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博主,这四个字以后可能会变成贬义词

文摘   2024-10-15 07:01   江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各种旅游博主在“环游世界”?但是,好一些博主拍的那些视频,故事套路有时候就像是在复制粘贴,越看越让人觉得不对劲。

自从柴柴开始写公众号后对于自媒体流量有所感觉才发现,当我们以为博主是在分享旅行经验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研究人心,研究流量。

01旅游博主的“剧本”盛行

现在的旅游博主,好像已经越来越远离最初那种背着背包、四处探险的热血青年角色了!

相反,他们更像是导演,有一套成熟的“剧本”,总是希望可以拿捏着观众的情绪。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某些博主拍视频故事都好温暖、好感人,可惜这些感动,大多都是设计好的。

就像现在的电影市场一样,拍自己喜欢的高质量的艺术片,真的不赚钱。。。

能够存活下来的旅游博主们也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当我们以为他们在分享独特的旅行经历,其实他们是在用套路抓住我们的眼球。

穷国家的苦难小孩,被当地人骗的惨痛经历,都只是剧本的一部分。

我们看的已经不是旅行经历了,而是一切策划好的“剧情片”。

02“剧本式”旅游博主的一些套路

1. 穷国家的悲情剧本

先选一个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的国家,拍自己跟着当地的车夫、司机过日子。破旧的街景、小孩子眼巴巴地看着镜头,博主掏出点零钱,送给小孩,有温度的结局。。

2. 异国情缘,半擦边

博主带着你走进某个国家,和当地的男孩女孩们互动,喜欢或者被喜欢,哪怕对方长得不怎么样,故事情节也足够吸引人。暧昧的氛围,异国恋,离别情节。

3. 差异感,制造冲突

为了让观众有更强烈的情绪波动,他们会大肆记录当地的不便和问题。交通堵塞、公共设施落后、治安不佳,种种不堪让你觉得:“真的是穷国啊,咱们国家真好!”,这种对比能瞬间提升你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优越感。

4. 被骗、被偷、吵架,剧情反转

然后,故事进入高潮。博主在当地被小偷盯上了,钱包被偷了,甚至还和当地人吵了起来。你看着屏幕,忍不住替他捏把冷汗。结果呢?剧情继续发酵,视频播放量直线上升,观众的好奇心和担忧情绪也被牢牢抓住。

5. 神秘的危险之地

当然,博主不忘给自己加戏,去一些危险的地方,配上诡异的背景音乐,让人心里一紧。一个星期后再告诉你:“我安全了!”这波操作,不仅让观众悬着的心放下来,还让人对他敬佩得不行。

6. 好心人的帮助,温情收尾

最后,剧情反转,博主遇到了当地的好心人,帮他解决了所有问题。于是,视频又变得温暖起来,观众的心情也随之一松。这个套路一用,评论区铁定炸了——“天呐,好感动!”“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感动得不行。

03旅游博主,已成“流量制造机”

这些博主爱不爱旅行,真的不好说。

但是,他们肯定很懂得如何策划一出“人性实验”的大戏,赚取流量。他们深知观众喜欢看什么,想要什么情感发泄。更多地,他们不是在分享旅行,而是在卖情绪。这些视频的相似度高达90%,每个套路都一样,但观众依然乐此不疲。

而且从结果来看,这些“剧本式”的内容,门槛低、互动高、流量猛,可以说确实是赢麻了。

所以,旅游博主未来会变成贬义词吗?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很可能会吧。

因为这些“剧本式”的博主已经背离了旅行的初衷:探索未知、分享真实的经历。相反,他们更像是流量的奴隶,用套路和剧本堆砌出来的“假冒伪劣”内容,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灵魂。

你可能会说:“那我以后不看这些剧本类的博主不就行了?”

可现实是,剧本类的博主占了99%,剩下的1%才是真正热爱旅行、愿意分享真实体验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对这些套路越来越了解,“旅游博主”这四个字也会越来越让人反感。

不再是曾经那种自由、真实、充满冒险精神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商业化、套路化的标签。

柴柴的旅行笔记
柴柴只提供有价值的旅行信息,专注新疆旅游咨询、跟团、行程定制;VX:wishichaichai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