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上午,漳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人民剧场开幕。市长魏东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分为三部分:一是2024年工作回顾;二是奋勇争先、再上台阶,全力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三是牢记人民至上,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2024年是漳州发展史上极具历史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漳州,对推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在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饱含着对漳州工作的巨大关怀和殷切期望。一年来,我们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目标要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和“三比一看”竞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4.9%、7.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持平
主要指标有望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全面落实市委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战略部署,组织编制《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实施纲要》,布局建设“五大枢纽”“两园两区”,启动建设“田园都市、文化名城”,开工落地一批大项目,创新提升一批大平台,推动漳州高质量发展起势成势。
以大项目立柱架梁,全年新开工百亿项目7个,在建百亿项目18个,福建省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711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总投资1200亿元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进入调试阶段、3-4号机组开工建设,总投资263亿元的漳汕高铁全线动工,总投资192亿元的联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全面投产,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试投产、标志着福建天然气沿海管道全线贯通。
以大平台蓄势赋能,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新签约项目36个,中沙(福建)产业合作区总体建设方案已报送国家发改委,东山港区城垵作业区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以全要素支撑发展,全市获批农转用和土地征收15112.7亩、居全省第三,供应土地32453亩、居全省第一,其中,工业用地供应量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20.6亿元,争取“两重”“两新”等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7.6亿元、资金额居全省第二。
出台“创新12条”,在全省首创科技、税务联合开展企业研发项目评估机制,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6家,发放“科技贷”6.8亿元,特别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2.1%、跃居全省第二,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重点产业聚链成群,6个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357家。古雷石化园区连续五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长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全省率先构建低空经济工作体系,百度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基地落地漳州,我市获评国家级“千兆城市”。
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漳浦六鳌全容量并网发电。
林业“三票融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渔业碳汇、“亩均论英雄”等做法入选全国改革优秀案例。
在全国首创“益企证”“益企维”协同保护模式,信用“双公示”监测分数全省第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漳台融合迈出新路,实施“圆山计划”,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举办首届闽台中医药融合发展大会,设立海峡远程医疗中心、圆山中医药产业研究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等名院开展紧密合作;全市已引进名医372名、国医大师和院士17名。
探索“拜祖宗、赚大钱”经贸合作,全市实际利用台资5.29亿美元,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实施“一城四区”同城同质和县城提级扩容项目595个,海绵城市建设连续两年获国家A档示范城市评价,龙文区九十九湾获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高新区龙江岁月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做强“两园两区”县域发展载体,建成产业社区超1010万平方米、入驻项目868个、拉动投资超1000亿元;10个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投产项目35个。
建设提升“海洋蓝、生态绿、土楼韵、古城风、闽南红”五大文旅带,东山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南靖县官洋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农村建设品质提升绩效考核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移动智慧菇房”经验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全面完成3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民生支出达80.25%。
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新增幼儿托位1600个,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漳州三中龙文校区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7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800个、普通高中学位8353个;全市新增床位732张,建成三星级以上农村幸福院966个;建成幸福食堂、城市餐厅30个;建成573个生命公园,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市图书馆新馆、市科技馆、新华书店等一批文化惠民设施投入使用。
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稳妥推进花山溪流域退果还耕、还林。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空气质量优级天数216天、同比增加29天。
12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全面完成32条国家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近岸海域国控点位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7.3%、居全省第一。
防汛防台风数字化指挥平台建成投用,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满意率稳居全省前列。
出台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经营性房地产用地开发利用“23条政策”,制定保交房一揽子政策,保交房交付率96.9%、居全省前列;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解决4044宗、48.8万平方米不动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社会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专门学校投入使用,社会治安呈现“四降两升”良好态势。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自觉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五项能力”,更好适应新征程新使命要求,不断强化政府抓落实的立场、担当和能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漳州通”APP全新升级,网上可办率达到99.74%。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满意率均为100%。出台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措施,预计全市“三公”经费下降8.18%。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动真碰硬开展干部作风“五不”问题和“股长做派”“科长天大”突出问题整治。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市政府系统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鲜明主线,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对漳州提出的“五个走前头”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6%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
出口总额增长3%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5.5%、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涨幅控制在3%
