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之声】民乐“双胞胎”:阮和琵琶

文化   2024-12-17 18:30   天津  



《中国民族乐器》

猿鸣雪岫来三峡  鹤唳晴空闻九霄

——琵琶



琵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乐器,但是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琵琶音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法多样,表现力极为丰富。它的出现大约是在秦、汉时期。不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大概所有不平置于案上而抱于怀中演奏的弹弦乐器都可以叫做琵琶。东汉刘熙载《释名》说:“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当时的弹拨乐器都可以称作“批把”,后来才写作“琵琶”。琵琶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既可以表现铁马金戈、狂风暴雨般的磅礴气势,又可以表现小浦夜月、渔舟晚唱的淡远轻柔。所以琵琶曲目也就有文曲、武曲之分。
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到了南北朝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改制成新式琵琶。在演奏方法上,改横抱式为竖抱式,改拨子拨奏为右手五指弹奏。经过不知多少艺术家的改进,才成为如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唐代的两位大诗人杜甫和白居易都曾经当过左拾遗,他们都因为向皇帝直言讽谏而被贬官。白居易被贬谪到江州任司马,这是唐代专门安置贬谪官员的闲职,因此,白居易的心情很不愉快。有一次,他到浔阳江边为一位朋友送行,在“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情况下,忽然从江面传来一阵悠扬的琵琶声。弹琵琶的人是一个“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歌伎。在他们的一再请求下,她作了精彩的弹奏,使深通音乐的白居易发出了“如闻仙乐耳暂明”的感叹,并挥笔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琵琶行》。
中国近代汉族民族音乐史上有“海派”(浦东派)琵琶、“浙派”(平湖派)琵琶、“汪派”(汪派)等多流派。



名曲推荐

《十面埋伏》

《春江花月夜》

《琵琶行》




琵琶演奏《十面埋伏》


《中国民族乐器》

落盘珠历历  摇佩玉铮铮

——阮








阮是一种汉族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
唐、宋时期,阮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乐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唐大中(847一859)时,有待诏张隐耸善阮咸,“其妙绝伦”。《宋史·乐志一》载,宋太宗曾在四弦阮上增加一弦,以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数,被称作“五弦阮” 。在宋代,已经出现一种较小的阮咸,叫“双韵”,《事林广记》在介绍了“阮咸”之后说:“近世方格小,为双韵,亦名阮。”、“小乐器,只一二人合动也。如双韵合阮咸,嵇琴合箫管,鍪琴合葫芦琴”。
元、明、清时期,阮没有得到发展,相反还逐渐式微,形制上不但没有改进,反而变成三条弦甚至两条弦。直到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在复制古乐器的时候,才由郑觐文先生依宋制制作了阮。后来,无锡华光国乐团在艺术指导杨荫浏先生的指导下,制成首次按十二平均律排品的十六品大阮和中阮。
新中国成立以后,阮的研制得到很大发展,现在的阮主要有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四种,其中音色最优美、最常用作独奏的是中阮。



名曲推荐

《丝路驼铃》

《云南回忆》

《侗歌》



阮演奏《丝路驼铃》


(以上内容来源于图书《中国民族音乐鉴赏》及网络)


文案提供:电子阅览室


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
介绍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发布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的活动预告,活动总结,介绍空港经济区的特色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