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口气宣布10大利好:4重大设施+3重大项目+1个重要机构+1个重大合作发布…所有资源向全球开放

楼市   2024-12-07 23:07   广东  



一批重大成果发布!

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正式启幕


深圳正式迎来“科学城时间”
12月5日
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
在光明天安云谷国际会议中心
拉开帷幕

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
科技、教育以及产业领域各界人士齐聚
共议科技前沿发展趋势
共商创新引领责任使命

本届论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作为支持单位,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港澳办、深圳市科协、光明区政府、深业集团、深圳市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论坛为期2天,将持续至12月6日。






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采取“1+1+7+1”模式,包括1场开幕式、1场全体会议、7场平行论坛、1场参访交流活动。论坛除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设立主会场外,还在光明科学城现有场馆及香港设立多个平行论坛。


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本届论坛在“光明·筑梦未来”这一永久主题下,将“聚力”“联动”“扬帆”确定为本年度主题,凸显论坛致力聚合各类高端创新资源,联动重点区域和创新高地,加快推动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建设的宗旨。


开幕式特地设置了重大成果发布环节
面向全球发布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重磅创新政策
持续打造全球前沿科技
和未来产业的“风向标”


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以及与散裂中子源共建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高压中子谱仪等首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代表在论坛上正式启动运行,将有力推动光明科学城重点学科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正式启动建设,展现了光明科学城在科技类重大项目建设上的最新布局。据了解,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深圳乃至大湾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能核电等产业发展。同时启动建设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也将增强深圳市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明科学城重点布局建设重大设施、重要机构和重点平台,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硬”条件。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积极营造促进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紧密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的“软”环境。5日的重大合作发布仪式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与光明科学城联动机制》对外发布,展示了深圳积极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平台合作联动的最新举措。


本届论坛还举行了重大合作签约仪式,光明区人民政府、华南农业大学签署了共建华南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又布局一个重要的创新平台,将进一步释放科教潜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作为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去年7月获批组建的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也在论坛上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将积极联合行业内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优势力量,着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培育发展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引领带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深圳市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光明科学城创新资源将全部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开放共享,所有设备都可以通过开放共享平台网上预约。多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机构也选择在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上向全球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发出共享邀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共同发力源头创新。


本届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星光熠熠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
科学家和企业家代表
聚焦年度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从传统计算机芯片到量子计算机芯片》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的AI时代,满足AI运行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信息处理,对算力、存储密度、能耗提出新要求,解决之路就是量子计算机。



他同时强调,由于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其实体如果制造出来将需要庞大的制冷机,通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占地面积约为四分之一个足球场,无法实现小型化。因此,不必担心笔记本电脑会被量子计算机取代。

“量子‘三明治’的故事会继续下去。”薛其坤表示,基础研究的发现会催生划时代的革命性工业技术,但从基础研究到最后的发明应用,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这在量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体现得更加突出。量子信息技术是战略必争领域,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久久为功。量子科技是兼具基础、应用基础、产业化/商业化和人才培养的领域,要统一长期攻关与长期布局发展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围绕“构建支撑服务强平台,赋能医教研产新生态”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她介绍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在一体化规划战略指引、学术品牌国际交流、深医专项年度评审、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共享平台机制创新、临床驱动源头创新等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颜宁表示,在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建设这一年多时间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完善的服务和科研保障,场地迅速从毛坯房变成了现代化的实验室,再一次让她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科研环境方面,颜宁提出,不仅要“筑巢引凤”,还要“为凤驻巢”,通过硬件、软件建设,双管齐下,为科学家营造科研无忧的环境。

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在打造全新SMART program(智能化项目)。同时,利用光明科学城的政策优势,构建医教研产新生态,推动形成可持续、高效率、规模化创新药物研发新模式,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在演讲中结合深圳理工大学积极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打造突破围墙的开放式大学的创新实践,重点谈了建设“第四类大学”的探索。



“‘第四类大学’的核心在于从传统的科研、教育与成果转化,转向使命驱动、挑战导向的教育科研创新模式。”樊建平表示,在探索实践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路径上,深圳理工大学注重与市场力量紧密结合,希望通过城校共融、开放办学等举措驱动多主体协同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新”在什么地方?樊建平认为可概括为办学模式新、培养模式新、体制机制新。

