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干云、淡泊明志,蔡锷护国护法的“韬”与“范”

时事   时事   2024-09-15 22:06   湖南  

一部中国人物史,蔡锷在其中的份量,沉甸甸。
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其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响应武昌首义,领导了昆明重九起义,光复云南;二是领导“讨袁护国”运动,立再造共和之功。
难得的是,蔡锷以34岁短暂的一生,不仅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且在政治体制研究、军事教育、治军思想、诗词楹联等方面也颇有建树,兼具文韬武略。
他一生无私敌,无论朋友还是对手,无论旧时代还是新时代,都对他评价很高。
蔡锷既有护国护法的豪气,也有勤勉廉洁的淡泊,堪称立德立功立言之典范。
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学家风,培养了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人物?
近日,观潮君奔赴邵阳市大祥区、洞口县等地,寻觅其家风传承故事……

逸闻趣事遍布民间
“从我曾祖父开始,到现在是第五代,我们一直守护蔡锷公馆。”洞口县山门镇居民申超平说,他的女儿现在是蔡锷公馆的专职管理员,五代人像一场文化接力,守护公馆已成为一种习惯。
蔡锷公馆原来叫武安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少年蔡锷在此居住学习。
“蔡锷在这里读书很发奋,他居住时的所有东西都保留在这里。”申超平介绍。

▲蔡锷公馆,门口有对联“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
邵阳市政府官网“文化名人”栏目,用1.1万余字详细介绍了蔡锷的生平事迹。
根据介绍,蔡锷于1882年12月18日出生,出生地为湖南宝庆(今邵阳);逝世日期为1916年11月8日,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文章分别介绍了位于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原名蒋河桥乡)蔡锷村的蔡锷故居、位于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蔡锷公馆。
另据邵阳蔡锷故里景区官网介绍,1887年,蔡锷随父母举家由邵阳迁居武冈州三门王家桥(今洞口县山门镇)谋生。
如今,在洞口县山门镇、水东镇一带,有蔡锷的诸多亲戚后辈,并且家家户户都熟知蔡锷少时的逸闻趣事。
“蔡锷从小就聪明过人,他在私塾学校时,老师出上联‘阳回春有脚’,蔡锷立刻就对出下联‘冬至梅出头’。”家住洞口县山门镇蔡锷公馆附近的退休教师、95岁的杨相贤,说起蔡锷的故事便立马眉飞色舞。
洞口县水东镇文史研究学者潘玉谈到,早年蔡锷求学于山门书院(由当地名士潘锡圭创办),书院的师生常以属对、比文、斗智为乐事,蔡锷年纪最小,但文才最为突出。

▲蔡锷在山门镇求学时的私塾一角。
在洞口县山门镇路边村,观潮君见到一座青砖瓦房,房前有一尊蔡锷铜像,身着戎装,手持佩剑。
村民刘家标介绍,这里是蔡锷小时候求学的私塾所在地,当地百姓有志于传承蔡锷的精神,前些年自发筹款修缮了私塾。
“听我爷爷辈说,蔡锷当年深得私塾老师刘辉阁的喜爱”,刘家标说,后来刘辉阁将侄女刘新英介绍给他,成就了一段佳话。
蔡锷内侄孙、路边村刘氏宗祠族长刘建文说:“蔡锷是我的姑爷爷,我们继承他的遗志和精神,把姑爷爷和姑奶奶的神位牌,放到刘氏家族的祠堂里。每年祭祀时,我们会在祠堂教育后代,学习他的爱国之心。”
洞口县被称为“宗祠之都”,当地宗祠中,一般只供奉本家族祖先牌位,蔡锷夫妇的牌位能出现在刘氏宗祠,可见其在当地的影响力。

▲蔡锷公馆展出的部分影像史料。
这种朴素的情感,在山门镇龙池村70岁村民谢国进的家中也有着同样的呈现。
“蔡锷的姐姐是我的曾祖母,在我小的时候,家中神龛就供奉着蔡锷母亲王太夫人的牌位和相片。听长辈讲,那是曾祖母当年放的。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很珍惜,也会向后辈讲蔡公的故事。”谢国进说。

▲谢国进(右)在介绍其曾祖母“蔡锷姐姐”和蔡锷母亲的情况。
观潮君所到之处,被采访对象谈及蔡锷,无不表现出浓厚兴致。
在洞口县许多乡镇,传承蔡锷精神的氛围非常浓厚。为了纪念蔡锷,洞口县第四中学(地处山门镇)专门设立了蔡锷班,以蔡锷为榜样来勉励学生。
一方水土的滋养之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蔡锷能有如此建树,与他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邵阳市管辖的洞口县、隆回县,与邻近的溆浦县、新化县等地,都属于雪峰文化(也有称“梅山文化”)范畴,是“湖南蛮子”群体性格特征最为显著和集中的地区。
在雪峰(梅山)地区,历来有吟诗作对的民间喜好,也有使枪弄棒的习武传统。
结合蔡锷治军、带兵的风格,有学者认为,蔡锷好学、尚武的表现,应与其少时在家乡耳濡目染的熏陶关联很大。

