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TDD的HARQ复用和绑定

文摘   2024-09-29 22:00   江苏  

对于每次使用UL-SCH进行的上行传输,基站会通过PHICH给出一个HARQ反馈,告知终端设备传输是否成功。

TDD系统中,上行和下行的资源分配不对称。例如,下行-上行配置0是一个典型的非对称配置,下行链路的资源远多于上行链路。这种配置下,终端可能需要在特定的下行子帧(例如子帧0和子帧5)中,接收多个PHICH确认。

此外,并非所有子帧都会传输PHICH,因此在TDD中,不同子帧可能包含不同数量的PHICH组。PHICH组的数量变化,意味着终端设备在不同子帧中可能会收到不同数量的确认消息。

对于下行传输,一些配置要求终端在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到的DL-SCH数据,必须在单个上行子帧中进行确认。图12.6和表12.1中列出了这种情况的具体配置。

复用和绑定

复用(Multiplexing绑定(Bundling是TDD模式中用于处理这种情况的两种机制。它们帮助终端在上行链路的特定子帧中,对多个下行子帧的传输进行有效确认。

复用:多个下行子帧的传输可以通过一个上行子帧中的信道进行确认。

绑定:将多个下行传输绑定到一起,以便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进行联合确认。这有助于减少反馈资源的使用并提高效率。

复用机制:独立确认

复用意味着对每个接收到的传输块单独进行确认,并将反馈发送给eNodeB。如果某个传输块出现错误,可以只重传该块,而不需要重传其他已经正确接收的块。

优点:灵活性高,独立重传错误的传输块,提高了传输效率。

缺点:由于需要分别确认每个传输块,终端需要传输多个确认比特(上行消息)。这可能会占用更多的上行资源,从而限制上行链路的覆盖范围。

绑定机制:减少确认比特的开销

绑定的动机在于减少上行链路的确认比特数。它将来自多个下行子帧的传输块的确认信息组合成一个上行反馈消息,这样可以减少终端需要传输的比特数。

当使用绑定时,终端不会独立确认每个下行子帧中的传输块,而是将它们的解码结果组合在一起。

例如,如果在图12.6中的子帧0和子帧3的下行传输块都被正确解码,终端会在上行的子帧7中发送一个“正确接收”的HARQ确认。只有当两个子帧的传输都成功时,才会发送ACK;如果其中一个子帧的传输失败,则不会发送ACK。

优点:通过减少传输的确认比特,提升了上行链路的效率,特别是在覆盖范围有限时,可以显著改善传输性能。

潜在问题:终端可能错过调度指令

绑定机制假设终端能够接收所有下行子帧的调度指令并成功解码数据,但如果终端错过了某个下行子帧的调度指令,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eNodeB在两个连续的子帧中对终端进行调度,但终端错过了第一个子帧中的PDCCH传输,而只成功解码了第二个子帧中的数据,终端可能会基于其仅接收到第二个子帧的传输结果而发送确认。

如果终端按照这种假设发送确认,eNodeB可能会误以为终端成功接收了两个子帧的传输(因为绑定机制下的确认是合并的)。这会导致通信不一致,并可能导致重传错误。

解决方案:DAI

为了避免终端错过调度指令后产生错误的HARQ反馈,LTE/NR系统引入了下行分配指示(DAI)

DAI实际上告诉终端,它在某个时间段内应该接收和确认多少个传输。如果DAI中的指派数量与终端实际接收到的下行传输数量不匹配,终端会得出结论——至少有一个指派被错过了。此时,终端不会传输绑定的HARQ确认,从而避免错误确认那些未接收到的传输。

这是一种保护机制,确保终端不会错误地确认那些未成功接收的下行传输,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从小空间阅读到大空间分享,本文由 @阿米尔C 整理。

无线协议开发
阿米尔C,2016年CSDN博客之星。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