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这篇文章前,先做个检讨——
拙作《孙颖莎大度何在》写到孙颖莎与钱天一的争议擦边球时,说了“回放”和“鹰眼”,遭到了四面八方的提醒、批评和挞伐,看来是我眼神不济。在此诚恳道歉!
但说到我“故意黑莎莎”,实在是冤哉枉也!只要看过我以前文章就知道,我写莎莎是不吝赞美之词的,以至于被怀疑“你收了钱咋的?”
我不是谁的球迷,我是乒乓球迷。若有错,乃失误,实非有心,我一直秉持允执阙中的原则。
批评和挞伐拙作的人说我是为了“博流量”,关于这个问题,我试着做一说明,请您继续读下去。
不同类型的作品是有不同的读者的,这一点,不只是现在,自古已然。
宋代俞文豹的《吹剑续录》记载了苏轼的一则轶事,不长,录于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残风晓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译成白话文是——
苏东坡在翰林院时,有幕士善于歌咏,苏大学士便问他: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幕士回答说:柳郎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拿着红牙拍板,唱着“杨柳岸、残风晓月”,而您的词,则需要关东结实的汉子,拿着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因此笑得直不起腰。
瞧见没?不同风格的词适合不同风格的歌手咏唱,苏东坡的词适合关东大汉咏唱,柳永的词呢,适合文弱的小姑娘吟咏。
同理,拙作适合理性、温和的读者,因为我不炒热点、不扒八卦、不挖幕后,更不追秘史(秘事),不会耸人听闻、不会哗众取宠,更不会为了所谓的“博流量”制造或编造事件、挑起事端……这都不是我的初衷!
说了您或许不信,刚刚接触“流量”这个词时,我不甚了了所谓何意,查了才恍然大悟,原来如彼。
可是,指责、批评、挞伐我“博流量”的人错了,大错特错了,我对所谓的流量根本没兴趣,遑论主动去博它呢。
看留言区的一些发言就知道了,理性、温和的人占绝大多数,“义和团”也不乏其人——上来就开骂(大有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感)、开口就问候长辈(祖宗)、爆粗口……如此等等,我是不胜其烦。
然而,我至今没有拉黑过一个、没有删除过一条,为何?因为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力,不管我说的对不对,所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哪怕再尖锐、再严厉,我都尽量回复。这是尊重,因为理性温和的人值得尊重,甚至尊敬。
我称这类人为“读者”,而那些……为“流量”,我需要读者,不需要什么流量。不-需-要!
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初衷本是“介绍文史知识,鉴赏诗词曲赋,发掘文人轶事”的,并不曾想到写乒乓赛事,还是读者建议我写的。因此,写乒乓赛事“节外生枝”、是“不务正业”。这可不是狡辩,更不是洗白,您只要看看我前期的文章就一目了然了。
被误解一点没啥,谁还没个判断失误呢,就像乒乓裁判。但存心掐架、整事儿的给我滚远点,恕不奉陪!
接下来,文章中难免还会有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之,善莫大焉。只要不是存心挑事、心怀叵测就行。
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