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迈向「全民」

体娱   2024-11-18 18:08   浙江  

文/王心怡

一部剧集的影响力,或许可以从它在社会各界掀起的涟漪来丈量。

《小巷人家》就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出圈”之路——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借势,从苏州到宁波,从婺州古城到山西老街,争相推介本地特色小巷文化;剧中不起眼的“蛇瓜”一夜爆红,农业科普博主忙着讲解品种知识,电商主播抢着带货;司法机构和法律博主从剧情切入普法,心理咨询师解读人物心理,连PPT达人都借机开起了课程……一部年代剧,一夜之间竟在各行各业间掀起了一场“小巷营销风”。

《小巷人家》剧照

显然,当结局来临之时,大家回望这部余味十足的剧集才猛然发现,原来《小巷人家》不仅是部年代生活情感剧,还是部 “农业剧”、 “文旅剧”、 “创业剧”、 “金融剧”……而这些多视角的讨论和多行业的入局,也说明《小巷人家》正凭借着“全民剧集”的底气,掀起一股全网“小巷效应”。

这种全方位的社会反响绝非偶然。细究其中缘由,是《小巷人家》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跨越年代与地域的故事格局、直击人心的情感内核、打破圈层的内容逻辑,让这部剧不再局限于一个特定群体,而是真正实现了全民共鸣。

最终,该剧在多个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的市占率、收视常居前三,甚至多次登顶,再加上豆瓣8.1的高分表现,硬生生在头部古偶激战中杀出一条播放、话题度与口碑均在线的血路。

《小巷人家》大结局占领云合数据当日首位

在这个似乎已经是短视频引领内容消费潮流的时代,《小巷人家》用其扎实的内容品质和深厚的情感温度,再次证明了长视频的不可替代性。唯有长视频平台才能通过具有年代跨度的复杂叙事、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充分的艺术创作空间,打造出既能引发全民共鸣,又能传递深刻文化价值的精品内容。

一条小巷,串起了几代人的记忆;一部剧集,架起了跨越年代、地域和圈层的桥梁……这正是《小巷人家》作为稀缺“全民剧集”的底气所在。

01



“小巷效应”席卷全网



随着《小巷人家》的热播,一股“小巷效应”正在席卷全网。
毫无疑问,这股全网效应的基点体现在观众的深度参与上,从剧中人物的精彩演绎到情节剧情的热议,网友们以各种形式展现着对剧集的喜爱。
《小巷人家》几乎实现了全员上桌,无论主角、配角,还是各个阶段的小演员、长大后的年轻演员,话题和关注度遍布各个角色。
S、M、L号林栋哲成为各个型号显眼包,他的每一次哭泣伴随着弹幕刷过一片 “好好笑”、“好可爱”,成为不少网友的“电子榨菜”;黄玲与宋莹两位邻里相互扶持,二人的姐妹情深与女性力量令无数观众动容,庄超英的“愚孝”、林武峰的“绝世好老公”也形成鲜明对比,四位演员的精湛演技让观众齐呼“明年必拿奖”;向鹏飞哭着抱住黄玲的那一场戏引爆全网泪点,知恩图报且敢于“回怼”的他,得到了“鹏飞一定会赚大钱”的全网高赞祝福;庄筱婷与林栋哲的CP感、吴姗姗的背刺行为等情节,也在击中不同追剧观众的情绪点……

向鹏飞哭戏,图源:网络

社交媒体上的二次创作更是丰富多样。网友们创作的表情包、剪辑的混剪视频、改编的段子和梗图在全网传播。林栋哲的经典台词“宋莹,你抛夫弃子,你背信弃义”被赋予了新的演绎方式;剧中的温情片段被剪辑成催泪视频,在各平台广受转发;甚至一些方言版的配音视频也获得了意外走红……充满创意的二次创作,让剧集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和延伸。
更重要的是,这些讨论不仅停留在剧情层面,进一步延伸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业也纷纷借势剧集,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小巷营销风”。
首先意外出圈的是“蛇瓜”的大爆仓。宋莹一家为了买电视而准备吃一年蛇瓜,林栋哲拿蛇瓜去学校调皮被宋莹惩罚“这个月你只能吃蛇瓜和白饭,一定要触及灵魂”,最后林栋哲反抗高喊着“蛇瓜不好吃,你打死我也一定要吃鸡蛋”……蛇瓜成为宋莹一家的噩梦,却成了观众的笑料源泉,这也引发了全网对于蛇瓜的“刨根问底”。

