”带回人类首份月背样本、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图源:新华社)
新时代的中国,C919国产大飞机加快商用,重型燃气轮机、汽车智能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相继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创新活力澎湃。
泱泱中华,古老又现代。我们又该如何带着深刻认同走向未来?
22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西部陆海新通道通江达海……中国开放的大门,“磁吸”八方来客;
肯尼亚蒙内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先后通车运营,阿根廷高查瑞光伏电站项目正式并网发电……“一带一路”共建让中国“朋友圈”遍及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
当中非携手共逐现代化,当“全球南方时刻”到来,中国已经在“大争之世”中找到“未来大势”,并由内而外焕发底气、骨气和豪气,超越自我、超越世界,不断创造人间奇迹。
这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写照,更是中国现代文明的彰显。

▲C919大型客机。(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
从“宅兹中国”走来,向光明未来奔去。她是天地间的永存,与朝霞暮霭同在。
她古老又现代,雅致又壮美,沉默又鼎沸,她地理人文的多样性远胜世上任何号称多元的国度。
在她如海的深阔里,如山的厚重里,如水的包容里,在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欢庆时刻,我们歌唱光荣与梦想,富饶与美丽。
生在中国,魂定一生。


一审|王义正

二审|谢   浩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观潮的螃蟹
观察湖南“潮汛”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