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基层走,党员干部之间越熟悉,不少巡察干部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铁面监督。”江陵县委巡察办主任潘金发说,基层的熟人社会特征,对巡察干部开展工作是个考验。
异地巡察,摆脱了“抹不开面子”的尴尬。今年六月,根据荆州市委巡察工作安排,江陵县组建交叉巡察组对荆州区弥市镇及所辖24个村(社区)开展为期三个月巡察。
从实践来看,交叉巡察让巡察干部“人地两疏”,大大降低了人情、亲情、友情的压力,能够拉得下脸、静得下心、沉得下身,依规依纪开展工作。同时,被巡察党组织党员干部反映问题更加主动、反映内容更加具体,使巡察组更加快速有效发现问题。
从本地巡察和派出交叉巡察的一组数字颇能说明问题:本地巡察的31个村(社区),平均每村发现问题11.2个、问题线索0.95件;接受交叉巡察的24个村(社区),平均每村发现问题14.7个、问题线索1.92件。对比之下,交叉巡察成果喜人,利剑之威愈发凸显。
“巡察组都还没走,处分决定都出来了,巡察力度真大!”此次巡察中,巡察组积极运用“边巡边查、边巡边移”机制,结合弥市镇差异化特点,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套取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严、虚列惠农补贴资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12种现象,采取查资料、听汇报、看现场、访农户等形式,重点突破,挖根溯源,揪出一批问题线索,推动荆州区纪委监委巡中成案17件。
“生面孔多了,干部群众疑虑少了;发现问题数量升了,说情探风数量降了。”派出交叉巡察组组长顿耀斌用“一多一少,一升一降”这样总结巡察组成员的普遍感受。
与本地巡察组相比,外地巡察组人生地不熟、沟通不顺畅,存在一定隔阂。立足解决这一问题,交叉巡察组决定更加深入一线、走村入户,到群众中去倾听真声音、发掘真问题。
结合当前乡村“空心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特点,通过抓实民情恳谈、“村村响”广播、“码上巡”等形式,深入发动和有序引导群众参与。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来访和下访250人次,巡回播报广播280余次,通过涉农部门查询数据7次,受理信访举报15件。
“拖了这么久,现在终于办下来了,谢谢巡察组!”近日,刚从荆州区弥市镇便民服务中心拿到房屋不动产权证的聚兴花园业主肖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巡察期间,经延伸了解“聚兴花园开发商违规加层,导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群众反响强烈”问题,派出交叉巡察组旋即作为“立行立改”事项交办,第一时间协调资规、住建、城管等部门,配合弥市镇党委协力打通群众办证通道,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群众有反映,巡察有回应。派出交叉巡察组始终将“立行立改”作为解决群众难点、堵点问题的抓手,本着“群众盼、够得着、改得了”的原则,推动解决了交通安全隐患风险大、惠民政策兑现不及时、供水故障频发等11个问题,镇村两级投入整改金额300余万元,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
“弥市镇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缺位,存在内控措施执行不力、关键事项管理违规、监管主体履职缺位等突出问题,现向你单位提出如下建议……”巡中,派出巡察组向行业主管部门荆州区财政局发出一份巡察建议书。
收到建议书后,该局第一时间组织研判,剖析问题根源,分析对策,落实整改。“针对巡察建议书指出的问题,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自查整改,进一步抓实农村财经管理措施,规范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活动,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荆州区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为了推动巡察整改,派出交叉巡察组注重全面研究、分类处置,坚持问题“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对村(社区)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由村(社区)作为整改落实主体,乡镇负责抓好督促;对村(社区)自身难以整改的问题,督促乡镇和县级部门牵头整改,做到“乡村吹哨、部门报到”,切实凝聚整改合力。
同时,针对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认真分析、精研细判,找准责任主体,提出对策建议。派出交叉巡察组对荆州区财政局发出6份巡察建议书,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参与巡察整改,以短、平、快的方式,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交叉巡察是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政治体检’,必须精准点穴,根治顽疾。”江陵县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协作交流力度,强化巡察“一盘棋”思维,在推动巡察信息共享、巡察经验交流、巡察成果共用等方面共同发力,探索更多有效的创新型举措,不断推动巡察监督向基层延伸,全力打造对村(社区)巡察区域协作新格局。(王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