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之拜年磕头
文摘
文学
2025-01-30 21:45
山东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翟士峰
在岁月的长河中,拜年磕头,是新年里一道独特而庄重的仪式,承载着深厚的传统与情感。那时候年纪小,对磕头更多的是觉得好玩,就想着赶紧磕完头能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每次跪下,脑袋着地,心里还惦记着兜里马上要多的零花钱。看着长辈们坐在椅子上,还一个劲儿地夸我们懂事,脸上乐开了花。再大些,慢慢对拜年磕头有了不同的看法。我开始觉得这就是一种形式,甚至有点嫌弃。看着有些城里的同学过年根本没有这种习俗,心里就犯嘀咕,觉得我们这老一套是不是太落后了?有一回过年,我就和家里人说不想去磕头拜年了,觉得又麻烦又没意义。家里的长辈听了,那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语重心长地和我说,这拜年磕头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你是要去的。随着年龄的长大,阅历的丰富,对过年磕头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磕头,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尊重的表达。那些辈分高、年纪大的老人,看到孩子们磕头拜年,眼中满是欣慰和欢喜。对于他们来说,这一磕,磕出了家族的传承和延续,磕出了晚辈对长辈的敬爱。而且啊,这习俗更是家族凝聚力的黏合剂。一大家子人,老老少少,在过年这个特殊的时刻,因为拜年磕头聚在一起。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关心晚辈,在这个过程中,家族的亲情不断升温,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也在代代相传。就像我每次给爷爷奶奶磕头,他们总会拉着我的手,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那些话语里都是对我的期望,也是家族精神的传递。拜年磕头也是一种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新的一年,大家都盼着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在磕头的时候,那种虔诚的心情,就好像真的能把自己的心愿传递给老天爷,祈求新的一年能万事顺遂。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社会的变迁,过年磕头的习俗渐渐发生了变化。年轻人开始觉得这种方式有些陈旧,甚至有人认为是封建礼教的残余。但在我心中,过年磕头始终有着它无法替代的意义。它代表着我们对先辈的感恩,对长辈的尊重,对传统的敬畏。当我们双膝跪地,低下头颅的那一刻,内心的浮躁和轻狂也随之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虔诚和谦逊。过年磕头,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尊老敬祖的美德,将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传承不息。
作者简介:
翟士峰,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居山东济宁,70年代生人。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宁作家协会会员,腾讯原创音乐人。喜欢文字,自由写手,有文字散见于《词刊》《山东青年作家》《济宁日报》《散文在线》《中国文学网》等报刊网络。愿通过文艺创作结交四海挚友!
相关阅读
济宁文学 原创作品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文化济宁
微信ID:we-0537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jnwx@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