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复利》:用心做“做不到的事情”

文摘   2024-11-21 23:18   浙江  

在追求卓越的征途中,我们往往被惯性所束缚,重复着那些轻车熟路的日常。
我们的舒适区固然舒适,但成长往往隐藏在挑战自我的边缘。面对不擅长之事,我们或许会手足无措,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我们的未来。
认知世界的三个区域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Noel Tichy)提出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恐慌区(stress zone)。
舒适区是指我们每天都在熟悉的环境中,与熟悉的人交流,不需要承担复杂事项的压力和学习任务,这个领域内的人和事都很舒服。
学习区则是我们较少接触或者未曾涉足的领域,对于新的事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挑战自我,锻炼自我,伴随着也会有轻度不适感,但可以人为克服。
在恐慌区中,人们会面临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上会感到严重不适,可能会导致忧虑、恐惧、不堪重负,甚至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舒适区,是我们日常行动的基石,是那些我们能够轻松驾驭的事务。在这片领域,我们如鱼得水,但成长的空间却相对有限。
而学习区,则是那些我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如同跳起来摘取的果实,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
至于恐慌区,则是那些超出我们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如果我们贸然进入,可能会因为压力过大而退回到舒适区。
比如,我的朋友想要开一家面馆。对他来说,维持一家店的运营是舒适区的事情,但如果想要开第二家店,就需要进入学习区,这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去学习管理。而如果他想要一下子开四五家店,那就进入了恐慌区,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风险极大。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警钟。
我们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地从舒适区拓展到学习区,再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学习区转化为新的舒适区,最终触及恐慌区的边缘。这样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却也是能力增长的必经之路。
在《时间复利》书中,剑飞老师提到,如果一件事还不具备能力,当下还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在做事的过程中,获得这些能力,所以也要用心去做“做不到的事”。
在实践中,我们要学会分析自己的能力所在。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分解为多个步骤,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是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哪些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还有哪些是目前能力难以达到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努力方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通过时间、努力和学习,我们可以逐步增长自己的能力。
例如,每天坚持写作,最初可能只是舒适区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将其转变为学习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
我们要学会逐步拓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急于求成。正如亚伯拉罕·林肯所说:“我走得慢,但我从不后退。”
我们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自我,勇于尝试那些我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不应满足于重复那些已经掌握的技能,而应勇于探索那些通过学习能够达成的领域。
这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舒适区,逐步进入学习区,最终触及恐慌区的边界。

这是时间统计APP的二维码,可以扫码开始记录时间~~


这是语音写作APP的二维码,可以扫码开始创造你的人生~~





我是花椰蔡,目前在拆解的《时间复利》的第13篇文章,前面已经拆解了《把时间当作朋友》、《时间价值》、《时间增值》、《时间合伙人》、《时间作品》、《时间值得统计》书籍,可以翻看前面公众号的文章。为了让自己学得更深更透,未来继续拆解,欢迎围观!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拾己空间
拾己空间,这是一片自留空间,除生活、工作以外的自在空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