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音乐“慢企划”,如何在喧嚣的“快时代”自救?

体娱   娱乐   2024-05-25 18:30   北京  




 全文共 7000 字 

 读完大概要花 16 分钟时间 




01


 

 “快时代” 


      的“慢企划”      

  






为什么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快时代”,还是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放慢脚步,齐心合力做一张像《不完全自救手册》这样的“慢企划”?是的,我在聆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并不只是把它当作一张普通的群星合辑而已。对我而言,《不完全自救手册》正是这些音乐行业里可敬又可爱的“慢人”,在喧嚣当下的某种“自救”方式。


要把一个好的音乐企划从无到有做出来,当然是要花大量时间跟精力的。当周遭的同业都在挖空心思如何写好15秒的短视频神曲,《不完全自救手册》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十一首看似与快餐时代背道而驰的歌,像法餐一样,不紧不慢地一道一道端到台面上来,以缓慢的派台打榜步调,缓解了我们内心的惶惑与“不安”。


有时候,“不安”是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恐惧比别人落后,担心跑得比别人慢。但《不完全自救手册》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除了用音乐治愈了听众的不安,同时也让弥漫在音乐行业内外的这种不安,一点一点的烟消云散。这张专辑,也身体力行地证明了一件事:慢慢去把一个企划细致地做出来,也是会有非常好的成果的。


荒井十一说,《不完全自救手册》有可能是华语音乐最真诚、最笨拙的一次音乐企划。人跟人之间的合作,本来就是困难的。合作会产生不同的碰撞,有时甚至难免会碰壁,但就在如此困难的过程当中,荒井慢慢发现,原来他自己也非常需要这样子的碰撞,“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新可能性……我等于也把自己加入到‘自救’的过程里面了。”


这两天,随着《不完全自救手册》全碟正式上线,加上由吉术斋拍摄的幕后纪录片,我们得以透过不一样的维度与方向,去解读这一张远比时代更深刻的专辑。此前上线的每首单曲,都是一个艺术品(艺术装置),而当十一首歌组成的专辑,以有机的整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整张专辑就变成了一个以音乐为基底的跨界联名艺术“展览”。


我想,不少受众的胃口,其实早就被碎片化的单曲时代养坏了。以至于不少新一代的听众,对于一份完整的唱片企划,其实是没有太明晰的概念的。这当然不能去怪任何人,时代的急速进化,让一些唱片工业年代的美好不得不消散于空气之中,也是无可奈何。感谢慢工出细活的《不完全自救手册》,再现了这一份工整如初的美好。


不同于过去两个月里逐首慢慢释出的单曲,在专辑以正式的曲目排练顺序组合亮相之后,我们终于可以从一个更宏观、更大气的观察角度,去看待《不完全自救手册》这一张意味深长的专辑了。单独看一件艺术展品,跟从头到尾完整看完一场艺术展览,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而创作者在作品背后的深意,也由此呼之欲出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不完全自救手册》这样的“慢企划”,对整个音乐行业来说,是一种“自救”。面对时代的不确定性,以及作品好坏评价标准的越发模糊,身处在行业里的创作者,也少不免会产生一些自我怀疑。于是,他们首先必须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以真诚反映内心世界的作品,去治愈更多需要被音乐拯救的听众。





在单曲大行其道的时代,花上好几倍的心力,去做一张完整的全长专辑,当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像《不完全自救手册》这样的“慢企划”,即使在“快时代”的湍急洪流里,也应该继续拥有属于它的一席之地。身为一个置身于“快时代”的乐评人、音乐记者、唱片文案撰写者,这个略带笨拙的“慢企划”,也在某程度上,道出了我的心声。


在我入行的古早年代,传统纸媒还是强势媒体,每一篇我在报纸、杂志刊登的音乐人访问与乐评,都能获得相应的文字影响力。但逐渐地,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文字逐渐不那么容易“被看见”了。身为用文字去诠释音乐背后理念的写作者,我也会偶尔迷失方向:大家都去看短视频了,我写那么多跟音乐有关的文字,真的还有实际意义吗?


我选择“自救”的方式是,除了认真的继续把音乐文字写下去,也试图开拓不同的表达载体。不管是视频采访、声音播客还是线下的讲座分享会,只要是推广好音乐的渠道与方式,我都愿意去尝试、去体验。在这个开辟新方向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更重要的一点是,即使是在“快时代”跟听众分享音乐,也不代表我要随波逐流,跟随别人的模式去做。