蛇瓜热潮

甚至连CCTV-17农业频道借“蛇瓜”走红之势,推出了农业科普内容,在抖音、B站等平台获得数百万点击量;更有趣的是,一些电商主播开始带货真实的蛇瓜种子和相关农产品,让这个原本冷门的蔬菜品种重获关注……
紧接着,文旅产业陆续发力。
苏州、宁波、婺州古城等地纷纷以“寻找身边的小巷”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这些城市通过短视频平台发起“我家附近的小巷”挑战,邀请网友分享身边的老街巷、老家故事;不少地方还推出了主题文创产品,将老街巷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让年轻人也能感受到老城区的独特魅力;#全国的小巷都在用小巷人家转场#更是登陆抖音主榜热搜,陕西、广东、山西、广东等文旅账号纷纷联动……

地方文旅账号联动

在社交媒体与地方文旅的联合推动之下,一场全民怀旧潮顺势而来。在小红书上,“晒晒家里的老物件”话题引发热潮,众多网友分享家中珍藏的老照片、老家具;B站上,不少UP主制作了深度解析视频,从服装道具、生活习惯等角度还原那个年代的细节;微博上,“我家的老街故事”话题让一个个私密的家庭记忆,汇聚成了集体的时代回响……
另外,大批垂直细分、专业领域的博主入场参与,让“小巷效应”更具深度和广度。
以剧中的“分房”、“定量供应”等情节为切入点,各地司法机构和法律博主开展了一系列普法教育活动,探讨新旧社会制度的变迁;当年的就业分配制度、知青政策、商品分配与供应制度也引发了不少历史政策研究者下场解读;知名心理学博主以剧中的家庭关系为例,分析代际沟通的重要性;教育类自媒体从 “高考复读”情节出发,探讨当代教育压力问题;职场博主则结合庄图南、林栋哲、向鹏飞的就业、创业故事,开发各类职业规划课程……

各个领域博主加入追剧行列

多元化视角加入追剧行列,让《小巷人家》的影响力不断外延,渗透到更多领域。
从影视+文旅的深度联动,到各专业领域的多维解读,再到网友们的创意再造,《小巷人家》的故事早已延伸出棉纺厂家属区的小巷。
这种全方位的社会反响,一方面证明了优质内容的持久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观众对于真实、温暖、有深度的文化作品的强烈需求。“小巷”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丰沛的宣传切口、内容土壤和讨论空间,成为了一个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公共空间文化符号。

02



“全民剧集”的底气



《小巷人家》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小巷效应”,源于其扎实的内容底气。
这种底气首先体现在对时代细节的精准还原。
一方面,时代气息的场景化还原落到了颗粒度。无论是剧中人物所涉及的服化道,还是小巷场景里的每一处角落,《小巷人家》一针一线地真实还原,做到让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小巷里普通人的生活气息直接扑面而来。

《小巷人家》剧照

小巷街道石板铺成,道路两边坐落一排排老房子,巷子口设有公共厕所和几块石头简单搭起来的水龙头水池,剧集里S号林栋哲都要打着电筒来上厕所;镜头拉到住房内景,厨房里被烟熏黑的墙、客厅里受潮脱落的墙皮,桌子上随处可见的暖水瓶、白色铁盘,火炉上时不时沸腾的水壶,以及当时较为珍贵的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皆是70年代80年代的时代记忆……
另一方面则是贴合时代之下普通人的烟火气日常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小巷里每一家都是一墙之隔,且隔音效果不好,无论是宋莹教育林栋哲被相邻小巷居民在自己家当热闹听,还是庄超英每次发火之时,黄玲不断提醒“小声点”,都是小巷社会化的显示;除此之外,剧中宋莹为分房向领导施压的情节、林家为买电视机省吃俭用的故事、知青返乡引发的家庭矛盾、庄桦林宁可让儿子向鹏飞寄人篱下也要留在苏州读书考大学的选择,都完美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百态……

