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铁路港入选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政务   2024-11-09 15:19   四川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第四篇 

推进交通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08

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通道加密成网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成都国际铁路港是成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班列等国际班列始发地,先后获批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通道优势,建立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四向”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目前已连接境外63个城市和境内20个城市,成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面向泛欧泛亚开放的战略门户。为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有效支撑实体产业发展,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一带一路”产业基地,首创“蓉欧速达”全程时刻表班列运营模式,创新自贸区制度,推动“成都+欧洲”双工厂模式,全力保障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韧性。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构建“四向通道”,建立班列高效运输机制。成都国际铁路港建立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亚欧大陆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联接境外112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累计开行量超2.7万列,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国际班列。同时,开辟中欧班列陆上直达补充线路(成都经上海、宁波至波兰的全程海铁联运通道),便利内陆企业自主高效选择国际运输路线,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外贸进出口高效顺畅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二)通道助力建设“贸易高地”,外向型产业集群成链成势。成都国际铁路港利用班列高效运输机制,为TCL、吉利、莫仕、神龙等企业提供稳定的供应链服务,同时推动跨国企业构建与国际班列运输相匹配的全新“成都+欧洲”双工厂生产组织模式,有力保障了四川本地汽车整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适铁适欧产业运输需求,带动出口量和出口额平均每年增长30%,助推中国制造“走出去”。

(三)建设“智慧陆港”,创新金融服务。构建多式联运“提单”及配套规则体系,明确提单唯一取货凭证功能。建设“智慧陆港”,汇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都海关、班列公司、陆港场站等200余项数据,实现口岸全流程线上作业,海关四个关键环节企业“0跑动”,“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监管,场站整体作业效率提升40%。创新多层次“提单”金融服务,组织多式联运经营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一单制”跨境运输多元融资模式,实现一单融资,补强国际供应链产业金融信贷功能短板。

经验启示

(一)健全完善陆港枢纽功能。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四川唯一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及整车、肉类、粮食进境指定监管场所,且已建成集装箱共享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城厢站新增国际集装箱功能区。同时,成都国际铁路港还获批了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完善的物流枢纽功能和国家级示范园区创建平台,为成都国际铁路港创新运营模式、优化金融财税政策、加快技术迭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速通道织密成网。北向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北(至俄罗斯、白俄罗斯)、中(至欧洲)、南(跨里海、黑海至欧洲)三线并行,基本实现欧洲重要节点全覆盖,开通“蓉欧速达”班列,运输时效缩短至12天/趟次。南向首创“澜湄蓉欧”“越桂蓉欧”快线品牌,东南亚经成都联通欧洲最快时效压缩至15天以内;首发“中老泰”全程铁路直达班列,实现成都经中老班列5天内到达泰国。东向建立“枢纽对枢纽”运行组织模式,与上海、宁波、青岛等沿海港口合作推进海铁联运通道建设,辐射日韩和美洲。通道加密成网进一步提高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更好支撑对外贸易发展。

(三)提升陆港信息化水平。成都国际铁路港搭建“智慧陆港”信息平台,整合海关、检验检疫、中欧班列公司、场站等各方信息,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提高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



来源 | 交通运输部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成都国际铁路港
成都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面积31.7平方公里,是成都中欧班列始发地。成都国际铁路港全力打造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和对外开放高地,先后获批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物流枢纽。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港区最新资讯与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