时代由慢到快,变得猝不及防,但总有一些不变的价值与理念,是值得我们去坚守的。我现在做的一系列音乐人长视频采访,基本都是半小时起跳,有的甚至长达一个小时,这是跟短平快的短视频节奏背道而驰的,但我仍然乐在其中。关于一张专辑背后的故事,在“快时代”很容易被错过,总需要有人用“慢”的方式,把创作者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去年开始,我也在Billboard公告牌中国,开始撰写长篇的音乐人封面专访。我很高兴地看到,即使在阅读变成奢侈品的“快时代”,仍然有那么多的读者,愿意花时间去阅读一篇需要思考的长文。每一次列采访提纲,每一次与创作者的交心采访,每一次撰写长文谋篇布局的过程,对热爱写作音乐文章的我本人来说,亦是某种意味深长的“自救”。


我很喜欢一句话:慢慢来,可能比较快。学习着从容的慢下来,是我们身处在如此变幻莫测的年代,唯一的“自救”方式。过载的资讯,无谓的比较,有时候是一种极其沉重的负担。不管是听歌的人,还是做歌的人,我们或许都需要更慢一点,再慢一点。用“慢”的方式去抵抗时间,我们就能实现真正的“自救”。








02


 

  治愈每条“小鱼”  


      的孤单     

  






在我看来,《不完全自救手册》的着眼点,应该是“自”。没有人能指导你去怎么使用你的人生,最关键的,还是“你”接下来要怎么去做。有参与这个企划的音乐人形容,近几年的心理状态,有一点接近“游泳时快要溺水的瞬间”。而每一个在溺水之际、愿意动起来“自救”的人,其实就是《不完全自救手册》最在乎的“小鱼”。


我们小时候一定都听过《这条小鱼在乎》的感人故事。海滩上那么多等待被拯救的鱼,或许根本没有办法全部救过来,但还是有人愿意持续去做,一条一条地去救,即使没有人在乎,但至少被拯救的这条小鱼在乎。而当这条小鱼的在乎,能够让更多的小鱼学懂如何在乎自己,这样的在乎,就能从某种意义上的“自救”,变成群体救赎。


所以,王OK+洪佩瑜的《这条小鱼在乎》,其实就很能代表《不完全自救手册》的内在精神。音乐可以疗愈你、感动你,但最终能让你跨出一步去“自救”的,还是你自己。在《这条小鱼在乎》各大平台的评论区,我们都能看到网友写下的“自救”故事,每一个活生生的自救历程,都让我由衷感动。每一条小鱼,都值得被自己在乎。


除了在音乐平台播放率持续走高,《这条小鱼在乎》在短视频平台的扩散,也让这首歌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声量。音乐作为一个相对轻巧的载体,就是可以在不同渠道的传播介质自如穿梭,并成为行之有效的疗愈工具。“小鱼也有自己的海洋,你有属于自己的模样”,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模样,这也是《不完全自救手册》希望能带领听众思考的方向。


“我懂得你啊,你已经足够坚强”,与王OK一起共创了《这条小鱼在乎》的金曲奖最佳新人洪佩瑜,认为这是一首“让自己对内心保持觉察”的歌。虽然在写歌、录音的时候,洪佩瑜、王OK二人并不在同一个城市,但她们仍然保持在线上的密切沟通,并试图透过音乐聆听彼此的内心世界,写出彼此互相映照的心声,唱出彼此共同在乎的事。


写到这里,我也想重点提一下《不完全自救手册》全方位的宣发策略。在互联网时代,一首歌、一张专辑要真正“出圈”,需要透过更多不一样的方式,才能让不同范畴的受众,看到创作者的用心。《不完全自救手册》的“慢企划”,则采取了慢慢包围生活的操作方式,不只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从音乐出发,真正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连结”。






倘若你有留意的话,出现在十一首单曲封面上的,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会出现的场景:枕头,水果软糖,水杯,录音带,椅子,浴缸里的小黄鸭……当这些平时随手会用到的物品,变成一件艺术展品,《不完全自救手册》想要提醒你的是,不要忽略生活之于你的意义。正如另一位项目发起人胡楠所言:“其实我们是有能力可以跟它共处的。”


在天津泡泡岛音乐节的“自救小屋”,正是《不完全自救手册》踏出线上、在线下构筑的“可视版”自救手册。每一位来到“自救小屋”现场的乐迷,都可以在小屋玻璃墙上,亲笔写下自己的“自救”故事。就连天后林忆莲、金曲歌王HUSH,以及《不完全自救手册》的灵魂人物荒井十一,也曾经到访“自救小屋”,写下他们的“自救”心声。


不要浪费情绪、拒绝内耗、远离焦虑、留一点爱给自己……看到所有人在泡泡岛音乐节“自救小屋”现场写下的“自救”方式,我感觉自己内心这条情绪不稳的“小鱼”,也被大家温暖的话,一点一滴地治愈到了。《不完全自救手册》仿佛就如同是一剂药引,以音乐试探出社会公众的病灶,再悄悄地对症下药,找到治疗的药方。


