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春蚕吐丝 似笔走龙蛇
三原蟠龙剪纸绽放镂空艺术魅力
11月11日,三原县剪纸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蟠龙剪纸传承人张元平的工作室内,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龟蛇献寿》《双龙积福》等富有寓意的剪纸图案,构图精妙绝伦,形象栩栩如生。每一幅作品都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在视觉上给人透空之感与艺术享受,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剪纸艺术世界。
艺术瑰宝
魅力尽显
剪纸,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以其通透空灵的视觉感受和质朴典雅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和世界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剪一裁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剪纸画面。张元平全神贯注地投入剪纸创作中,眼神里充满专注与热爱。只见他手中的剪刀在纸上灵活飞舞,动作娴熟流畅,伴随着剪刀的张合,一片片纸屑纷纷扬扬地飘落,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双喜”图案便呈现在眼前。
张元平在制作剪纸。
张元平介绍,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概括地来说,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蟠龙剪纸起源于明代学古书院王恕书法创造的飞天滚龙体,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喜庆手艺,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岁月流转,这门手艺在民间生根发芽,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三原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59岁的张元平是蟠龙剪纸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从小受兄长熏陶,酷爱剪纸,在成长过程中,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愈发深厚,后拜蟠龙剪纸艺人冯文烈为师,踏上了传承和发扬蟠龙剪纸的道路。
匠心独运
传承之路
多年来,张元平刻苦钻研剪纸技艺,善于思考,不断积累经验,他的创作思路和技法植根民间,紧扣民俗,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文物中吸收精华,融众人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作品以生动、写实的平面艺术方式解读着三原民间文化,纹样题材生动地记录了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母体,不仅反映出传统文化心理、民间风俗和审美理念,同时也表达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
匠心传承,纸上飞花。张元平常常随手就剪,一次成功,这看似轻松的背后,是他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他对剪纸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图案都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所创作的剪纸作品立意新颖、形象生动,从不同角度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剪纸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代表作《迎春图》《喜事连连》《旺财》等,无不展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剪纸作品《旺财》。
《迎春图》以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花朵绽放,鸟儿欢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喜事连连》用喜庆的红色和各种吉祥的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旺财》是两只可爱的小狗紧紧抱着金币,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为了将蟠龙剪纸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发展,1990年,张元平开始正式教学。他先后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原县文化馆等授课。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充满艺术氛围,不仅传授剪纸技巧,更注重培养学徒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剪纸作品《福喜图》。
绽放光彩
创新未来
如今,他教授的学徒已有三代,他们在不同领域传承着这门古老的艺术,有的在学校里教授剪纸课程,让更多孩子了解蟠龙剪纸;有的在社区开展剪纸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有的则将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与多元化娱乐盛行,人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渐失,但张元平始终坚信剪纸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他不断创新拓展,寻找着传承和发展剪纸的新途径。2017年,张元平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他在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进行现场即兴剪纸表演。在舞台上,他沉着冷静,手中的剪刀如行云流水般在纸上穿梭,精美的剪纸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交口称赞,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蟠龙剪纸。
这次经历让张元平更加坚定了将蟠龙剪纸发扬光大的信心。他表示,会持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让剪纸艺术契合时代发展及人们需求。同时,希望以自己的坚守与执着,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这一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使珍贵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剪纸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张元平说,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只有真正热爱这门艺术,才能剪出有灵魂的作品,并且,这门技艺要发扬光大,就要在创新、发展、传承上下功夫,吸引更多人关注蟠龙剪纸技艺,让更多人接触、体验蟠龙剪纸的艺术魅力,这门技艺才能后继有人,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民间艺术。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崔亦馨 文/图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