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1日)17时21分
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
从这一天起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俗称“进九”
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太阳回升
今天的天气也十分应景
受冷空气影响
风力较大,气温低迷
15时全市各区气温均在2℃上下
风寒效应十分明显
气温持续低迷
谨防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冷空气又来
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冬至”为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阴气衰,阳气起,地下的泉水开始萌动,是冬去春来的标志。但在天文意义上,“冬至”却表示严冬应时而至。
以冬至节气(2024年12月21号)为起点,在此后的81天,是我国传统的“数九”,“数九寒天”也将正式开始,这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到了。
数九又称冬九九,从冬至当天起,以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从“一九”数到“九九”,春天就来了。
2024年12月21日 进九
2025年1月8日进入最冷的“三九”
2025年3月11日“出九”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从“冬至”开始,北半球地面散失的热量要比吸收的热量多,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降至最少,天气最冷,所以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冷在三九”之说。
为适应寒冬“万物休整,阳气内藏”的规律,宜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以养精蓄锐。午休后阳气旺盛,是运动养生最佳时刻,但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原则。“冬至”养生,重在养心,要安身静体,乐观畅达,不为琐事劳心伤神,以防早衰,保持旺盛精力,方可益寿延年。
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是阴气旺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
冬至后气温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很可能让外邪趁虚而入。针对冬至到“三九”这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中老年人高发的三类症状,下面介绍一些居家补阳方法。
专家揭秘,冬至之后中老年人固护阳气得闯过三道关,第一关是风邪关,对应是人体的第1~3节颈椎。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篇第五十六》:“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寒邪最初侵袭人体的时候发病部位较表浅,症状也比较轻微,一般也只损害单个的关节,导致颈部僵硬、疼痛、腰部的活动不利、双膝发冷、手脚冰凉等症状。
但正是这最常见的症状却让中老年人苦不堪言,如果没有及时解决甚至会让病邪进一步入侵。
针对中老年人固护阳气需要过的第二关为气血关,对应着人体的第5~8节胸椎。
遇寒疼痛加重,出现麻、痛,疼痛部位固定,预示气血出现瘀堵。中老年人气血亏虚,易发展成肺脾两虚。
【肺脾两虚的症状】
咳嗽、咳痰、气喘:久咳不止预示风邪犯肺。清痰多预示脾肺两虚。
食欲不振、腹胀、神疲乏力:与脾胃受寒有关,脾胃运化不佳,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神疲乏力。
全身畏寒、自觉身体疲倦困重、周身肌肉疼痛、难以缓解的疲劳:虚证的表现。
针对中老年人固护阳气需要过的第三关为寒冷关,对应着人体的督脉。
冬至后至三九节气,固护督脉可提振阳气。严重的消化不良,反复的咳嗽,可能预示督脉受损。
【适应症】
①治疗老年、慢性、冬季常见病
②调整亚健康状态
③强身健体
【专家提醒】
①使用完的艾灸条需要用水浇灭
②做完艾灸当天不宜洗澡
③做三九灸应循序渐进
④艾灸后出现上火症状,可叠用涌泉穴
【操作】
①补肺按尺泽穴,补脾按阴陵泉穴
②按20秒再松开5秒为一组,两侧共点按5分钟,每天按三次为宜
【专家提醒】
点穴轻补重泻,点穴时指甲颜色变白力度为宜。
【组成】
花椒,姜片,肉桂,艾叶
【使用】
①加水煮制
②煮开后可先熏蒸鼻腔,具有芳香开窍作用
③煮水时的水蒸气(蒸馏水)收集保存起来,可用于涂抹在湿疹相关部位
④煮开后,加入适量冷水,泡脚15分钟,可一定程度提振阳气
【专家提醒】
熏蒸过程谨防烫伤。
专家提示:艾灸虽好,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频次可能让您越灸越虚,此时可以借助“阴消阳长”理论,为您奉上一杯补阳却少上火的茶,在艾灸后、在食补过后都可以适当喝一喝。
【组成】
桑葚,枸杞,百合,麦冬。
【用法用量】
各取5-10克,开水冲泡。
【专家提醒】
脾胃虚弱人群不适宜饮用。
“三九”寒冬
养生的基本方法莫过于
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
冬至到来
白昼的时光将悄然变长
生灵万物正蓄势待发
繁花似锦的春天
就在不远的前方
让我们一起保重身心
平安健康盼新春
点击下方,关注天津经济广播
-END-
综合 | 新华网 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北京卫视养生堂 天津气象 天津广播
编辑 | 杨志刚
微信转载须注明来源
民生热点 | 权威信息
温馨提示 | 贴心服务
点亮并分享,让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