开放创新也是“第四类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樊建平在演讲中向深圳各高校发出倡议,率先开放校园围墙,体育场、体育馆、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都可以参与开放,促进与城市的深度互动与共赢发展。




作为产业界代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IEEE/CAAI/CCF Fellow、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AI大模型在工业界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典型的复杂软件平台,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基础大模型的构建需要顶尖人才和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田奇认为,基础大模型是巨头的竞技场,“百模千态”将以行业模型的形态为主。

目前,AI大模型已经在千行百业中发挥积极作用。他以华为云开发的“盘古”大模型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为例,使用AI模型从数据中提取大气演变提速,计算速度较传统数值方法提升1万倍以上,展示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解决天气预报问题上的重要突破。
田奇认为,端边云协同,推动大模型入端,服务千家万户是大模型的未来方向。与此同时,大模型也面临着AI安全、隐私等挑战。他认为加快新知识注入、合成数据、知识挖掘、学习机制创新等是重要的创新方向。

人才竞争是当前大模型研发中备受关注的焦点。田奇建议,要吸引能做出颠覆性技术的顶尖人才,构建帮助人才成长的平台。打造与现有“唯论文”评价体系的不同培养方式,鼓励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允许失败。以“喂子弹培养神枪手”的方式,培养和识别一批高质量的人才。

论坛所依托的光明科学城
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
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深圳市集聚大科学装置
构建区域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的
重要创新增长极


近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在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科研院校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其中,鹏城云脑III、超算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应用、融合发展。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加快联调联试,打造全链条、全尺度的生命解析体系。材料基因组装置加快联调联试,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加快建设。




深圳理工大学去筹设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基本建成,重点布局新工科、新理科、新医科等学科方向。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运行,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加速发展壮大,合力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科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光明科学城迅速成为“0-1”的重要策源地。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例,累计培育孵化引进合成生物初创型企业117家,总估值约3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充分发挥“以会促产”的功能,与深圳市全球招商大会联动,举办深圳市全球招商大会光明参访交流活动,助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让光明科学城的科学目标与产业目标实现双轮驱动,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峰会、产业大会、招商盛会。

(内容来源:深圳卫视 光明融媒)



十大新品精彩亮相!

直击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现场!



12月5日至6日

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

在光明科学城开幕


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联合主办。院士、专家、学者、投融资机构、优秀企业代表近3000人出席大会,超万人次线上观看。




大会以“合成生物制造,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聚焦合成生物前沿技术与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围绕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产业转化、资本融合等内容,设置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环节,探讨领域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及战略路线,致力打造高层次、全方位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生态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合成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




十大新品精彩亮相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风向



作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风向标,深圳合成生物2024十大新品在本次大会上精彩亮相。此次发布的十大新品经过了细致、全面的征集申报、入围评选,涉及农业食品、能源环保、医疗健康和生物工程设备及相关配套等多个应用赛道,带来新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




在农业食品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院长康乐发布的新型真菌杀虫剂具有绿色无残留、人畜无害、无抗药性以及生产环节低碳等优点,能够很好地应用于主要粮食、经济作物、林业、卫生等方面的害虫防治,较市场同类产品的防效性能大幅提升。



在能源环保领域,灵蛛科技发布的LINK silk灵丝®,结合蛛丝和其他生物材料的特性,具有轻质强力、耐磨好、皮肤护理功效、抗衰功效的纤维,同时纺丝生产工艺无污染物排放,纤维也在填埋环境下可100%自然降解,真正做到绿色环保和高可持续性。



在医疗健康领域,华诺生物发布的科凝Colloidose TM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基于自修复技术的止血产品,其卓越的性能不仅填补了国际市场空白,也为临床创伤止血治疗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急救、手术,还是创伤修复,都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快速和高效的止血治疗。



在生物工程设备及相关配套领域,赛陆医疗发布的Saluseq Nimbo基因测序仪,以成本效益、高通量和准确性,成功弥补了第一代产品测序在成本、通量和人力需求等方面的不足,满足合成生物高通量、低成本的基因检测需求,同时保障数据安全。SalusSTS空间转录组配合自主研发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有效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使用效率,大幅降低应用空间转录组学成本,成功实现国产替代,为国内基础医学研究和医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行业成果重磅发布
聚焦合成生物制造新趋势


