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情绪价值,汪苏泷“罗曼史”里的安全感

体娱   娱乐   2022-12-30 20:55   广东  




 全文共 6200 字 

 读完大概要花 15 分钟时间 







01


 

   “变”与“不变”, 


 背后的安全感 

  



2022年,汪苏泷在一年之内,发表了两张专辑:一张,是别人唱他的歌的《联名》,另一张,则是他唱自己的歌的《21世纪罗曼史》。


在当下这个一切都稍纵即逝的快餐式时代,对慢工出细活的创作者而言,无疑是相当残酷的。大家总是要求一个歌手应该不断顺应着世代变迁,努力求新、求变;然而也总是有老派的乐迷希望,歌手能够继续保持住自己身上最标志性的个人特质,千万不要轻易改变。这样听来,会不会有一点太难两全其美了?


你当然不可能永远都在变,但与此同时,你也不可能永远不变。所以,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住“变”跟“不变”的尺度,正是一个歌手的艺术生命永葆长青的最佳办法。根据我对汪苏泷的个人观察,从《联名》到《21世纪罗曼史》,刚好正体现着汪苏泷这个音乐人品牌,在2022年这个当下的“变”与“不变”。





谈到“变”的部分,自然是在创作上,汪苏泷变得比以往更成熟。同时,他也越来越勇于跨出原本的舒适区,去挑战更多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比方说,写一张《联名》给十组不同的女歌手,还有在《21世纪罗曼史》里跟很多从来没有合作过的音乐人合作。这些“变”,都是今年汪苏泷带给我们的惊喜。


至于始终“不变”的,则是汪苏泷对创作的执着与热情,从未变改。无论是《联名》还是《21世纪罗曼史》,我们都能透过这些能量满满的作品,感受到汪苏泷随年岁渐长、越发澎湃的惊人创作力。永远不要忘记在最初出发时,你最想要向你的听众表达什么。“坚守初心”对创作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变”的步子倘若迈得太快,大家可能会认不得这个歌手的本来面目;但如果一直在原地“不变”,你就很难走到新的地方去。正是因为在“变”跟“不变”之间,取得了一个极其微妙的平衡点,在汪氏作品列表里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的《21世纪罗曼史》,才得以被业界与乐迷称为汪苏泷的“转型之作”。


之所以会有“转型之作”这么一说,是因为在《21世纪罗曼史》这张优秀的概念专辑里,听众完全能够感受到,身为一名创作者的汪苏泷,对整张专辑强而有力的掌控能力。无论是在作曲的旋律流畅度、作品主题的把控等方面,此时此刻“华丽转身”的汪苏泷,都变得越来越成熟——他已经是一个更成熟的音乐人了!





在创作上越发成熟的创作者,不断写出比以往更成熟的作品,自然会为他的听众,带来更充分的安全感。所谓的“安全感”,正是大家对这个创作者的无条件信任。而这样子的安全感,也会反过来回馈给创作者自身,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创作养分。于是,《21世纪罗曼史》就是这样一张充满了“安全感”的专辑。


作为一名纯粹的听众,我其实相当喜欢《21世纪罗曼史》在听感上为我带来的这一份“安全感”。我可以放开所有的戒心与前设,完全100%投入在汪苏泷精心打造的21世纪音乐世界当中。当别人都在纠结“新”与“旧”、“变”或“不变”的界限时,汪苏泷早已在他的作品里,彻底跳出了这样的条条框框。


在《21世纪罗曼史》的唱片文案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对专辑音乐美学的定义:“决心打破风格与年代的常规定式,连接起昔日与当下的共振”——这不正是汪苏泷对“变”跟“不变”的最佳诠释吗?无须刻意复古,亦不追赶潮流,自己就是“变”与“不变”的尺度把控者。变多少、不变多少,完全取决于你。


正是因为一切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我们才需要听到更多像《21世纪罗曼史》这样自带安全感的专辑,给我们一颗“定心丸”。比起早期相对还带着几分青涩味道的“泷式情歌”,《21世纪罗曼史》展现的,已经是长大后的汪苏泷,对“变”或“不变”的积极探索——在变幻莫测的时代,透过创作,寻找不变的意义。





02


 

   认真生活的创作者, 


才能“一年双专” 

  