当《不完全自救手册》的制作人之一玛莎,试图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共同走过的特殊时期,他发现生命里有很多的东西,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原本的规划与想象。这些巨大的转变,也让玛莎对创作有了一些全新的体悟:音乐人在这个时候能做的事,就是把真实的个体经验,透过音乐创作,转换为让公众有共鸣、同时也能“自救”的作品。





正如曾国宏(落日飞车)所言,尽管《不完全自救手册》里的这些歌,一开始是从音乐人自己的个体经验出发的,但音乐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们所经历的生命故事,其实也是带有一个普遍性的。或许恰恰正是因为这样,音乐人写歌“自救”的这些作品,才会如此的打动我们,因为这个时代,正是我们一起共同经历的。


音乐永远不能脱离它所身处的时代来谈论。制作人陈建骐留意到的是,从时代大环境到个体处境,我们都正处于一个微妙的需要“自救”的时刻。而根据另一位制作人陈珊妮的观察,《不完全自救手册》里的这些音乐,是具备“自救”的功能性的。专辑里的每一首歌,都可以让你停下脚步,留出喘一口气的休息时间,告诉自己,“你可以的!”


说到《不完全自救手册》的缘起,荒井联想起他身边的一些朋友,各自都正在被不同的情绪问题影响着。制作这张合辑的过程,也让荒井开始反思,原来他也面临着跟大家差不多的问题。身为一名音乐创作者,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在以音乐“救别人”的同时,也能“自救”?荒井的答案是,要尝试去直面自己的内心,“这样反而更能跟负面的情绪共处。”


《不完全自救手册》中的一些作品,也在五一的音乐节,开启了线下首唱。其中,林忆莲的《是你治愈了我的孤单》Live版,就治愈了不少在场的听众。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在上线之初,曾经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价:有人认为非常好听,久休复出的林忆莲宝刀未老;也有另一派意见觉得平平无奇,平淡的曲词配不上林忆莲的神仙嗓音。


但当林忆莲在现场唱起“你消除我所有恐惧的未知,而你却不自知”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是你治愈了我的孤单》这首简单温情的歌,放在整张专辑里的重要意义:创作人希望透过最像内心独白的喃喃自语,疗愈这几年里内心充满了各种伤痕的每一个人。每一条“小鱼”,都会找到最在乎你的那一首歌,这大概就是《不完全自救手册》想要实现的事。







03


 

 另外一个 


    “说不”的梦想    

  






陈建骐、陈绮贞、陈珊妮、曾国宏(落日飞车)、荒井十一、洪佩瑜、HUSH、黄绮珊、ICE PAPER、JIHU、KAFE.HU咖啡胡、康士坦的变化球、李吉吉、李铢衔James Lee、林忆莲、裘德、秦四风、苏运莹、三只狗、图灵音乐实验室、Von Citizen、王OK、王菀之、王心凌、五月天玛莎、许钧、郑楠、张羽涵Leezi、周云蓬……


以上就是《不完全自救手册》星光熠熠的艺术家名单。最开始以“连连看”的方式竞猜每一首歌的合作伙伴时,我们就已经展开了无限的想象:当这一位的嗓音,配上另一位的音乐,再加上那一位的加持,到底会好听成什么样子?正是因为《不完全自救手册》,许多看似“不可能”的破圈合作,才真正有了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性。


王心凌+咖啡胡+李吉吉、李铢衔+王菀之+Von Citizen……《不完全自救手册》里的好几个类似的“破圈”搭配,在让诸位看客大跌眼镜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创作者的匠心巧思。像是纯器乐演奏乐团Von Citizen,就是第一次做有人声演唱的歌。来自不同城市、不同代际、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彼此之间碰撞出来的火花,正是这个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


创作,必然是互相影响,互相成就的。在《Fall》这首歌里,首度挑战流行界别的Von Citizen就坦言,当人声加入到纯器乐演奏当中,他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把音乐的空间让出来给人声”。而李铢衔则在这样子的合作过程中,找回了自己最初开始想要成为一名摇滚歌手的初心,“是《不完全自救手册》这个企划提醒了我,为什么我会决定要走音乐这条路。”


有的“自救”是全程自发的,有的“自救”则是在过程中逐渐觉醒的。参与到《不完全自救手册》中的音乐人朋友,也或多或少地在创作每一首歌的时候,成就了各自在创作道路上的“自救”。正如周云蓬所言,当音乐人在作品里把自己内心的伤痛诚实地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自救”式的治愈。


与荒井一同组建新乐队“三只狗”的许钧,即使早已是金曲奖的入围常客,但他对人生始终都是抱持着相对悲观主义的态度。正是为了要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沉溺在悲观之中,许钧才会写那么多正能量的歌来“自救”。创作,对于很多像许钧这样的创作者来说,就是“自救”的方式。就像裘德说的,把内心的执念呐喊出来,就能获得救赎。