在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主论坛上,深圳合成生物领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运行,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与此同时,一系列合成生物行业成果在本届大会上重磅发布。






✍大会上,《合成生物学路线图2030》发布。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牵头,开展了面向2030年的合成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包括来自40余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08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反复深入讨论,同时咨询了34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者及资深专家,历时2年3个月,具有中国视野的《合成生物学路线图2030》最终出版。在其他各国先期发布的多个版本“路线图”基础上,该路线图首次提出了“理论框架、使能技术、应用展望和治理原则”四位一体的合成生物学学科体系架构,并理性地预测了至2030年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


✍大会上,合成生物学系列丛书发布。本丛书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医药、生物化工、农业与食品、能源、环境、信息、材料等应用领域,还涉及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和安全、伦理和法律研究等,系统地展示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新成果,反映了合成生物学的内涵和发展,体现了合成生物学的前沿性和变革性特质,将对我国合成生物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应用转化产生积极影响。


✍大会上,茅台揭榜挂帅项目发布。该项目围绕“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覆膜研究”“基于生物基材料的白酒包装(酒瓶)底座研究”两大需求,探索生物基材料对现有化石基覆膜、珍珠棉底座等的替代,在绿色低碳的基础上满足产品相关性能要求。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合成生物技术领域新的尝试,也将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大会上,《细胞治疗的合成免疫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合成免疫学作为新兴学科,极大推动了免疫细胞治疗的发展,使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未来医学的重要支柱。中国工程院于2023年立项开展了“细胞治疗的合成免疫技术战略分析”战略咨询项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院士牵头,项目组对合成免疫技术在细胞治疗领域的前景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了《关于抢占合成免疫技术应用先机-加快培育智能化免疫细胞药物产业的建议》。


大咖云集智慧碰撞
共谋合成生物产业新蓝图



大会期间,政产学研资等各方齐聚,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发展前景、机遇挑战、政策解读、全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等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建言献策,为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方向、贡献新力量。



在生物制造“大家”说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百图生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维等分别为与会者作精彩报告。


在高端圆桌论坛环节中,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茅台酒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代总经理王莉,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战略委员会主任梅永红,百图生科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维,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朗坤科技生物智造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陈磊,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长聘教授李春就“国创中心赋能生物制造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大会还设置了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活动,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AI驱动生物制造”和“合成生物+ESG”等热点话题,特别聚焦“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交叉技术推动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商业转化”,带来一场透视生物制造、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思想盛宴。

新兴力量集中路演
开创科技融合新局面


当前,生物制造产业已跃升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影响力正逐步渗透到医疗健康、农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未来有望形成40万亿的产业蓝海。深圳作为合成生物产业前沿高地,吸引了众多新兴初创企业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各类创新要素在这里汇聚,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


大会“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新兴力量”项目路演环节,邀请了武汉田间守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惠农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科鑫飞(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道生生物(深圳)有限公司、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库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涌源合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食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各洛(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贻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家单位和初创企业进行路演,分享创新创业经验。


本届大会不仅展示了合成生物领域最新产业进展和应用成果,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技术的饕餮盛宴,更为深圳打造全球合成生物产业高地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大会的举办,对深圳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在技术突破、场景应用及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力推动深圳乃至全国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深圳加速迈向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内容来源:光明区科技创新局 光明融媒)


多个项目签约!

这场大会带你探索脑科学前沿!


12月5日
第四届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
暨第五届光明脑科学大会
在深圳理工大学举行

来自近50家高校、科研单位
产业及资本领域的嘉宾
近350人齐聚一堂、智汇共研



作为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的平行论坛之一,大会以脑科学、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融合,共同推动脑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教育、科技、人才培养融合的路径探索为主旋律,聚集创新要素,提高创新效能,助力脑科学、脑技术、脑医学、脑智能、脑康复等脑产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提升,搭建产、学、研、资、医等领域创新交流的平台,服务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大会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和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指导,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市脑科学学会、深圳深脑康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承办。



