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 德润宝坻】2024年第四季度“宝坻好人”名单出炉! 快来认识一下Ta们吧~

政务   2024-12-24 14:37   天津  

2024年第四季度“宝坻好人”名单新鲜出炉啦!共有14位宝坻好人上榜!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他们的凡人善举却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更多人。

让我们以“宝坻好人”为榜样,学习好人故事,弘扬好人精神,为宝坻区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助人为乐好人—苑继辉

志愿初心不改

奉献之路不辍

2019年1月,苑继辉与胡绍兵等人正式成立善行公益志愿服务社,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公益社里活动的主力,志愿者注册、文案编辑、自媒体宣传等一系列事项都由其负责,除此之外,慰问孤寡老人、失独老人和困难户、下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陪他们过重阳节、过春节等活动,苑继辉都第一时间带头参加。只要有志愿服务活动,总是能看见苑继辉的身影,她的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到3300多个小时,两次被评为区级优秀志愿者。



见义勇为好人—倪连发

退役空军老兵

见义勇为救乡亲

2020年12月倪连发退伍,次年进入大白庄镇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工作。2024年7月29日,倪连发陪同父亲前往医院就诊,在医院偶遇同为大白庄镇村民的薛飞夫妇。得知薛飞夫妇因交通不便而犯愁时,倪连发主动伸出援手,不仅帮忙预约网约车,还亲自提起行李,护送他们到路边候车。就在等待网约车的过程中,薛飞的妻子常艳梅突然晕厥倒地,倪连发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与薛飞合力将常艳梅扶起,并立即奔回医院,自费押金租借轮椅,将常艳梅及时送回医院抢救,为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直到患者苏醒,情况稳定后,倪连发才安心返回病房继续照顾家人。


敬业奉献好人—张伯明

村支书深耕特色优势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张伯明自201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扣乡情村情实际,深耕细作特色农业、文创产业,实现“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开发+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东杜“瓜小甜”特色品牌,使农户每亩增收6000元,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张伯明在东杜庄村成立农民合作社,“村社一体”带来的经济效益,除了用在合作社发展上,还广泛开展环境整治项目,完成户厕改造和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并聚焦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及时的送医送药、关爱照顾,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群体生活需求。


敬业奉献好人—许志宣

电力青年坚守为民初心

基层一线点亮万家灯火

许志宣从事一线电力抢修工作以来,始终怀揣为民服务之志,用行动守护万家灯火。无论是疾风骤雨的恶劣天气、还是泥泞坑洼的乡间土路,只要发生供电故障,他永远第一时间带领班组到达抢修现场,供电恢复率100%。除了应急抢修任务外,许志宣还肩负着日常巡检的任务,带领班组常态化巡检老旧小区、高层社区达50余个,检查各类用电设备超7000余个,期间未发生一起投诉工单,得到群众一致认可。在开展用电安全宣传活动中,他将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孤儿等列为第一优先服务群体,定期上门走访慰问,解决用电需求,让他们“一次都不用跑”,此举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敬业奉献好人—李雪松

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  

带领农民增收促振兴

自2001年从事农业种植和农资经营以来,李雪松始终秉承坚持奋斗在生产第一线,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不断钻研创新和寻求突破,在品种优选、技术推广、调整产业机构、倡导绿色生态等方面深耕细作,带领周边农户秉承集约高效、规模适度、科学管理的经营理念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为市场提供更高产量和质量的农产品。他先后获得“宝地英才”农业领域“创新创业能手”、天津市宝坻区牛家牌镇“优秀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被天津农学院授予2022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一等奖。他所经营的家庭农场也被授予“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敬业奉献好人—朱伟静

情系法律援助 

在平凡中熠熠生辉

朱伟静自2005年以来从事法律咨询、信访调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辩护、未成年人抚养纠纷代理和民事侵权代理等工作。工作近20年,朱伟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上万余名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代拟法律文书上百余件,办理民事、刑事代理案件400余起。先后被授予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青少年阳光助力服务”优秀志愿者,宝坻区“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三强三创”党员服务示范岗等多个荣誉称号,被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法律系聘请为校外导师。


敬业奉献好人—刘瑞辉

小学教师扎根乡村育桃李

支教南疆载誉归

刘瑞辉从天津外语师范学校毕业后,怀揣青春梦想踏上回乡从教之路,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2018年9月,刘瑞辉踏上支教路。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县城小学副校长,他进课堂,抓教研,促教改,搞两地交流,一心扑在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上,他关爱边疆儿童,真情帮扶,送给特殊学生学习用具等用品,为民丰县贫困户进行房屋改造工程,2023年,被评为“天津市长期坚持农村边远地区优秀教师”,202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敬业奉献好人—周亚康

