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上面这段话出自今年7月18日第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其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被提出来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规划,人口老龄化又日益严重,渐进式延迟退休应该是真的要来了
人社部还没有正式公布延迟退休的方案,不过大部分人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最终应该会把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1990年之后(含1990年)出生的人员,不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
网上也是一片“哀嚎”,网友写出了各种段子
不知道大家对上班什么感觉,我工作了三年多,已经开始盼着退休了。结果延迟退休又续上五年,而且感觉到我退休的时候退休年龄大概率可能还会再往后延
网上不少人觉得延迟退休之后,自己大概率是熬不到领退休金那一天了,就算熬到了退休,估计也领不了几年退休金就要从这个世界“退休”了
看着每月的工资条,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每月工资的8%用来缴纳养老保险,一直到65岁,差不多40年。暂且不论几十年以后等我退休的时候还能不能发出养老金,就算能领到养老金,我得活到多少岁才能把我40年的8%工资都领回来呢?
今天咱们就来透彻的聊聊养老金这个话题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自人力社保行政部门核准后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针对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已经参加工作,而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后退休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的工作年限没有个人缴费记录,但为了保障他们的退休待遇,国家设立了过渡性养老金
如果是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参加工作,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
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后参加工作,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对80后甚至部分70后职工来说,其实是不会涉及到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领个人账户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领取的钱是被保险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也就是工作这么多年缴纳的8%工资的总额,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下面这个表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基础养老金每月领的钱以被保险人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按被保人的全部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
看起来略微有些复杂,咱们拆开看一看
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从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均劳动报酬。各地相关政府部门每年都会统计、公布
下面这个表是北京市近几年的平均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这个计算相对来说麻烦一些,按照我的理解,这个就是用来衡量职工对基础养老金的贡献值
我们每个月缴纳个人工资的8%作为养老保险,这部分钱计入我们的个人账户,用于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同时,公司也会缴纳16%养老保险,这部分钱计入统筹账户,用于发放基础养老金
但是每个人的工资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高,有的人低,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缴纳的16%养老金也会不一样,如果按统一标准发放,其实是不公平的。所以就有了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上一年的职工月平均工资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举个例子:
比如2023年,小明在北京工作,每个月工资23522,按照这个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而2023年北京市月平均工资是11761,所以小明2023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就是2(工资除以职工平均工资)
但是小明并不是只工作一年就能领退休金,他要工作很多年,每年工资会变化,而且职工平均工资会变化,所以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就会有变化,就要计算出一个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来衡量小明这么多年的“贡献值”,然后这个指数乘以上一年的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出来的就是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一般会在0.6-3之间,这是因为各项社保缴费的上限是社平的3倍,下限是社平的0.6,不过各地会略有不同
综上,每月领取养老金的钱数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上一年社平 + 上一年社平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
小明工作了25年,今年60岁计划退休了,如果他的养老保险一直按照最低标准缴纳,每月能领取多少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数 / 139
基础养老金:(11761 + 11761 * 0.6)/ 2 * 25 * 1% = 2352.2
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养老保险待遇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