脑科学前沿与产业系列大会是我国脑与生命健康科技领域影响力大、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创新要素聚集的盛会之一,自2021年以来已在光明科学城成功举办四届,彰显了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成效,积极助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2024光明脑科学大会
设置了9个系列合作启动仪式
邀请了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
作2024湾区+AI主题演讲
组织了4场围绕科技、教育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高端圆桌论坛


01

大会举办了国家动物模型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国家动物模型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深圳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共同推动动物模型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旨在提升我国动物模型技术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02

深圳市眼科医院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共建“眼-脑实验室”科研平台,致力于脑科学与眼科领域创新研究,为推动脑科学和眼科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03

大会期间,青少年情绪与社会适应交叉创新联合体启动成立。该联合体汇聚了脑科学、教育、心理、医疗、公共卫生与科技企业等多方力量,旨在应对青少年日益严峻的情绪波动问题与社会适应挑战,推动脑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应用于青少年脑健康管理实践。




大会邀请到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作《类脑研究:双脑驱动打造智能时代基座技术》的大会主题演讲。类脑研究是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的核心内容,是脑科学和信息科学深度融合的交叉领域,对信息科学和脑科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施教授从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和怎样做(how)?,围绕类脑领域最新进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特别讨论发展通用类脑计算和类脑通用智能的可能路径,为大会作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来自高等院校、脑科学企业、高科技企业及资本领域的近30位与会特邀嘉宾们,分别围绕着“教育科技与人才培养融合创新”“脑科学、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未来”“医学创新与临床转化的路径与挑战”“脑科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四个主题,针对脑科学、脑技术、脑医学、脑智能、脑康复等内容进行了“高端圆桌交流”,共同探索脑科学产业化的未来。


大会同期进行了深圳市鸿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深圳理工大学,海南博鳌培声国际医学中心、深圳市国关智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署与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成立协议,深圳市脑科学学会公益专家授牌,企业入驻脑创中心等仪式。

未来,光明将积极践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增加人民群众在光明科学城建设过程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通过努力实现针对疾病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社区医疗与健康管理的科学实践,将脑科学与心理健康的科学理论、认知功能检测与行为干预方法等延伸至光明及深圳多个社区、学校、家庭等各个角落;同时,积极探索“科技发展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圳模式”,打造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光明路径”。


(内容来源:中央电视台 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宝安日报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


总投资超74亿元,6个项目集中入驻光明!

12月5日下午,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主办,光明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央地国企深圳行”活动走进光明。




此次活动作为光明科学城论坛的七个平行论坛之一,通过与论坛全体会议、其他分论坛的深度联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介光明区发展规划、资源禀赋、重点项目、产业优势,吸引更多央地国企、优质项目合作,助力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



活动以“央地携手 共创未来”为主题

邀请60余家央企、国企

实地考察光明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活动现场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大湾区创新中心项目等

6个央地合作项目集中入驻

总投资超74亿元



光明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正在着力打造“3+3+1”产业集群体系,包括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显示、高性能材料、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以及合成生物未来产业集群。


目前,光明集中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拥有全球前2%的顶尖科学家124名,大院大所18个,集聚了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13个,各类人才近19万,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超过400项,科技创新动能越发澎湃。



近年来,随着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不断提升,一大批优秀央地国企选择落户光明,持续布局新业态、开创新业务、开发新产品,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比如国药GE就在光明区落地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先进制造基地项目,成立国药影像公司、国药器械医学影像联合创新基地。该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且直接服务于中国医疗市场,提升医疗影像设备的可及性。



在活动中,央企和国企代表实地访问了光明区城市规划展览馆、深圳理工大学和光明生命科学园等地,详细了解了光明区域的产业发展成果、未来规划、营商环境以及生态优势。央企和国企代表还对中山大学·深圳、中兵智能创新院、宏大航空、赛陆医疗等19个单位的60项代表性创新成果进行了系统性参观。



“央地国企深圳行”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央地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助力央地融合。今年以来,活动已先后走进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和前海、光明各区,已推动达成央地合作项目38个,总投资超470亿元,促成多个央地合作项目成功落地,有力推动了在深央地国企更好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内容来源:光明区委组织部)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畅想湾区ID:YGA119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点赞大湾区建设↓ 

畅想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