耕耘美丽乡村的

“万能书记”

周亚康自2019年加入宝坻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后,5年的基层工作,以其坚定的信念、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成为村民心中的“贴心人”。随着周亚康一次次入户,一遍遍摸底,他的工作日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乡亲们的琐碎小事。他经常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代办“跑腿”业务,在多次“接单”后,便萌发了开设“跑腿代办”服务点的想法,闫各庄村“红色帮帮团”就诞生了,代买、代办、代修、代接,帮帮团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周亚康以“办好门口三件事”为契机和起点,打造“欣心向闫”积分制品牌,在“村大院”设立“便民服务点”。


敬业奉献好人—刘更艳

二十六年扎根乡村

用爱谱写教育华章

刘更艳从教二十六年一直扎根农村、服务于乡村教育。因教学业绩突出,连续多年坚守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岗位,自2018年7月以来,连续11次因教学成绩优异荣获街道“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和“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先后参加宝坻区第三届、第八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荣获二、三等奖,自2012年来相继主持、参与了市、区两级七项课题,结合教学经验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有16篇教学论文荣获市、区级奖项。2023年9月被评选为天津市级长期坚持农村边远地区优秀教师。


敬业奉献好人—张志军

以焊为笔

电焊工绘就新时代工匠梦

张志军自2010年5月加入公司以来,一直秉承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在2024年宝坻区举办的“宝坻工匠”培育选树大赛中拔得头筹,荣获焊工项目一等奖。在火花四溅、烟尘滚滚的焊接一线,张志军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张志军已经掌握了多种焊接技术: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面对钢材、铝材以及不锈钢等不同焊接对象,他可以灵活地调整焊接技术,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高质量完成焊接工作。除了过硬的工作技术,张志军还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焊接手法,并在多年间的焊接工作中做到零事故,以手中焊枪助力国家建设。

孝老爱亲好人—王柏玲

用真情谱写

孝老爱亲动人赞歌

王柏玲丈夫的伯父母无儿无女,王柏玲婚后一直对伯父母关爱孝顺,到了晚年,伯父母相继生病,失去了自理能力,在和丈夫商量后,王柏玲义无反顾地结果了照料伯父母的重担。在繁忙的工作至于,她不仅每天给二老做三顿饭,还负责“洗”、“涮”、“喂”。老人大小便失禁,王柏玲就勤洗床单衣裤,始终让老人身上干爽整洁,让两位老人在关怀中辞世。王柏玲的公婆身体欠佳,王柏玲也从未缺失对老人的关照,除了变着花样为老人烹饪可口的饭菜,还时刻安排好公婆的生活起居,让老人的身边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孝老爱亲好人—刘玉华

好丈夫十年守护瘫痪妻子

诠释至深亲情

2014年,刘玉华的妻子因脑出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突然而至的变故,刘玉华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去面对,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妻子的重担,十年里,他日复一日,悉心照料妻子的饮食起居、不离不弃。尽管自己年岁已高,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痛风等疾病,但他依然坚持每天为妻子翻身、擦洗、喂食、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在新开口镇2023年度“向群众汇报”暨“寻找最美”总结表扬大会上,刘玉华与妻子马桂芸这对历经风雨仍紧握双手的夫妻被授予了“最美夫妻”的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好人—田江海

知恩应反哺

行孝当及时

2018年10月的一天,田江海的父亲在家里突然晕倒,医院诊断为脑淤血,治疗后最终也是行动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有人照顾,照顾父亲的重任就交给了田江海。6年间他每天都无微不至的照料着父亲的起居生活,为父亲喂药喂饭、擦拭身体、换洗衣物、更换尿片……用爱与坚持温暖着久病父亲的心,也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好人—董秀红

至孝至善好儿媳

董秀红的婆婆年过七旬,身患残疾,已卧病在床21年,公公因病早逝,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事情全靠她一人承担。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婆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只要婆婆开口想吃的,下顿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到冬天,董秀红就每天坚持给婆婆打热水泡脚。婆婆生病了,她就天天守在婆婆身边寸步不离地悉心照顾。秀红的婆婆逢人就夸:“我能活到70多岁,全凭儿媳妇的细心照料”。





法治宝坻
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