与《不完美人生指南》稍微有一点不太一样的是,《不完全自救手册》的出发点,是“以歌为先”。制作人老师会先去收不同的歌曲Demo,再以此为出发点,寻找不同的艺术家,加入到这首歌的合作当中。习惯了唱自己创作的王菀之、康士坦的变化球等唱作艺人,也在唱别人的歌的过程里,重新发现自己的声音的另一面可能性。


上一季就有参与《不完美人生指南》的制作人陈建骐表示,他一直不确定这个企划最终到底是否会有第二季,因为“做这个事情是非常辛苦的”。不过,追求极致音乐品质的创作者,又怎会害怕自讨苦吃?除了此前就已经参与过《不完美人生指南》的陈建骐、郑楠等制作人,以及陈绮贞、苏运莹、HUSH等音乐人,也加入到了《不完全自救手册》的阵容中来。





其实,当年第一张《不完美人生指南》合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首歌的跨界合作,都是最令人惊艳的一时之选。而《不完全自救手册》,则在《不完美人生指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推翻华语乐坛的陈腔滥调。把这两张合辑放在一起,我领悟到一点:原来,跟规则“说不”,是这么棒的事!


项目发起人荒井十一曾经说过,《不完美人生指南》的后劲非常的强,即使在专辑做完好几年之后,仍然能持续不断给他带来很大的力量。到了后劲同样很大的《不完全自救手册》,荒井认为这一次的合辑,试图要为大家讲述的,是“关于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透过做音乐,荒井希望能在《不完全自救手册》,跟所有人一同寻找“自救”的方法。


“尽头,有新鲜事吗?”正如《不完全自救手册》里HUSH跟曾国宏(落日飞车)合作的《另外一个梦想》,在完成了《不完美人生指南》这个高难度的音乐梦想之后,基本节奏这个梦幻般的幕后团队,竟然还能透过难度系列更高、操作起来更复杂的《不完全自救手册》,实现他们另外一个用音乐“说不”的神奇梦想。


正因为《不完美人生指南》珠玉在前,在《不完全自救手册》出来之前,我们都不知道,原来再高难度的梦想,也可以透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实现质的飞跃。2020年的《不完美人生指南》鼓励我们放下对“完美”的执着;而作为顺应时代的升级版,四年后的《不完全自救手册》则试图让你明白,在“自救”的路上,不是只有你自己一个。


对完美“说不”的《不完美人生指南》,对沉沦“说不”的《不完全自救手册》,本质上,都是这群有着慈悲之心的音乐人,用音乐“说不”的宝贵尝试。商业规则总是告诉你,音乐要根据大数据的需求来做,才能卖钱。但总有人不信邪,愿意以接近手工艺人的传统方式,把这个“说不”的系列坚持做下去,以音乐的本质,打动更多的人。


不管是《不完美人生指南》还是《不完全自救手册》,它们都不是成功学指南,也不能指导你的人生该往哪走。《不完美人生指南》以“指南”为题,似乎应该是向南的,但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封面上虽然有许多个箭头,却没有一个是指向南方的。而《不完全自救手册》封面的箭头方向,也不是唯一的答案。没有标准答案,才是这两季企划一直在坚持的态度。


《不完全自救手册》里的“不完全”三个字,意味着这张专辑还没有真正100%地完成。即使十一首歌已经全部上线,网友在歌曲评论区、社交媒体的“共创”,才是这张专辑的完美续集。你写下的“自救”故事,你创造的“自救”秘笈……都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的“不完全”,就是把“自救”的最终决定权,留给你自己。


制作人秦四风说,《不完全自救手册》的“不”,代表的是一种希望、一种盼望、一种遐想。一个“不”字,让整个企划彻底地活起来了。“不”,是充满了可能性与开放性的词语。敢于“说不”,是非常了不起的精神。在“快时代”做“慢企划”,就是《不完全自救手册》向规则“说不”的逆时代之举,也希望你能在音乐里,听见他们如此珍贵的勇气。





点击 “阅读原文”

聆听 《不完全自救手册》全碟








郑秀文 郑欣宜 陈蕾 黄妍

江美琪 周蕙 JS 路嘉欣

冯允谦 陈健安 C AllStar


 和你一起亲历 豁达音乐时代 






 商务合作 & 采访邀约 

微信:51147493


 全网平台同步推送 

微博:@王击凡

豁乐榜官微:@豁达音乐时代榜

豆瓣 | 知乎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号

TME QQ音乐扑通社区

网易云音乐 | 哔哩哔哩

快手 | 抖音 | 小红书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扫码加入乐迷交流群 

 暗号:我爱豁达 




豁达音乐时代
努力挖掘华语音乐的多元可能性,可能是最有态度的音乐自媒体。微博@王击凡:做最有感情的乐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