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河塬考古队自2017年5月组队始,就积极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并积极鼓励和坚持在考古队内于每周三晚轮流地开展个人学习等相关心得讲座分享。至今,多学科、多视角、多样题材的例行周三交流活动仍在持续。yTalk不仅收录学者讲座纪要,也整理和记录每周三队员们的分享。
2024
> 08.17
WHO TALKS/
> 中国古代铜镜史梳理
铜镜是古代人类使用的重要器物,具有祭祀礼器、生活用具、辟邪法器、爱情信物、馈赠礼品、装饰用品等社会功能。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可分为几个时期: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清代,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本次讲座也着重介绍了上述三个时期铜镜的形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乐制度的衰落,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品逐渐增多,铜镜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此时铜镜普遍质地薄而轻巧,纹饰也从早期简单的几何纹饰变得精美、丰富,装饰技法更加多样,常见纹饰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图案纹等,也出现了透雕、错金银、镶嵌、彩绘、鎏金等多种特殊装饰工艺。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开始出现有纯地纹镜、花叶镜、四山镜等,镜多以圆形为主,亦有少量方形镜,镜钮主要为弓形钮,钮顶部多饰有弦纹,又称“弦纹钮”。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纯地纹镜消失,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由地纹与主纹构成的复合纹饰,主题纹饰有对称式和环绕式两类,布局多以钮座为中心;地纹则不以钮座为中心。地纹仍然采用青铜器上的纹饰,如羽状纹、涡云纹、雷纹等,主纹则应铜镜特点而设计,有山字纹、花菱纹、禽兽纹、蟠螭纹等。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等。
汉代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和金属铸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铜镜开始商品化、平民化,不仅在数量上多于战国,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铜镜的装饰艺术也有所突破。汉代铜镜的特点是圆形、薄体、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等。西汉早期是“战国式镜”向“汉式镜”的过度时期,开始出现花叶纹镜、草叶纹镜及伏兽钮、连峰钮、半球形钮等汉式镜,蟠螭纹镜中出现了四乳蟠螭纹镜、连弧蟠螭纹镜、博局蟠螭纹镜等;有些铜镜开始出现铭文,铭文大多为四字句,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等;西汉中期的“汉式镜”的风格明显。地纹消失,钮座盛行,有圆形钮座、柿蒂纹钮座、十二并蒂连珠纹钮座等。新出现了星云纹镜、“清白”镜、“铜华”镜、“日有熹”镜等。昭明镜开始盛行,因镜背有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而得名;西汉末期以四神题材为中心,主题纹饰开始变为形象各异的禽鸟、瑞兽,注重镜缘的装饰,如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双线波纹等。王莽时期处于两汉之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此时的铜镜纹饰复杂,线条流畅,铸工精细,汉镜的精品佳作大多出于此期,特别是代表汉代铸镜工艺的博局纹镜。东汉时期铜镜主题广泛,纹饰结构复杂,以神兽纹为主,并有浓烈故事情节的画像,纹饰布局运用“轴对称”方式,纹饰往往采用高浮雕的手法。东汉中后期,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进一步发展,西王母与东王公、四神、羽人等神人神兽形象承载着人们的升仙思想。七乳鸟兽纹带镜;八乳博局纹镜;神人车马镜;长宜子孙铭文镜隋唐时期铜镜的形制出现了极大的突破,有圆形、葵花形、菱花形、方形、亚型、八角形等形制,其中花形是唐代铜镜的标志性创新。出现了创新的海兽葡萄纹、宝相花纹、缠枝花纹等。隋唐初期流行的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后被花鸟镜、对鸟镜、盘龙镜、瑞花镜、人物故事镜及特种工艺镜取代,瑞兽主题退居其次,植物花纹开始成为主要装饰纹饰。晚唐时期,铜镜纹饰走向简约,出现八卦纹等宗教色彩浓厚的纹饰样貌。在铜镜的制作技法上,唐朝也有很大突破,出现了镀金、贴银、金银平脱、螺钿和宝石镶嵌等多种新兴工艺。鎏银瑞兽葡萄纹铜镜;双鸾衔绶纹铜镜;花鸟人物螺钿铜镜;卍字纹铜镜宋代铜镜不及盛唐时期精致,相较之下更为注重实用性。出现了具柄镜、桃形镜、盾形镜等独居特色的铜镜。铜镜纹饰主题较为集中,一类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与鸟兽鱼虫,如流莺采枝、鸳鸯展翅、花卉缠枝等;另一类为浓厚宗教色彩的神仙故事,如仙山楼阁、云中飞鹤、吴牛喘月等。多采用单线白描,浅雕技法处理,或采用粗线条画法,用浮雕技法处理,整体画面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宋双凤长柄镜;蹴鞠纹镜;人物山水故事镜
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商品标明产地和制作者名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以湖州镜最具代表,除有一少部分为官府设局制作,镜背上题有“湖州铸鉴局”字样外,大部分是私营手工业作坊的产品,当时有石家、方家、薛家、陆家等,而考古发现的铜镜又以石家最多。如“湖州真正石家无比铜照子”、“湖州石家炼铜照子”、“湖州祖业真石家炼铜镜”等。湖州铸鑑局炼铜铭文镜;湖州石十郎真炼铜无比照子铜镜
金代铜禁较严,铜镜的制造和流通都必须经过官府的验记。验记文字和符号押记都錾刻于镜的边缘,验记文字以官府为主,也有刻上验记官员的官职姓,甚至铸造的工匠、监管制造的机构等。永安三年铭文镜
铜镜是对古代青铜艺术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在其形制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多样性特征的外观造型,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一种体现,凝结着深刻的造物思想。通过出土文物与相关典籍发现,铜镜形制以圆形具圆钮为主,纹饰与铭文随不同时代社会风俗文化变化,大小与厚薄则与矿产和冶炼工艺成正比。每个时代都有其流行形制。纵观铜镜发展历史,铜镜形制变化主要受同期冶炼工艺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其中冶炼工艺的进步是铜镜形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
文稿审核:马强 高梦玲
文案编辑:白凯
图片编辑:黄颖霞
排版编辑:黄颖霞
摄影:黄颖霞
出品单位:姚河塬考古队
follow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