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全面落实《实施纲要》。坚持把《漳州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的实施纲要》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总纲领,聚焦“五个现代化”目标,按照沿江向海、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的发展思路,围绕构筑“一核两湾三带”的全域空间新格局,全力为未来图景夯基垒台。加快打造“五大枢纽”。坚持把“五大枢纽”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四梁八柱,全力服务保障21个百亿级项目建设。围绕打造快速通达的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漳汕高铁、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等项目。围绕打造安全可靠的能源枢纽,加快推进漳州核电等项目。围绕打造集聚发展的产业枢纽,壮大“三头六臂”产业,加快推进龙海“零碳”产业园等项目。围绕打造高效顺畅的物流枢纽,加快推进一批疏港通道项目、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围绕打造多元交织的文化融合枢纽,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着力建设文化名城。坚持把“田园都市、文化名城”作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精神内核,打造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明“五张名片”,努力提升漳州文化影响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落实“创新12条”等政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我所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950家。支持打造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深化“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大政府引导基金等多元金融支持,推动国有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速壮大石油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带动提升“9+5”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油头化尾”,更高水平建设古雷石化基地,加快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中沙古雷乙烯等17个在建产业项目进度。延伸“粮头食链”,加快打造优质粮油食品保供和运转基地。发力“钢头制造”,加快打造绿色高端金属材料生产重点区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创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智改数转网联”让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抢抓机遇发展低空经济。系统谋划推进各行业数字化赋能,争创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提高投资效益。实施882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紧盯“两重”“两新”领域,谋划一批衔接“十四五”和“十五五”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用好“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模式,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加大用地、用林、用海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项目快速转段、良性接续。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以旧换新”活动。扩容升级餐饮、家政、养老托育等领域服务消费,培育首发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增长点。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大力提升“五大文旅带”,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主动适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打通“以旧换新”“安商贯通”等堵点,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抓重点带全局。推动我市312项改革事项落地落实。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习惯过紧日子的预算约束机制。破堵点优环境。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迭代升级“漳州通”APP。完善“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机制,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让企业更有安全感公平感。造亮点创优势。深化“一市一试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深化新时代“漳州110”改革创新,探索“三票融合”运行机制,升级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漳州模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加快漳台“五大板块”融合。深化教育共融,争取清华、北大等名校来漳帮扶援建。深化医疗共享,提升“圆山计划”带动效应,推动设立两岸中医药培训基地。深化文化共情,办好信俗文化、宗亲文化交流活动。深化经贸共赢,拓展“拜祖宗、赚大钱”宗亲贸易。深化产业共促,引进更多台资台企投资漳州。创新提升对外合作平台。持续推进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中沙(福建)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强与非洲地区经贸合作,推动钒钛铁矿新材料加工及贸易基地落地建设。打好新时代新“侨牌”,引导侨商回漳投资兴业。全力稳外资稳外贸。优化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措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支持130家重点进出口企业开拓市场,培育新增外贸主体120家以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扩大“新三样”出口规模,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以上。做强中心城区。扎实推进“一城四区”同城化发展,提速西湖片区、高新区“三大片区”等开发建设,高水平打造建元中央活力区。加快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实施100个城市精细化管理“金点子”,办好群众有感的“城市小事”。壮大县域经济。聚焦“两园两区”主战场,坚持“产城人”融合方向,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坚持以产兴城,实施产业社区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建设一批陆域海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以城留人,大力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强弱项、补短板。坚持以人兴业,实施景区景点提质增效行动。促进乡村振兴。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做大做强9个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动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十镇百村典型引领、百镇千村共富共美”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铁的决心治污控污。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攻坚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质提升,确保8个国控断面至少3个达到Ⅱ类水质。深化“污水零排河”专项行动,实现国省控断面Ⅲ类水质“双百”目标。严格落实大气精细化管控机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以系统思维保护生态。扎实抓好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长泰吴田山等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强化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全市水土保持率提高至90.49%以上。以绿色低碳引领转型。统筹“核、光、风、储、氢”等多能互补发展,力争全市清洁能源装机突破800万千瓦。开展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能源。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以上,争创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示范城市,多渠道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全链条推动根治欠薪,切实维护好民营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尽心尽力加强社会保障。加快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享有就近就便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优化促进生育政策,实现千人口托位数提升至4.5个。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全心全意守护人民健康。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现医疗机构千人均床位数达到6.17张。推动北京协和医院(漳州)国际医疗中心落地,建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用心用情发展教育事业。实施86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6000个以上。关注各学段学龄人口依次达峰时间节点,优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发展规划、项目安排和资金资源投入。落实尊师惠师举措,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支持高职院校“创本”,推动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守住安全底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突出抓好防汛防台风和地震灾害防范应对,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风险防范。持续做好政府债务化旧控新,巩固债务风险化解成果。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推动保交房项目早日交房。严防金融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优化社会治理。坚持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政绩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我们要始终牢记嘱托,永葆感恩奋进之心,昂扬奋勇争先之志,厚植为民造福之情,筑牢从严治政之堤,深化“五型”政府建设,在新征程上锐意进取、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