环顾当下的华语乐坛,几乎很少有歌手能够像汪苏泷这样,一年发两张专辑超额完成任务,甚至同时还兼顾着各种综艺节目、演唱会、直播等艺人的日常工作。在《联名》这个企划里,汪苏泷甚至还亲自担任了整张专辑的制作人。在短短的一年里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很好奇的是:汪苏泷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我想,汪苏泷在《21世纪罗曼史》这张专辑里,已经用他交出来的这些优秀创作,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的创作者,到了某个阶段就开始写不出歌,是因为跟日常生活脱节太久,没法与听众的生命经验产生更多连结。汪苏泷显然不是这样的创作者,《21世纪罗曼史》里的这些歌,都是源于他的真实生活体验。




正如汪苏泷上一张备受各界好评的《大娱乐家》,“以娱乐大家为己任且有所成者”的深刻思考,就体现了汪苏泷在创作思路上的不断进化。好评如潮的《大娱乐家》线上直播音乐会,其实正是汪苏泷作为一名传统音乐人的最佳佐证。成长于唱片工业黄金年代的汪苏泷,至今仍然非常执着于用一场演唱会,来为整张专辑作一个定调收尾。


直到现在,我依旧津津乐道于汪苏泷为《大娱乐家》线上直播音乐会精心设计的各种环节。从换衣服、化妆、整理发型到舞台置景,汪苏泷把演唱会的所有幕后流程都搬到了舞台上,隐喻了“生活就是不会停下来的舞台”的专辑意念;不同舞台之间的镜头转换,亦是跟随着音乐人的脚步一镜到底,令观众从中能获得共鸣极大的在场感。


这个一波三折的演唱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曲折体验,也为汪苏泷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成长历练。汪苏泷开始明白:他自己,可能就是这个年代的楚门——身为一名记录时代的创作者,你就是楚门,楚门就是你。《楚门的世界》成了贯通《大娱乐家》从专辑到演唱会的关键线索,汪苏泷也把接下来的作品,进化成为近似于楚门式的真人秀创作体验。





于是,从《大娱乐家》到《21世纪罗曼史》,我们听见了更多来自汪苏泷个人对当下时代趋势的敏锐观察。然而,汪苏泷在音乐里的这些观察,一点也不咄咄逼人,反而是相当汪苏泷式的理性自我表达。而我们也能从《21世纪罗曼史》这些推己及人的歌里,听得见汪苏泷对整个时代的同理心。


汪苏泷努力在他所经历的日常生活里,去适应、去体验、去思考各种不同的变化,再把他观察到的这些变化,投射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更理性地在自己的创作中,清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角度与立场,大概正是《21世纪罗曼史》这一张处于转型时期的概念专辑,跟汪苏泷过往那些温暖质朴的感性创作的最大不同之处。这一步,是一个歌手、一名创作者迈往更成熟阶段的关键一步。


汪苏泷正试图透过他的创作,思考自己这代人与整个时代的关系。当然,理性与感性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最感性的创作者,也可以写出最理性的作品。《21世纪罗曼史》亦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很多专属于汪苏泷Style的独特感性。试图把理性与感性在创作里融为一体,就相当于将“变”与“不变”融会贯通一样,这就是这张专辑的最大成功。





另一方面,《联名》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创作企划,也记录了汪苏泷对这个世界不同面向的诚实观察。《联名》里的这十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就透过十组不同的女歌手之口,唱出了汪苏泷看到的世界另一面。把《联名》跟《21世纪罗曼史》两张专辑加起来,刚好就构成了创作者汪苏泷对外部世界的多元想象。


创作者汪苏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要先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全然去感知活着带来的所有快乐与不快乐,你才有可能写得出像《21世纪罗曼史》这样,扎根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伟大作品。认真地练习如何自由自在地活着,认真过好每一天的生活,这就是汪苏泷身为创作者的“安全感”。





03


 

   “以人为镜”的成长, 


  传达情绪价值  

  



《联名》这个企划,是由汪苏泷写歌,给十组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女歌手来唱。每为她们写一首歌,汪苏泷其实就是在观察一个人。每一个人就是一面镜子,她们身上折射的,就是一个时代。亦因如此,《联名》记录的,正是汪苏泷对整个时代的观察。这么说来,是不是有一点“以人为镜”的味道?


