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校园」出品
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
中国人民大学的辅导员和学生
不约而同干了一件大事!
原来
财政金融学院的辅导员周义晨
和法学院环境法专业博士生秦炳南
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为两位血液病患者
传递了生的希望
▲周义晨(右)与秦炳南(左)在病房
他们是
中国人民大学第11、12例
北京市第719、720例
全国第19157、19158例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看望周义晨和秦炳南。
2019年秋天
还是本科生的周义晨和秦炳南
都参加了一场
校内爱心献血活动
那时的他们互不相识
却不约而同地选择
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
期待自己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
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今年6月
已经成为辅导员的周义晨
在办公室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
这是他第二次被通知配型成功
在2022年
他便第一次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
经过深思熟虑
他同意捐献
但最终因种种原因
没有收到红十字会关于高分辨检测的通知
捐献未能开展
出生于四川的他
早在儿时经历汶川地震后
就被危难时刻的生死救援
深深触动
他曾被光照亮
于是立志自己也要成为光
第二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
他的内心充满了梦想成真的兴奋
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
他的家人
学院的老师、同学们
都十分支持他的决定
“这是缘分,更是责任!
希望我能为素未谋面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 周义晨(右三)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
数月后
秦炳南也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
得知自己有可能帮助挽救一条生命
比起担忧
他更多感受到的是荣幸
毅然决定
拿起这场生命长跑的“接力棒”
“我的父母一直鼓励我参加志愿服务
但是涉及到生命健康
其实他们一开始还是有些担心
在了解相关流程和医疗技术保障之后
他们也打消了顾虑
支持我的选择”
▲ 秦炳南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担任志愿者
很快
两人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
开始为捐献手术做准备
根据治疗周期等安排
捐献手术定在了12月31日
尽管捐献的决心十分坚定
面对未知的手术
周义晨起初仍心存顾虑
今年11月
他作为辅导员
全程陪同财政金融学院
金融学专业硕士生杨雨霖
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对捐献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也被雨霖阳光开朗的心态所鼓舞
▲ 周义晨(左三)、杨雨霖(左二)
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
恰逢考期
住院期间
秦炳南不忘学习
在专业学习和公益事业中
秦炳南都交出了一份完满的答卷
导师与同门都十分支持他的决定
主动在课业和生活上为他提供帮助
▲ 秦炳南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
12月31日
造血干细胞捐献手术正式开始
前来陪护的志愿者中有一道熟悉的身影
他正是不久前
暂缓博资考试备考
接受捐献手术的杨雨霖
如今的杨雨霖
刚刚完成博资考试
得知又有人大人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
他毫不犹豫前来陪护
爱心的传递
在此刻成为“双向奔赴”
荡起一圈圈温暖的涟漪
传向更远的彼方
▲ 杨雨霖(左三)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与同学们在一起。
作为辅导员
周义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
重要力量之一
他活跃在工作岗位上
给学生带来润物无声的陪伴
他说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
匹配成功率
只有数万分之一
能够成功匹配实属难得
在身体条件允许
和家人的支持下
选择捐献
既是能够挽救一条生命的善举
也是对“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践行
住院结束后
秦炳南将继续投入到
学习科研和志愿服务当中
他曾在北京冬奥会等多项活动中
担任过志愿者
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
是他公益生涯中独特的一章
这段奇妙的缘分
也鼓舞着他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热血聚温情
点滴汇爱心
人大人用青春年华
传递着生命的礼物
为周义晨、秦炳南
点赞!
相关链接
博资考前,专业第一的他接到一个电话,住院了……
出品:党委宣传部
特别支持:财政金融学院 法学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文字:徐一 辛予溪
编辑:任瑾 晏慧
图片:厉杰霞 纪宇情
设计:邱童
责编:诗涵 嘉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