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的“扯白糖”,是安昌的一大特产、一个品牌。凡到安昌的游客,看到老街翻轩下边扯边卖的“扯白糖”,都会垂涎欲滴,不尝鲜不甘心离开。
那古老的长街上,临河的屋柱中,绑上一根光滑的木棍,就地放上一顶小板桌,一只小煤炉、一把大剪刀、二根长竹筷,师傅就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制作“扯白糖”。锅中放入1-2斤白糖,加上适量的水和柠檬酸,边煎边搅,待糖水搅成倒出不流淌、稍冷不烫手的金黄色稠软状,遂将其抛上木棍,拉、甩、拉、甩……周而复始。越拉越长,越拉越白,时而变成一条飞舞的白龙,时而又成一朵雪白的云团,散发出阵阵醇香,最后用手搓成直径约1厘米的长圆条,用剪刀剪下寸许,就成了透透鲜、蜜蜜甜的“扯白糖”。
旧时,安昌彭家溇人拉“扯白糖”是在家中拉的,他们将拉好的“扯白糖”放在两只小竹箩上,用一根扁担挑着,边敲他的铁器边用地道的安昌口音吆喝着“扯白糖”叫卖,“破布头好换'扯白糖'嘞”………。
千年古镇安昌还流传着一则绍兴师爷拉“扯白糖”的传说。清康熙年间,官廷里流传着一种甜食,就是“扯白糖”。但是在当时,这个“扯白糖”只有皇家才能享用。大臣想吃,也得皇帝高兴,赏你两颗。当时在衙门中办案的有位著名的娄师爷,娄师爷是安昌人,他对宫廷里流传着的“扯白糖”非常感兴趣,于是他学会了拉“扯白糖”。有一年过年,他回到家里。拉了一回“扯白糖”给老母亲吃。老母亲吃了很喜欢,就对他说:“儿啊,我们过年去走亲戚,不如你做一些“扯白糖’带去。”这时,娄师爷有个亲戚上门来借钱了,他的这个亲戚胡小三年有三十,因为家境贫困讨不起老婆,家中还有六十多岁的老母,得知娄师爷回安昌,就提出借十两银子作为做生意的本钱。娄师爷就问他想做什么生意,胡小三一时也答不上来。于是娄师爷决定不借银子,送他十斤白糖和一张糖配方。胡小三以这十斤白糖为本。照配方制作“扯白糖”,夜里制作,白天卖糖,结果生意红火,几年后赚到了钱,娶了媳妇。他把配方一直保存得很隐秘,临终前才交给他的后代,后来家道慢慢兴旺起来。所以“扯白糖”这一绝活就在安昌流传开来。
旧时,安昌彭家溇人制作“扯白糖”添加的辅料不是柠檬酸,而是镇上糖坊店生产的饴糖,饴糖是用大米和大麦酿制而成的。饸糖亦称“堕民糖”、胶牙糖,也可直接拉“扯白糖”,彭家溇人一直用饸糖拉“扯白糖”。新中国成立后,制作饴糖的粮食一时实行统购代销,镇上制作饴糖的糖坊店被迫关闭。而聪明的彭家溇人就在白糖中掺加柠檬酸生产“扯白糖”。白糖加柠檬酸拉“扯白糖”,可以提高白砂糖的饱和度,具有杀菌、增强清香气味、美味爽口以及不粘牙的作用。
“扯白糖”,已经拉出了安昌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边的屋檐下现场制作“扯白糖”,往往吸引八方来客的眼球。如今镇上“扯白糖”师傅已增至10人,“扯白糖”列入绍兴市级非遗传承项目。陈锦水、彭忠义等二位师博成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云成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濒临失传的“扯白糖”制作技艺后继有人了。安昌这门独行的“扯白糖”传统技艺,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和新加坡等国内外众多电视台报道。
文章来源《地道安昌》杂志2024年8-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