《小巷人家》剧照

与此同时,群像塑造的成功是另一个关键。
剧集通过庄家、林家两个家庭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时代图景。从童年到青年,几位主角不同版本的演员完美交接,展现了人物随时代变迁的成长轨迹。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又都是那个特殊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庄图南前期学霸人设、不懂人情世故,但在来到上海读书、直面社会第一线之后,他逐渐理解母亲的付出,学会去护着母亲和妹妹,且能够成熟地处理多种人际关系;庄筱婷是传统思想里重男轻女的受害者,内心敏感缺乏安全感,而随着她与林栋哲的恋爱关系确立,以及明白父亲母亲的良苦用心之后,她开始变得坚强,且能果断出手阻止吴姗姗占领宋莹房子,聪慧又勇敢;向鹏飞是当下小人物精神的典型,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又能敢于抓住时机,敢爱敢恨、知恩图报的他笔墨虽不多,但绝不和稀泥,该护着黄玲就出手,该教训吴姗姗就采取行动;林栋哲从小是皮孩子的写照,裤子连屁股都破洞了,但在父亲被人举报、选择去广州发展之时,他似乎一夜长大,再加上确定了对庄筱婷的心意,这位在爱的环境之下成长的孩子在后期也用自己感受到的爱回馈于父母和治愈着筱婷……

庄筱婷与林栋哲

再以两位母亲角色为例,黄玲与宋莹,原本她俩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但二人相处的过程其实是在彼此治愈,最终她们都成为时代巨轮之下展示女性力量的样本。
黄玲初期为了儿女、面对庄家老人偏心选择隐忍,到随后在宋莹的性格开解之下,彻底释放出不满,再到宋莹离开,说出那一句“这个院儿里再也没有人护着你妈了”令人动容,最终她一边态度坚定地维护着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一边不断寻找自我价值的实现;被称为小巷刺头的宋莹,她是照亮黄玲的那一束光,直爽的性格绝不让自己吃亏,除了给林栋哲订了牛奶也给自己订了一瓶,“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她是女性独立的典型,即便在广州,她也要撑起自己的早餐摊事业......

宋莹劝说黄玲

最重要的是,时代细节不是简单的怀旧符号,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让不同年代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点,《小巷人家》做到了现实议题突破了时代的壁垒。
庄超英的“愚孝”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到可悲又可恨,多胎家庭之下长辈的偏心问题再度引发无数网友共鸣;面对庄筱婷的私自领证、要与林栋哲远赴广州这一选择,庄超英说其“不自爱”且强调编制和户口的重要性,在这一刻,“作为父母,要不要让女儿远嫁”、“编制和户口代表的稳定性重要,还是搏一搏时代机遇更值得”、“恋爱脑,该不该有”等话题形成辩论场在全网铺开,有人觉得庄超英是不相信自己女儿的能力、目光短浅看不到时代的发展,而也有大批声音站到了庄父这一边,女儿远嫁,父母本就顾虑偏多,何况是在那个去广州可能变成“黑户”、应届生身份更为珍贵的时代;而黄玲在教育庄筱婷所说“我供你读书,就是让你长大了,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这一番话与现在社会所倡议的“女性应有的选择”完全一致,清醒发言掷地有声……

黄玲表达对庄筱婷选择的看法

《小巷人家》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刻画,对时代变迁的展现,以及对永恒情感主题的探讨,成功构建了一个能够连接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情感桥梁。这种“全民向”的实现,不是靠迎合最大公约数,而是通过深入生活、尊重历史、关注人性,用艺术创造力去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
该剧的出圈,成功为长视频平台如何实现“全民向”提供了一个范本,也是芒果TV在剧集赛道上对于如何锻造作品完整性、艺术性双线并行的一次解答。

《小巷人家》剧照

在这个意义上,《小巷人家》的成功不仅是一部剧集的成功,更是对长视频平台价值的一次重要证明。芒果TV借此也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当一部剧集真正植根于微观生活、尊重历史变迁、关注人性脆弱,就能获得超越收视率的社会影响力,实现真正的社会意义上的“破圈”,而这,正是长视频平台在这个聒噪的“内容快消”时代应该也值得坚守的方向。

这份“全民剧集”的底气,让《小巷人家》真正走出了小巷,走出了苏州,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微信公众号近日更改推送机制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将壹娱观察设置星标、多点在看

这样就不会错过推送


INYOUMEDIA相关账号


壹娱观察
内容、消费、技术的望远镜和声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