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林旭飞)
文摘
2025-01-04 10:52
河北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
高一数学组长林旭飞
范主任通知让我谈一下对教研的认识和这半年教研的做法。说实话,我听了生物组、语文组的教研,特别是前两天又听了冀红霞老师的讲座,都让我受益良多,但同时感觉自己做的还有很大差距,说不出啥有价值的话来。所以我今天就算是剖析自己,做一个汇报吧。首先说一下我们的团队,我们组共有14位老师,有为我们掌舵护航的张主任,睿智博学的丁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玲玲、郝卓、赵健、晓丽、景艳老师,努力进取的年轻实干家吕博、晓雨、孜学老师,还有积极奋进的实习生秀娅、艺颖、子琛老师。师资结构合理,没有断层。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充满活力的新教师结对子传帮带,共同进步。老教师们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而新教师们则带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老教师们带来新的活力和灵感。这种互学互鉴、相互促进的氛围,让我们的教研组充满了生机与凝聚力。“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不仅仅是一句励志的话语,更是我们教研组建设的核心理念。这半年在校领导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合作交流、进取反思、共同提升、增强实效的集体备课思路,还不太完善,仍需继续进步,以下是我们在教研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敬请各位批评指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期的一开始,我们组就一起商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且张主任要求我们每个月都要进行微调和细化。每次月考一过就提交下次考前的计划安排,每周也都有周计划,细化到每天的授课、作业和小测等各项内容。让每位老师在行进中有目标、有方向、心中有数。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除了在集体备课中互相研讨之外,更主要地是组内互相听课、评课。每周一次的组内公开课、实习生听课、指导老师听课和日常随机听课等都是我们互相学习的机会。我们组的年轻教师不仅专业功底扎实,学习态度也很积极。他们坚持每天听课,即使周末也会按时出现在教室后面。特别是孜学在发烧时也坚持听完课才回家休息。而老教师们也十分乐意为青年教师搭梯子,课堂随时为他们开放。指导老师张主任、郝卓、晓丽即使再忙也坚持每周至少听一节新老师的课。丁老师、赵健,玲玲虽然不是指导老师,却是被听课最多指导他们最多的。每次听完课我们都会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出彩点、缺陷和漏洞,指出怎样做才能更好。相互之间坦荡的交流和研讨,可以说做到了彼此相处的最高境界——“听课不厌,评课不烦,从不敷衍,绝不怠慢”。特别是丁老师,不遗余力地托举着我们,他精湛的专业素养、睿智风趣的话语常常让我们感到醍醐灌顶,受益匪浅!1.备教材。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对集体备课的内容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学案”。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要充分备学生。比如讲到不等式部分的时候,吕博和晓雨通过阅卡数据发现和去年同期对比,学生在本部分计算能力欠缺,我们马上及时补充了相应的练习进行辅助;在讲到三角函数部分时景艳指出学生背不过公式,我们立即调整课前三分钟内容,几个实习生制作了听写小纸条,让学生在一周之内拿下这一关。数学离不开做题,所以我们平时教研的一大项任务就是题目的选取。我们从一开始定的方向是对标高考,在深入研究高考题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每道题都是老师先做再分析,最后再定夺是否选用。题目给到学生手中之前,老师对每道题考察到哪些的知识,没考到哪些,我们做的到位的是哪些、欠缺什么、下一步需要补充什么,以及有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哪种方法适合哪个层次的学生等等都了如指掌,力争做到心中有丘壑,提笔定山河。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是忙碌的,更是充实的,我们在教研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在我们团队通力协作之下,一定能够在数学教学的征途中,留下我们的一些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