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政务   2025-01-24 19:28   内蒙古  

今天是1月21日,临近春节。我们赶往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包头分站,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监测人的一天。

早晨9:00,包头分站大气预报预警中心已开启了对未来7天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预报工作。会商室大屏上,显示着当日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工作人员根据历史监测结果,结合气象资料、监测实况数据、预报模式结果等多项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最新预报结论。预报人员介绍,“现在我们增加了气溶胶激光雷达为一体的移动走航监测系统,可对区域、局地突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实时监测,为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

随后,我们跟随包头分站监测二室人员整装出发,前往黄河干流包头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之一——画匠营子断面,进行例行水质现场监测和采样工作。河面上寒风刺骨,气温仅有-16℃。监测人员穿着厚厚的棉衣,被吹得直打寒战、瑟瑟发抖。到达点位后,冰面非常光滑,采样人员手持电动冰钻开始破冰,钻与冰摩擦发出嚓嚓声,冰碴四溅,一会儿手就冻僵了、脚也冻麻了,采样人员搓搓手、跺跺脚,接着再干。不一会儿,50多公分的厚厚冰层被打出了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形取水口,水一下从冰窟窿下涌了上来……

此次参与采样的两位工作人员已经是冰上采样的“老把式”,工作快而不乱、操作规范。回到监测车上,他们迅速将样品妥善安置到专用运输箱。采样人员说“样品采集后,我们要将固定好的样品尽快运到实验室,确保后续水质监测数据精准可靠。”

时间飞逝,下午,我们来到包头第三热电厂开展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监测人员们拎着设备箱顺着爬梯前行,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他们熟练地打开监测仪器,将采样枪插入烟道,对烟尘颗粒物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需要坚守岗位,这对监测人员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

从第三热电厂出来,我们又赶往包头市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审核自动站数据。监测人员介绍,“自2025年1月1日起,包头市16个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站点全部进入试运行阶段,这就标志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开启了智能化监测模式。”

一天的户外监测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实验室,安静的实验室里,实验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一名实验人员手握滴定管,精准的将溶液滴入样品中,随着溶液的落下,样品的颜色奇妙地发生了变化,实验员放下样品瓶,拿起滴定管,认真读取并记录下数据;其他几位实验人员坐在仪器旁,正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悄悄溜走,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

结束了一天的采访,监测人员日常工作时的严谨与辛苦,让我们内心满是触动。看着路边灯光璀璨、流光溢彩,感到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觉得年味愈发浓烈。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总有人默默付出,用脚步丈量山川大地,用坚守捍卫碧水蓝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环保铁军的使命与担当。

(文字:白小玲  视频:董彩玲  图片:王子豪)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内蒙古生态环境
发布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公布全区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制度;公开全区环境执法监管、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减排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环保资金安排、环境科技宣教、数据统计和生态文明等其他需公开的环境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