至于《21世纪罗曼史》,汪苏泷不仅跟李焯雄、小寒、Eric Kwok、Mac Chew这些在华语乐坛黄金年代鼎鼎大名的老牌大神合作圆梦,还跟王乐仪、吴嘉恩Blackie Wu、Jinx周、鹤这豹脾气、LEONAKA等不同领域的音乐人,实现了跨界破圈的创作交融。“新”与“旧”的共冶一炉,在这张专辑里,更体现得淋漓尽致。


《联名》跟《21世纪罗曼史》这两张发表于今年的专辑,都由汪苏泷与大量不同的音乐人合作完成。出道多年的汪苏泷,亦藉着这个机会,以其他音乐人为“镜”,照见自己更宽广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得以透过《联名》与《21世纪罗曼史》里的这些歌,重新解读创作者汪苏泷在音乐道路上的自我风格与成长。





我更愿意把《联名》&《21世纪罗曼史》这两张风格多变的专辑,看作是体现汪苏泷创作精神的“一体两面”。像汪苏泷这样自成一派的创作者,只有与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在创作上不断擦出新的火花,才能碰撞出能让更多听众产生共鸣的情绪价值。这些动人的情绪价值,更是与当下整个时代的集体情绪,休戚与共。


像《联名》与《21世纪罗曼史》这样立足于当下、放眼于未来的概念专辑,本身也很像是一面立体的“镜”,反射出我们现正身处的这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这些歌,仿佛什么都没有说,但其实却把一切都道尽了。有了这些根植于每一首作品当中的情绪价值,汪苏泷无须在音乐里加入太多形而上的东西,就已经很高大上了。





点开《21世纪罗曼史》这张专辑时,你一定会被开篇曲目《大裂》的新鲜曲风吸引。这一首文学色彩极浓的歌词,出自中国香港地区“三大词人”之一周耀辉的高徒王乐仪。我想,《大裂》的创作灵感,应该是源自于艺术片《大象席地而坐》导演胡波的同名文集,而汪苏泷颇具感染力的演绎,更是强化了这首歌的深邃意境。


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加入到《21世纪罗曼史》的创作阵容中来,势必会为汪苏泷原本就已经相当丰富多彩的创作世界,带来更多新的刺激。如果说,汪苏泷跟新生代词人王乐仪的《大裂》,是在玩一些很新的东西;那么,他跟李宗盛御用编曲老师Mac Chew(周国仪)在专辑里的跨世代合作,则是一次圆满的“新老结合”。





专辑里听起来仿佛最像芭乐情歌的《为什么难过一直在重播》,其实正体现了“泷式情歌”的进阶。它不再是我们固有想象里的那种主打歌。我非常喜欢李焯雄老师在歌词里的戏谑式反转:“感觉所有情歌都在嘲笑我,嘲笑我始终没能等到你的安可……”事实上,即使是大众最喜欢听的情歌,汪苏泷跟他的创作伙伴,也在努力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化。


什么样的情歌,听起来会更有质感、更具温度?在情绪价值方面共鸣度极高的《为什么难过一直在重播》,就为情歌创作者提供了一个示范方案。初次听这一首名字很长的歌,你会觉得听感很像八零年代的复古港风。而汪苏泷在每个小细节处的细致音色处理,又是领先于华语乐坛潮流半步的新方向。这首歌,标志着“泷式情歌”在下个阶段的新起点。


于是,我们已经无法再用单纯的“新”“旧”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汪苏泷这一次的《21世纪罗曼史》。那些非常“新”的前卫曲风,汪苏泷会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些“旧”的手法来重新包装;至于那些看上去仿佛有一点“旧”的题材,汪苏泷则选择以很“新”的方式来完成创作。如此打破一切创作界限的疯狂玩法,真的很汪苏泷啊!





04


 

不同维度的


   “罗曼史”延伸   

  



说到《21世纪罗曼史》这张专辑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专辑”这件事的边界。汪苏泷与大象音乐的企划团队,通过《21世纪罗曼史》整张专辑的发布、宣传与推广过程,身体力行地向我们证明了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原来,今时今日的华语专辑,除了单纯的“听”,还能从如此多不同的维度延伸开去。


首先,身为听众最容易感知到的,就是《21世纪罗曼史》在创作题材方面的无限延伸。大家都知道,汪苏泷初出道时是唱情歌起家的。而从上一张《大娱乐家》开始,汪苏泷就已经逐步跳出了情歌的限制,建立起他在“非情歌”这个领域的创作底气。从《大裂》到《大我年代》,《21世纪罗曼史》的浪漫,当然也并不只有情歌那么简单。



我想重点说一下《大我年代》。作为整张专辑的收尾,小寒老师自带画面感的歌词,加上汪苏泷100%沉浸式的投入演绎,这首歌把《21世纪罗曼史》骨子里的那份浪漫,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长于大我时代,自我的梦不能购买;生活于大我时代,不管路它狭不狭窄……往等我的幸福与人走来,心里小孩,重新有期待去爱!”


