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元宇宙指数G-Meta Index由绿地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申万宏源研究所、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联合编制。
在综合参考上市公司拥有的技术壁垒、财务指标、研发投入、近一年以来的券商研报等标准后,从AR/VR产业链、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传媒、通信等元宇宙子板块中精选出28只A股和5只H股,构成代表国内元宇宙产业板块的成分股,并参照《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计算与维护细则》编制而成。
绿地元宇宙指数G-Meta Index每周跟踪
2024年第44周(10.28-11.1)
本周绿地元宇宙指数G-Meta Index最高5122.3点,周五收于4966点,较上周五下跌3.04%;同期沪深300下跌1.68%,创业板指下跌5.14%。本周绿地元宇宙指数跑输沪深300,相对收益为-1.36%。
10月28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智元机器人等行业机构,发布了包含《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发展阶段分级指南》在内的全国首批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标准。10月29日,2024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合作大会在临港中心召开,大会以“数联世界 合创未来”为主题,聚集全球数据经济优质资源,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全球数据经济产业发展和国际数据交流合作。10月30日,华为自研的通用编程语言——仓颉编程语言正式公开上线。美东时间周三,Meta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尽管该公司的利润表现超出分析师预期,但Meta称明年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支出将大幅加速。11月1日凌晨,OpenAI宣布ChatGPT已新增联网搜索功能,可迅速提供最新资讯并附上相关网页链接。该功能结合了第三方搜索技术及合作伙伴的内容,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点击查看大图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内容来源 | 绿地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
01
ESG
世界城市日:2024版《上海手册》等多项成果发布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以“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上海主场暨2024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上海市副市长陈宇剑出席并致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市政协副主席肖贵玉发布2024版《上海手册》中文版及《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使用指南》。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罗斯巴赫发表视频致辞。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主持开幕式。上海市副市长陈宇剑在致辞中表示,五年来,上海致力于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创新实践,奋力谱写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持续推进“两旧一村”改造,打造“一江一河”活力城市空间,持续推进千年之城建设。高品质生活持续提升,实现居者有其屋,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以人为本的多元社区文化,建设集生活、商业、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新型智慧社区。高效能治理不断增强,着力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城市建设,持续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
研究院点评:上海在建设宜居、智慧和韧性城市方面的努力,不仅推动了本地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
10月19日,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近300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并围绕“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作深入交流。其中,《全球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洱海)倡议》在论坛上发布。倡议由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指导,洱海论坛秘书处发起,旨在推动全球企业加强绿色发展合作,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该倡议具体提出四点主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践行环境社会责任、共建全球生态文明。本届论坛下设4个平行分论坛,与会嘉宾分别围绕“推动洱海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持续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打造农业绿色产业链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全景传播”“共向未来·中外企业家对话——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深入研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聚焦企业、城市、海洋等主题,本届论坛还发布了《全球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洱海)倡议》,并举办共话蓝碳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藻碳汇项目发布仪式和“丝路百城传”之《大理传》项目启动仪式。
研究院点评:企业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是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论坛将呼吁更多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提供交流平台。
02
碳中和
六部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工业、交通、建筑等为重点领域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对外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实现。从内容上看,《意见》从四方面明确了17项具体措施。其中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方面提出,把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纳入城镇的规划、建设、更新和改造。推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热力和燃气的替代要求。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近零碳建筑,推动建筑柔性用电技术应用。推动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系统,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推广电热泵热水器、高效电磁炉灶等替代燃煤燃气产品,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热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空气源热泵和集中式生物质能等供热制冷应用,偏远地区可按照就地取材原则利用户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炉具供暖。
研究院点评:《实施方案》为我国重点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指明了方向,将推动重点行业在提升能效、降低碳排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构建清洁、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奠定基础。
03
绿色建筑
安徽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发布
10月30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安徽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024年起,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等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75%节能标准,其他市2025年起执行。到2025年,全省新建民用建筑能效较2020年提升30%。支持滁州、芜湖、蚌埠等市开展省级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建设,开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建设,建成一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项目。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到2025年,全省星级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把好图审关和验收关,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设计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或电耗500万千瓦时)及以上建筑项目节能审查。
研究院点评:随着全国各省市加快建筑行业节能降碳政策的逐步落地实施,建筑领域将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04
绿色金融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双标杆”
近日,《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印发。根据《实施意见》,到2035年,北京将全面建成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此前《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北京将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实施意见》提出,将有序组织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培育、绿色宜居城市建设、绿色文化涵育、绿色合作共建共享五个方面的标杆引领工程,确保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意见指出,落实金融强国建设要求,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服务绿色转型为重点,强化优质金融服务。用好本市绿色产业发展相关基金,引导发展绿色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耐心资本。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推动建立绿色企业和项目评价体系,根据项目绿色化水平,建立完善精细化的绿色项目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积极开发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产品。鼓励创新绿色技术首台(套)、碳回购等绿色保险产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绿色建筑性能等绿色保险业务。积极探索应用数字技术模拟气候灾害损失,创新适应气候变化领域金融新模式,鼓励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产品。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增强绿色交易主平台、产品创新策源地、国际合作新载体功能。
研究院点评:北京明确将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作为未来发展的双轮驱动,将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
10月30日下午,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简称“澳碳所”)暨澳门碳中和研究院(“碳研院”)举行开业典礼。澳碳所由投资机构云锋基金牵头成立,云锋基金主席虞锋担任澳碳所董事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原总经理孟萌担任澳碳所总经理。成立当日,澳碳所挂牌和交易了来自全球5个国家、共计87万多吨的碳信用产品,挂牌的碳信用产品涉及风电、林业、节能炉灶、净水、秸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7个领域。在此之前,我国已有两家国际碳市场。2022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批设立,同年12月30日,该中心首单跨境碳交易落地,交易产品为被全球认可的核证碳减排标准(VCS)下的VCUs,交易项目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印度,交易量为10185吨。2022年10月,香港交易所也宣布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是目前国际上唯一提供以港币及人民币结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台。
研究院点评:澳碳所和碳研院的成立不仅为本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将进一步连接葡语系国家的绿色资产交易和推动国际可持续相关的交流与合作。
深圳绿色交易所正式揭牌
10月28日,以“碳交易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碳交易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举行。本届碳交易论坛聚焦“双碳”战略目标指导下的碳市场建设。现场发布了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指数,该指数是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和效果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同时发布了《双碳目标下深圳碳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全面梳理总结了深圳在碳金融创新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深圳绿色交易所在论坛上正式揭牌。深圳绿色交易所前身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2010年由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是致力于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环境权益交易机构。更名后,深圳绿色交易所将紧盯“全面绿色转型”总体要求,深化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在资源再分配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围绕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等领域,聚焦重点精准施策,瞄准关键奋力攻坚,在开展试点碳交易的基础上,拓展环境要素类、绿色技术类和绿色金融类创新产品。同时,探索建立绿色产业孵化器,更大地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推动深圳形成更具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研究院点评: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更名反映了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调整,绿色交易所将不仅限于碳交易,还将拓展至绿色金融、绿色消费和技术创新等领域,这一转型将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05
碳市场
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104.46元/吨,最低价100.91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0.17%。本周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885,926吨,成交额92,016,547.63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3,962,932吨,成交额369,736,001.04元。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4,848,858吨,总成交额461,752,548.67元。
11月1日,本周ICE欧盟碳排放权(期货价格)下跌4.13%,报64欧元/吨。
复旦国金课程项目
推荐阅读