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体性思维的父母,培养不出有主体性思维的孩子

文化   2024-10-04 11:30   北京  

01


节前连续有两篇文章,写了女生要培养主体性思维的习惯:

女性的一大悲哀,就是主体性思维太差
有的女孩年轻又漂亮,脸上却写着“老妈子”三个字

因为培养了主体性思维,就会真正学会如何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如何在人生中,做出真正对自己有利的决策。

比如什么讨好型人格,容易被人利用剥削,不懂拒绝,太过在意别人评价。有了主体性思维,这些问题都自然而然解决了。

然后就有好几个朋友来问我,怎么教育孩子如何培养主体性思维。

说实话,这问题,本身就有些问题。因为一个有主体性思维的父母,其实不需要去考虑怎么培养孩子的主体性思维。

02


父母在判断事物的时候,做决策的时候,首先就能从自己的主体性出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这些都会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打个样。

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地也就会习惯主体性思维来衡量利弊。

如果一个母亲,自己就没有主体性思维的习惯,根本就没有这层认知,她是不可能越过自己,培养出孩子的主体性思维的。

任何父母都不可能教给孩子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孩子在相处中自己悟到的东西不算)。

03

说回到主体性思维,什么叫主体性思维呢。通俗点来说,就是你是世界的观察者,你是动作的发起者,你是句子的主语,这就叫主体思维。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很多女孩小时候都有过那种恋爱的幻想,但是我们经常会幻想,对方的眼中,我是美丽的,我的举手投足是什么样的,对方认为我是性感的,可爱的或者优雅的。

总之我们幻想的是,被对方凝视下的我们自己。在这种关系中,凝视的那个人就是主体,被凝视的就是客体。这有点像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

04


然后我幻想自己,为了成为凝视我的那个人目光下的完美形象,我去照着那个形象改变自己。

所以我的世界里,就只有,他怎么看我,他怎么评价我,他对我好,他对我不好,主语都是对方,凝视者,动作的发起者,事件的推动者,提出需求,需要的人,都是对方,而不是我本人。

很多女人,一生都在讨论男人怎么看我,男人怎么对待我,男人爱我,男人不爱我……她离开想象中的,男人的凝视,她就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她必须去无休止地讨论男人。

这就是典型的客体思维。这种客体思维,其实也不仅仅在男女关系中体现。

05

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母亲,每天想的是,我在丈夫眼里是不是好妻子,是不是好媳妇,领导眼里是不是好员工,是不是好母亲,所有这些,都是在别人的凝视下对自己的评价。

你是不可能教给自己的孩子主体性思维的,你不可能教给孩子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

在我的新书里,就有一篇文章,非常清晰地展现了,我作为一个主题思维特别强的人,是怎么很自然的,从客体思维就转换到主题思维的角度来的。


06

那篇文章是从大S的那个经典名句:男人不给她剥虾皮,她就不吃虾展开的。其实这句话就是非常经典的客体思维。

男人给不给自己剥虾皮,证明他对自己的好不好。我需要用男人对我的态度,来证明自己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我的主体思维,看这个事情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这个虾,有人给我扒虾皮我就吃,没人给扒虾皮,我不吃也行,那其实说明这个东西,我压根就没那么爱吃,是个可吃可不吃的东西。

那么你给不给我扒虾皮,都不影响我是如何看你的。

在这个关系中,我才是那个发出凝视的动作的人。客体思维的习惯,就是别人怎么看我,怎么对待我。但是我作为一个有主体思维习惯的人,就会回到我怎么认识我自己,然后我怎么看别人,怎么看这个世界。

07



最后想说,如果有朋友想培养自己的主体思维方式,不妨看看我的这本书。

这本书的很多文章,很多读者都说没想到还有这种看问题的角度。

这其实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主体性思维非常强的人。所以分析问题是天生的主体思维。这也是我的读者常说的,看我文章多年,学会了从自己出发考虑问题的原因。

论主体性思维,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自己是当之无愧的课代表。这本书,你也可以当作我这些年向生活学习和思考的习题集,现在都毫不保留地交给你们了。

你与其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主体性思维,不如先看看我的书,培养一下自己的主体思维。你有了,孩子自然就有了。

以上!



推荐阅读:国庆七天,一个小众观影片单
上篇:为了徐皓峰,我看了108分钟向佐,观感非常分裂

我的课




我的其他书


水木丁
等到风景都看透,我在这里陪你看细水长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