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骨今中外》
表现
鱼形椎体征在脊柱X线侧位上观察,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椎体上下缘骨质凹陷。CT和MRI矢状位显示椎体终板中心凹陷,周围隆起改变(图1)。
解释
脊柱椎体为松质骨,骨质严重疏松脱钙时,骨小梁形态增粗、数量减少,椎体弹性能力减弱,骨质脆性增加,在脊柱承受的力学因素影响下,引发椎体形态改变。
某些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由于椎体生长板中央缺血、梗死(微循环阻塞所致),椎间盘压迫,终板凹陷,脊椎生长障碍,导致椎体正常形态消失,呈典型凹透镜样,类似鱼形椎体表现。
图1 鱼形椎体征
A.胸椎侧位片示胸椎骨质疏松脱钙,密度弥漫减低,多个椎体上下缘凹陷改变;B.腰椎侧位片示腰骶椎骨质弥漫疏松脱钙表现,多个椎体上下缘凹陷改变
讨论
鱼形椎体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多发性骨髓瘤、Paget病、成骨不全、代谢性疾病及其他(镰状细胞贫血,高雪氏病等),据文献报道,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约10%出现鱼形椎体征。
上述疾病引起椎体上下缘凹陷改变,在影像学中,描述这一椎体形态改变的术语命名混乱,包括鱼形椎体、鳕鱼椎体、鱼嘴椎体、鱼尾椎体、鱼骨畸形和沙漏畸形等,其中以鱼形椎体和鱼嘴椎体最常用。早在1926年,Schmorl最早提出“鱼形椎”,用以描述骨软化症引起脊柱椎体双凹改变,形似鱼的椎体。1941年由Albright等人通过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从影像角度提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双凹改变,称为鱼形椎体;此后,他们意识到关于鱼形椎体这一名词使用和命名非常混乱;1948年,他们进一步提出鳕鱼椎这一概念。Donald Resnick等研究认为骨质疏松患者X线片中,双凹椎体的形态与金枪鱼椎骨形态非常相似,因此以鱼形椎体命名是符合逻辑的。Jason T. Rexroad等研究发现,在X线片上镰状细胞贫血患者胸椎双凹改变与鲑鱼脊椎形态相似,支持使用鱼形椎体来描述。2004年,Mulligan认为病变椎体边缘双凹改变,用“鱼形椎”描述更合适。Reynolds等对老年性骨质疏松造成的鱼形椎体和镰状细胞贫血引起的“H”形椎体作了简单区分,且明确指出,无论是鱼形还是“H”形椎体,椎体畸形均发生于椎骨终板,而不是椎间盘。
临床上年轻的骨质脱钙患者,通常确诊已是晚期,鱼形椎体征的影像表现,对临床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医影课程广告
关注【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有你想要的精彩!小编微信:yxyxfwzx
↓↓↓欢迎进入医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