▲蔡锷很小就协助父母进行劳作。(图源: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
对蔡锷颇有研究的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肖洪泳分析,邵阳是由丘陵盆地经雪峰山进入云贵川的必经要道和军事重镇,既是当年“江西填湖广”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湖广填四川”的重要输出地。
这使得邵阳人既保持了中原文明的传统耕读观念,也形成了自由进取、视野开放的精神气质。
肖洪泳说,当年邵阳人家的神龛上,大多书写着“教子孙两行正业惟耕惟读”的对联,这体现了邵阳人的质朴家风,蔡锷自小就受此熏陶,“加上他父亲略通文墨,经常走街串巷,给蔡锷带来了比较开阔的视野和生活体验”。

▲雪峰文化影响了魏源、蔡锷等诸多人。(徐士洁/摄)
“蔡锷从山门镇私塾读书起步,一步步走入长沙时务学堂,再到上海南洋公学求学,并东渡日本,接受了新思想洗礼,后来投身革命。”肖洪泳认为,这种耕读传家的家风熏陶,对蔡锷影响很深。
淡泊之志,廉洁之风
2006年,蔡锷故居和蔡锷公馆、蔡锷墓作为“一国保三个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邵阳市蔡锷故里景区,包含蔡锷故居、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建筑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
中西合璧的建筑外观,融合了当年云南都督府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时的建筑特色。蔡锷故居目前有馆藏文物1320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52件。

▲位于邵阳市大祥区的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徐士洁/摄)
在展馆内,有专门介绍蔡锷廉洁奉公的故事展区。
蔡锷故居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沛介绍,蔡锷对部下和家人要求严格。1911年,蔡锷领导了云南的重九起义,成功之后,29岁的他出任云南都督,他弟弟到云南来找他谋差事,被蔡锷直接拒绝。
“他说,我没有这个权力,我们蔡家也没有这种权力,将来也不会有,最后他给了弟弟20元钱,让他作为路费回家去。蔡锷将军去世后,他的儿女们都很小,家境比较贫寒,但他的家人没有利用蔡锷的声望来谋利或谋官,而是通过读书在社会上立足。”刘沛说。

▲在蔡锷故居前,刘沛接受采访。
蔡锷的家国情怀同样影响着当地人们。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附近居民邓香莲说:“我们蔡锷村受蔡锷的爱国精神影响很大,村里有几十个参军的,父母支持,年轻人也愿意付出。”
蔡锷的座右铭“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深深影响了同时代人和无数后辈。
“朱德元帅曾是蔡锷的部下,当年将蔡公视为‘指路明灯’。就连袁世凯的儿子都赞誉蔡公为‘军人模范,国民模范’。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即授予蔡锷‘革命烈士’光荣称号。像这样一位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同志还是对手,无论旧时代还是新时代,都敬仰、称颂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蔡锷的长孙蔡协说。

▲蔡锷生平业绩陈列馆中有关“广西练兵”的展览。
洞口县民间组织“蔡锷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尹正光表示,“作为家乡人,我们将继续弘扬好蔡锷的爱国精神和廉洁奉公的作风”。
十六字家训留传后人
蔡锷生前娶过两位夫人,第一位即前文提到的刘新英,第二位是在云南认识并成婚的潘蕙英。
刘新英与蔡锷育有四女,只有长女蔡铸莲长大成人,婚后育有两子两女,蔡铸莲后来定居美国。潘蕙英与蔡锷育有两子一女,后定居北京,其子孙后代大多在国内生活。
现在,蔡锷的第三代后人共有11位,其中7人从事教育工作,4人在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没有人经商或从政,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工作”。
他们表示,谨记蔡锷教诲,恪守蔡氏十六字家训——“自律自强,与人为善,节俭低调,勤勉笃行”。

▲蔡锷在云南治军时严肃纪律的文字佐证。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与人为善;保持勤俭、低调的作风,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而辱没先人的英名。”蔡锷长孙蔡协向观潮君谈及一件往事,大约30年前,有人邀请他共同创立“蔡锷基金会”,当即被他拒绝,“打着蔡公旗号搏名声谋利益,蔡公后人决不能这样做”。
在蔡氏后人看来,蔡锷能成为捍卫共和的“护国军神”,被万人景仰,是因为他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淡泊名利,“还因为他具备宏阔的视野和非凡的胆识,有把国家重任担于一肩的勇气,和把一切奉献给国家和人民的牺牲精神”。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蔡锷的精神和风骨,不仅在邵阳市官方语境中备受赞誉,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后人更是将其家国情怀融入家规家训的传承践行中。
嘉宾点评:


王国宇:蔡氏家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湖南省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国宇说,蔡锷文武兼备,他的生命非常有质感,也非常有厚度。他在诸多领域皆有成就,一生没有私敌,堪称“完人”。他的家国情怀、廉洁奉公、“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的胆识,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蔡氏十六字家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传承蔡锷等湖湘名人家风中的精华,能陶冶我们的性情,净化我们的心灵,能使我们在前行中更笃定、更坚定。


一审|唐炎林

二审|周逸峰
三审|肖世锋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观潮的螃蟹
观察湖南“潮汛”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