有时候,浪漫不一定非得跟爱情有关。听一张专辑,在音乐里学会怎样好好爱自己,跟自己的“内在小孩”讲和,大概也是一件非常罗曼蒂克的事情。所以,像《大我年代》这样触及听众心灵的“非情歌”,能够出现在像汪苏泷《21世纪罗曼史》这样子的流行音乐专辑里,我认为是华语乐坛的一个进步。爱自己,也可以是很浪漫的。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21世纪罗曼史》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延伸,亦是专辑罗曼蒂克精神的某种体现。藏在城市高楼大厦缝隙里的广告牌,正是“梦核风”的跨界混搭艺术表达。其中,“陶记眼镜店”、“晓亮药房”的店家Logo都是别有意味的(包括“浪潮招待所”的名字),这些意象让很多人在第一眼,就记住了《21世纪罗曼史》这张专辑。


有趣的是,汪苏泷也在这张专辑的封面上,埋下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小小彩蛋。用上了汪苏泷本人名字的“泷泷乐器行”,也隐藏在这条街的某个角落,与其他“大隐隐于市”的小店并列在一起,成为城市烟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不会有一天,深爱音乐的汪苏泷,真的会去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乐器行?这是我非常有兴趣去考究的问题。


在《21世纪罗曼史》的唱片封面上,被黄色吊臂悬挂在半空中的粉红色夹娃娃机,甚至打通了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壁垒,直接延伸到了线下,成为这张专辑在线下八个城市的“快闪”推广活动。亲身去广州站现场参与了这个活动的我,在兴奋的夹起了粉色娃娃的那个瞬间,也真的能感受到汪苏泷与大象音乐团队倾注在其中的无限诚意。





夹娃娃,是一件孤独而疗愈的事。几年前在看电影《大佛普拉斯》时油然而生的孤独感,突然又在《21世纪罗曼史》的专辑线下活动现场,再一次让我体验到那一种“生而为人”的孤独氛围。即使身处在人声鼎沸的人群当中,我们还是会偶尔感觉孤独。而这正是汪苏泷的作品带来的治愈力量,他的歌,能够连起我们当下的时代情绪。


透过《21世纪罗曼史》,汪苏泷把眼前这个失序的世界,唱成了一台巨大的娃娃机。而我们每一个正在聆听这张专辑的人,都变成了躺在这台娃娃机里,等待某天被谁夹起来的粉色娃娃。“听歌”这个仿佛再简单不过的动作,终于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这张专辑的“再创作”,甚至成为了专辑的其中一部分——这,真的也太罗曼蒂克了吧!





在乐评的结尾,请容许我引用汪苏泷的这一段话,作为对《21世纪罗曼史》创作精神的一个总结:“这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你不知道世界会走向哪里,你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时刻。变化是一件坏事吗?不一定。事情有可能会向坏的方向走去,也可能向好的一面。”


我们度过了三年不平凡的日子,每一个人都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如何重新审视这个世代的情绪价值,并在种种的不确定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汪苏泷的《21世纪罗曼史》出现在岁末这个有点脆弱的时刻,仿佛就像是让人安定心神的“锚”,让在海上漂浮多时、偶尔失去信心的我们,终于凭着这些浪漫的歌,找到靠岸的方向。



点击 阅读原文

收听 汪苏泷《21世纪罗曼史》









郑秀文 郑欣宜 陈蕾 黄妍

江美琪 周蕙 JS 路嘉欣

冯允谦 陈健安 C AllStar


 和你一起亲历 豁达音乐时代 






 商务合作 & 采访邀约 

微信:51147493


 全网平台同步推送 

微博:@王击凡

豁乐榜官微:@豁达音乐时代榜

豆瓣 | 知乎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号

TME QQ音乐扑通社区

网易云音乐 | 哔哩哔哩

快手 | 抖音 | 小红书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扫码加入乐迷交流群 

 暗号:我爱豁达 




豁达音乐时代
努力挖掘华语音乐的多元可能性,可能是最有态度的音乐自媒体。微博@王击凡:做最有感情的乐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